記得有一段時間,書市上充斥著各種所謂《人生必看xx本書》《高中必看xx本書》的粗制濫造的印刷品。都算不得書,因為連這些書本身都是盜版的,不光印刷粗鄙,紙張粗糙,連里面的文字也是模糊和充滿了錯別字。所以我很排斥書單,一直都是,現在也是。
正所謂書單常有,然優質書單不常在。畢竟讀書是個很私人的活動,甲之蜜糖,乙之砒霜。即使是口味相同的人,別人的書單照搬全收也可能會水土不服消化不良。
所以當我收到天津人民出版社的《100——青少年必讀100部經典》時,我很謹慎地拆開書封,翻開書頁,撲面而來的是書香墨氣。全彩的印刷,但是紙張卻輕薄好摸,不是那種很沉的銅版紙。所以三百余頁裝在包里也不會覺得特別沉。
能妄言給青少年推薦100部經典就足夠了,我不禁對這個作者好奇了起來。
付惟龍,1977年生于江西,后來考入中央財經大學,金融學博士。咦?作者既不是編輯,也不是童書作者,甚至連他的工作都和青少年和童書一點也不沾邊,那他怎么能推薦出這100本書呢?莫不會也是人云亦云?
《100——青少年必讀100部經典》把青少年階段分為4個階段,小學4年級到6年級,初中,高中和大學,每個階段25部書,一共100部書。
小學階段推薦的書多是童話類《安徒生童話故事集》《伊索寓言》《皮皮魯傳》,神話類《一千零一夜》和簡單有愛的故事《窗邊的小豆豆》《夏洛的網》《小王子》以及科普啟蒙《冒險島數學奇遇記》《酷蟲學校》《海底兩萬里》。
因為作者在后記里寫的是針對小學四年級以上的孩子的書單,我想簡單寫一點我的一點感想。
1.這個階段給孩子推薦好玩可愛和情節相對簡單的書,以激發起孩子的閱讀興趣很重要。無疑作者也是基于這個考慮,推薦了充滿幻想想象力的一些經典啟蒙讀物。
2.但是我不太理解的是,作者是憑借什么標準選擇這些童話或者神話故事的?畢竟,不說別的,書單里推薦了著名的《安徒生童話故事集》,卻只字未提與之齊名的《格林童話》,為什么呢?
3.如果是整個小學階段的推薦書籍,我覺得圖書的難易程度適中。但是作者強調是給4年級以上的孩子。我的孩子年級尚小,我還無法評判。但是我清楚的記得我上幼兒園時候就基本能將一些著名的童話故事爛熟于心了。小學四年級再看,難免覺得幼稚。倒是《海底兩萬里》《福爾摩斯偵探全集》這種更豐富情節的故事書,更能激起那時我的興趣。
初中階段推薦的書豐富起來,有進一步培養科普興趣的《數理化通俗演義》《從一到無窮大》《萬物生光輝》,名人傳記《德蘭修女傳-在愛中行走》《丘吉爾傳》,哲學啟蒙《蘇菲的世界》和一些更深入豐富的虛構類書籍《射雕英雄傳》《霍比特人》。
初中時候的孩子思辨能力和閱讀能力都進一步提高,多一些科普類的書籍,也是為之后學科上學習培養興趣和打下基礎。這一點我很贊同。
不過,與對小學階段的書籍有相同的疑問。作者推薦了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傳》,但是卻不推薦其他同樣精彩的武俠小說,究竟是什么原因?難道不知道,這類行俠仗義的書籍,是最受初入青春期孩子的歡迎的。
高中階段推薦更多經典大部頭《史記》《紅樓夢》《古文觀止》《傅雷家書》《人性弱點》,同時也加入了名人傳記《史蒂夫喬布斯傳》《自由與寬恕-曼德拉轉》,商業和社會性的圖書也開始出現《騰訊傳》《看見》(法槌十七聲-西方名案沉思錄》。
大學階段推薦的書更多加入思辨內容《西方哲學史》《經濟為什么會崩潰》。
說來慚愧,作者推薦的這100本書,大多我都沒有看過。尤其是年紀越高的那部分。可能也是自己逐漸在讀書過程中有了偏好,如果不是作為“強制書單”,有些書我大概永遠也不會考慮看,比如一看就很枯燥的《西方哲學史》,即使看,也多半是枕邊書。
整體來看,作者推薦的100本書卻是經典。而且作者從2007年起每年都讀六十七十本書,我相信這些列出的書他也都是讀過后發覺有可取之處的。只是對于書單,我們還是要有懷疑的態度,作為參考即可,不必全盤接受。
如果硬要再挑出這本書的毛病,我覺得是書單里對每本書的推薦或者梗概寫的十分含糊不清。我詳細看了幾篇以后反而覺得不知所云,倒不如網絡上一些”XX百科“講的清楚。
如果你家里剛好有適齡的孩子,我覺得照著這本書單先給孩子試一試深淺和口味偏好倒是極好的。100本書如果都能讀完,收獲到的也一定是滿滿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