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是北魏的第三位皇帝,爺爺是拓跋珪,父親是拓跋嗣,他們祖父孫三人都是年少即位,同時三人都具有治國之才,都是一代明君。在拓跋燾出生的時候,他的祖父拓跋珪就高興地說道:“以后能夠成就我這般事業的必定是這個孩子啊”。也因此從小就對拓跋燾悉心培養,同樣拓跋燾也不負眾望,成就了一番事業。
拓跋燾即位的時候年僅十五歲,在現在我們看來這個年紀還是很小的,但在當時這個年紀已經可以娶妻生子,成為皇帝也不是什么特別驚奇的事情。在他即位的時候北魏還處于比較動蕩的地位,外有強敵虎視眈眈,內有其他人對他的皇位也在覬覦著。在他即位的第二年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就發兵趁機掠奪北魏,拓跋燾也是極具勇氣,御駕親征但是卻沒有柔然的實力那么強大,全靠拼死征戰才能安全回歸,這也讓拓跋燾下定了決心一定要先把柔然給征服了才能夠和南方的劉宋政權爭霸。不然就會陷入腹背受敵的局面。他也不顧太后和其他大臣們的反對,在崔浩的支持下,決定北征柔然。經過幾年的征戰,漸漸地把柔然打的大敗,柔然的可汗都率領一部分人向北逃跑了,雖然沒有就此滅亡柔然這很大程度上緩和了柔然對北魏的侵擾,也讓北魏能夠騰出精力來對付南方的劉宋。
公元425年拓跋燾趁著胡夏的赫連勃勃病逝,出兵攻打胡夏,此時北魏的實力已經在北方是首屈一指的,胡夏根本無法抵擋北魏的攻勢,很快拓跋燾就平定了胡夏,奪取了關中之地,胡夏名存實亡,當柔然看到拓跋燾攻打胡夏的時候,以為時機到來,又屢次侵擾北魏的邊境,這讓拓跋燾忍無可忍,決定再一次北伐柔然,這次北魏可是下了血本準備一舉攻滅柔然,柔然自知不敵,但還是決定和北魏決一死戰,但是柔然沒有想到受到柔然控制的高車部落趁機拜托了柔然歸附北魏,柔然在發現老家動亂也無心再和北魏作戰,紛紛潰逃,就這樣柔然再也沒有實力向北魏發動侵擾了。同時,拓跋燾在返回北魏的途中直接滅掉了北燕,北涼,等國家,從公元431年到439年的時間里,拓跋燾先后將胡夏,北燕,北涼這三個國家消滅,結束了十六國紛爭打局面,將柔然,吐谷渾以外的北方少數民族統一于北魏的旗幟之下,完成了北魏前兩代君主沒有完成的夙愿。終于一統北方,建立了一個強大的北方政權。
北方有強大的北魏,同時南方也有強盛的劉宋,雙方都想滅掉對方,稱霸整個中國,但是雙方的實力在那個時候是相當的,誰也無法真正的滅掉誰,劉宋經過元嘉之治后國力昌盛,使得宋文帝劉義隆想封狼居胥,于是劉義隆下詔北伐,在前期劉宋進展比較順利,順利奪取了好幾個州縣,但是到了后期拓跋燾準備充分開始反攻并且一舉擊潰了劉宋軍隊,并且北魏軍服越打越有精神,北魏反過來奪取了劉宋好幾個州縣,開始長驅直入,直接達到了長江邊上,除了幾座比較堅固的城池之外,凡是北魏軍隊到達的地方,劉宋守軍全都望風而逃,投降北魏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宋文帝最后也無可奈何,只能下令派遣使者向北魏求和,雖然北魏軍隊都進軍到了長江,但是北魏還不具有滅亡劉宋的實力,并且北方人不習慣南方的氣候,北魏軍隊出現了大量疾病。北魏軍隊也只能慌忙撤離回到北方。至此拓跋燾實現了飲馬長江的志愿,而劉義隆只落得了倉皇北顧。
在拓跋燾即位以來就實施了眾多為政措施,在政治上他改革官制,精簡吏治,淘汰了一批無用的官員,大大提高了行政的效率。同時北魏還和周邊國家實施聯姻,他采取戰爭手段的同時,根據形式也通過聯姻等方式緩和敵對政權之間的矛盾,建立有好關系。在經濟上,拓跋燾大力發展生產,既重視漢族人民農業生產,也重視少數民族的畜牧射獵習慣。通過發展農牧業生產,征收人民租調,接受各族朝貢和通過戰爭掠奪手段來增加物質財富,保證軍國費用。同時還鼓勵節約開支,這些做法對減輕百姓負擔起到了積極作用。在軍事上太武帝特別重視軍隊建設,為了提高軍隊的戰斗力,保留了少數民族的射獵生活,鍛煉強壯的體魄,對那些在戰場上能夠奮勇殺敵的士兵實施獎勵,太武帝很好地使用了其掌握的賞罰之權,整肅了軍紀。另外太武帝在戰爭中身先士卒,沖鋒陷陣的英勇精神對激勵將士奮勇殺敵保證戰斗勝利也起到了積極作用。在文化上拓跋燾尊孔修文,創造文字,推行楷體,這些舉動極大地方便了文化典籍的世代流傳,拓跋燾做得最有風采的一件事就是將楷書作為書面語立為制度,正是這種制度讓每一個識字不多的人都有資格傳習和破譯典籍,可以讓新時代的人們看到文物上的文字依然能夠簡單理解其中的含義。
雖然拓跋燾并不是為人們所熟知,但我認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比之漢武帝劉徹也是不遑多讓的,雖然拓跋燾是少數民族建立起政權的一位皇帝,但是他所做的貢獻同樣很大,他的一些為政措施對促進各民族之間的融合與溝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促進了當時北方經濟的復蘇與發展,也促進了文化的發展與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