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有一座偏僻的村莊,住著一個叫李巧珍的老人……
圖片發自簡書App
1.
“張經理,李家村的人都已洽談好了,一棵李子樹賠300元。”
“說一下具體情況。 ”
“李富貴村長組織開了一個村委會,我們最先將李子樹的價格壓在200元一棵,很多村民不愿意,說自家的都是三十幾年的老樹。經過討論,最后調整為300元。”
“預算是多少?”
“預算里寫的是350元,我統計了一下,一共大約有1400棵李子樹,李子樹賠償這一項省了7萬元。”
“為什么不定在250元?”
“定了,少數人不同意。調整到300元,參會人員才一致同意。”
“一致同意?”
“有一個沒參加會議。”
“誰?”
“遺老李巧珍。”
2.
四月,百花盛開。
李家村開滿了嬌艷的李子花,看上去就像是一片白色海洋。
李巧珍坐在自家院子的李子樹下,灰蒙蒙的眼睛浸著淚珠,她的心情正如落入泥土的李子花,一點點逐漸腐爛。
院子的木門破爛不堪,已有近五十年的光景。那是她的老伴李恩澤生前用松木,一塊一塊釘制而成的。
她記得木門制成時候的模樣,嶄新的木門就像鐵閘一樣堅固。
歲月變遷,轉眼五十年過去了,曾經清香撲鼻的松木,經歷了風風雨雨。如今,已有了幾分腐朽的味道。
木門外擠滿了人,除了幾個景區開發人員,其余全是村里的人,最前面的是村長李富貴。
“李老,請您開一下門。”李富貴靠著木門,大聲喊道。
有人在身后用力推他,以致木門不停發出“咯嘰”聲響。他緊張地頂了頂后面的人,生怕把木門給擠壞了。
李巧珍看著人群,由于她已經九十高壽,眼睛不好使,只看到模糊的人影晃動,并看不清誰是誰。
“李家村開發成風景區,對整個村子都有好處,您別這么固執好嗎?”說話的人叫李開響,是一個憨厚的中年男子,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