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我們很多人都會將目光聚焦在冠軍在比賽中精彩的表現,希望他們能夠為我們中國奪得一枚又一枚的獎牌,不過,說實話,獎牌的確非常重要,獎牌數可以綜合評判一個國家的體育實力和水平。但對我來說,我更加關注的是這些曾經取得輝煌戰績的奧運冠軍們退役后的生活怎么樣?
我為什么關注的是這個地方呢。可能跟我愛人有點關系,我愛人是軍人,從18歲就開始入伍一直到現在,可以說,把整個人最美好的青春年華都奉獻給了國家,奧運冠軍也是一樣,他們也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這項運動,這個國家。
當然我希望所有的奧運冠軍退役后都能有一個非常好的歸宿,退役后的生活更加精彩。從目前的奧運冠軍退役后的情況來看,有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從政。典型代表:前女子乒乓球奧運冠軍鄧亞萍。北京奧運會前一年,鄧亞萍出任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隨后幾年間,她先后任職共青團北京市委和人民日報社副秘書長兼人民搜索副總裁,官至副部級。也是目前退役運動員中行政級別最高的一位。
第二:執掌教鞭。典型代表:郎平、周繼紅、劉國梁、王義夫、孔令輝等。運動員退役后,走上教練員道路是很常見的常規選擇。一是多年的國手生涯,使他們擁有豐富經驗,二是還有世界一流的技戰術水平,這樣的教練對于國家隊來說,無異于一筆寶貴財富,因此往屆奧運金牌選手退役后走上教練道路的并不少。
第三:讀書充電。典型代表:姚明。運動員時期,繁重的訓練任務使絕大多數運動員耽誤了學習黃金年齡,退役后跨入高等院校大門,是不少奧運明星的夢想。退役后的姚明去了上海交大進行學習深造,除了讀書深造之外,姚明還做了兩件事,一是到中學發展基礎籃球,一是成立姚基金做慈善事業。畢竟籃球是他的摯愛,退役后能夠利用自己的能力和影響力去多一些一些推廣籃球事業,研修體育精神還是值得表揚的。
第四:經商。典型代表:體操王子李寧。奧運冠軍下海經商的成功案例亦不在少數,最為著名的莫過于體操王子李寧創立的創立了“李寧”體育用品品牌,“李寧”這一品牌在現在看來也已不單單是一個家喻戶曉運動品牌,而成為中國體育的代表和形象。
第五:在高校從事體育教學工作。典型代表:體操隊員程菲。大家可能都知道,有一個以程菲名字命名的動作:程菲跳。一般在體操界,能夠以個人名字命名的動作,說明這個動作難度非常之高,非一般人能達到。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程菲率領體操女隊奪得中國女子體操在奧運史上的第一枚團體金牌。2012年因傷退役,2013年5月,程菲回母校武漢體育學院任教,教授女子體操。
第六:進入娛樂圈。典型代表:劉璇、田亮。俗話說,文體不分家。很多有資質的運動員在退役后選擇進軍娛樂圈。比如劉璇,1992年參加全國體操錦標賽,獲得高低杠冠軍。1998年,劉璇在世界杯體操總決賽上獲得女子平衡木冠軍。2000年,劉璇在悉尼奧運會上獲得女子體操平衡木冠軍。2001年12月15日,劉璇在湖南省長沙市正式宣布退役。退役后的劉璇,隨即進入娛樂圈參演《我的美麗鄉愁》、《我和我的父親》等多部影視作品。前一段時間湖南有一趟節目特別火:《爸爸去哪兒了》,其中有一位爸爸就是田亮,他是2000年參加悉尼奧運會獲得第一塊奧運金牌,2004年在雅典奧運會獲得十米雙人跳臺金牌。2007年,田亮宣布退役。退役后很快就投身到娛樂圈,經過摸爬滾打,逐漸成為多棲藝人,如今在電視劇和娛樂節目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很多奧運冠軍都是因傷退役,的確如此,職業運動員身上都有很多傷痛,甚至這些傷痛將伴隨著他們一生,有時候想繼續堅持下去,但傷痛的緣故,沒辦法繼續訓練,沒辦法繼續參加比賽,不得不選擇退役,不管是何原因退役,也不管退役后的選擇如何,我們都希望這些奧運冠軍在以后的人生里面能夠過得更加精彩,更加幸福,我們也相信這些在奧運賽場拼搏過的運動健兒們,他們的這種拼搏的精神、堅韌的性格、肯服輸的性格以及過硬的心理素質,會讓他們在退役后實現美麗的華麗轉身,進入職場也能較好得完成身份轉變,適應新生活,并且出色得完成工作。
祝愿每位奧運冠軍及運動健兒們退役后的人生更加精彩,去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去做沒有做過的事情,祝福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