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勇//冬至三日感懷//詞三首.三秦冬至啟春訊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一:水調歌頭

? ? ? 冬至腳步急,歲末釀春心。曲江湖水冰凍,亭畔見鳴禽。蘆葦茫茫空寂,遠覺朦朧綠意,近處卻難尋。欲待細分辨,天冷朔風侵。

? ? ? 泉生暖,冬蘊臘,自然臨。三秦大地,春訊已動筆尖吟。亞歲溝通雪意,冬節啟開陽氣,且看綻梅芯。汀渚春光早,林外紫陽歆。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二:臨江仙

? ? ? 砧案丁當廚房鬧,迎接冬至來臨。彩皮裹餡寄情深。色香味飽滿,歡慶酒頻斟。

? ? ? 每逢佳節常獨坐,千般思緒沉吟。回鄉夢境淚沾襟。圍爐多少話,句句暖人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其三:鷓鴣天

? ? 八百秦川冬至寒。陜南陜北歲將闌。 嶺峰松柏冰霜掛。河海風云天地寬。

? ? 朔風烈,意悠然。行人游子樂歸歡。 親朋好友爐邊聚,把酒頻頻夢正圓。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一、冬至起源

  冬至是一年廿四個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它的由來,和曆法有直接的關聯。冬至的日期,每年都在陽曆的十二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陰曆的日期則不太一定,但大抵不超過陰曆的十一月。

  冬至在《尚書.堯典》中稱為“日短”,因為這天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長。過了冬至后,日光照射北移,白天愈來愈長,黑夜愈來愈短。古人說:“冬至一陽生”,指的就是陰氣到冬至時盛極而衰。相反的,陽氣則從此開始萌芽。

  除了在氣候上作為寒暑交替的轉捩點外,冬至也因為容易被測定,所以常被用來作為推算曆法中節氣的依據。周代建子,就以冬至所在的十一月為正月。至少到了漢代,冬至就是個公定節日,百官皆可放假一天。《后漢書.禮儀志》中記載:“冬至前后,加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民間也有句話說:“冬至大如年”,冬至之備受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二、冬至的傳說

  河南地區流傳著這麼一則有關冬至的傳說:何南南陽有個名醫叫做張仲景,醫術十分高明。不管是什麼樣的疑難雜癥,只要經過張仲景的治療,都可以迅速痊癒。人們都尊稱他是個醫圣。

  張仲景原本在長沙做官,告老還鄉后回到河南老家。還鄉的時候,正是酷寒的嚴冬。他走到白河岸邊,發覺河面都凍成了冰。來來往往為生計奔忙的鄉親們,穿著單薄的衣服,面黃肌廋,連耳朵都凍爛了。張仲景看了,心中著實感到不忍。

  等他一回到家,登門求醫的人接踵而至。門前車馬雜踏,全是鄉裡官宦富豪人家。張仲景從早忙到晚,可是心中仍記掛著那些凍傷耳朵的窮鄉親們。到了冬至那一天,他就把家中的工作交給弟子們,自己到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棚,給窮人捨藥治療凍傷。藥方的名字叫做“祛寒嬌耳湯”。

  做法是先把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等煮熟后,將羊肉及藥材撈起切碎,用麵皮包成耳朵樣子的“嬌耳”,再下鍋煮熟。來乞藥的人們,每人都給一大碗湯,兩雙嬌耳。大家吃了祛寒嬌耳湯后,只覺得渾身溫暖,兩耳發熱。張仲景一直捨藥到年三十,終于把鄉親們的耳朵全治好了。

  張仲景捨「祛寒嬌耳湯」的事一直在民間流傳著。為了紀念他為人們治病的恩德,每到冬至這一天,人們都要包嬌耳吃。“嬌耳”又稱“餃兒”,也就是現在我們所吃的餃子。傳說吃了冬至餃子,包管耳朵不會凍傷。中國南方則在冬至吃糯米糰,并且要搓兩個又大又圓的糯米圓黏在門環上。這個習俗,也有個相對應的傳說:很久以前的一年冬至,閩南的一個城裡來了三個衣衫襤褸的乞丐,他們是一對夫婦帶著一個女兒。在天寒地凍的嚴冬裡,乞丐的妻子終于因體力不支而一病不起。為了籌錢埋葬妻子,老乞丐只得忍痛把女兒賣給人家作奴婢。一想到要離開相依為命的老父親,女兒傷心得暈了過去,老乞丐連忙討了一碗米湯,一口一口的把女兒灌醒。老乞丐又討來了幾個糯米圓充飢。可是父女兩個互相推讓,誰也不肯先吃。老乞丐就對女兒說:“今日離別,就像這粒糯米圓分成兩半,咱們團圓的時候再吃圓子好嗎?”說完,兩人含淚吃完了圓子,就依依不捨的分手了。

  自父女兩人分手后,又過了三年,老乞丐卻毫無音訊。每年到了冬至,女兒就更加的思念父親。她想,也許父親現在仍窮困潦倒,不愿見面,那該如何相認呢?她就想了個辦法,對主人說:“今天是冬至,家家都吃圓子,那門神也該敬敬他。”主人同意了。她就搓了兩個又大又圓的糯米圓粘在門環上,她想,這樣一來,父親回來,看到門環上的冬節圓,一定不會找錯門。誰知道,老乞丐還是沒有回來。第二年,女兒又把冬節圓粘在窗門、豬舍、牛舍、牛頭上,寄託對父親的思念。左鄰右舍取其團圓、吉利的含義,也照樣去做。這個習俗就這樣傳偏了閩南、潮汕一帶。

  臺灣地區相傳冬至是牛的生日,這也有個相當有趣傳說:

  從前有個木匠叫墨斗公。在他所住的村子裡,土壤十分肥沃。農夫們只要將稻籽撒在田裡,就可以坐下來靜待收成了。因此這些莊稼人整天閒著沒事,就聚集在墨斗公的木匠店裡天南地北的聊天。墨斗公被他們吵得無法靜下心來工作。于是就交待他的徒弟拿一包經他施過法的鋸木屑,每天早上抓一小取撒到農夫的田裡去。這些鋸木屑只要一灑到田裡,就會變成雜草。墨斗公的原意是要農夫們養成勤勞的好習慣,天天下田鋤草。不料這個徒弟嫌天天撒太麻煩,就一口氣將整包鋸木屑都倒光了。于是,所有的田裡都長了茂密的雜草,稻子反而枯萎殆盡,急得農夫們叫苦連天。

  墨斗公眼看著他的徒弟闖下大禍,就罰他變成一頭牛,來幫助農民耕田除草。為了使徒弟工作方便,墨斗公又設計了牛犁耙,碌碡等農具供牠使用。

  墨斗公的徒弟變成牛后,惰性依然不變。主人要牠耕田,牠就想出許多推託之辭:“我今天我太累了”“今天我感冒了”或是說“你還不喂我吃東西,我怎麼替你工作?”牠甚至和主人約定,耕田時每走一趟就要喂牠吃紅龜粿或湯圓等食物,否則牠就罷耕議。

  在天上的佛祖看到這頭牛如此的狂妄,就在牛的下巴釘了一顆釘子,使牠再也不能開口抱怨(如今每頭牛的下巴都有一顆突起像痣的東西)。因為牠喜歡吃湯圓,人們就選擇冬至這天作為牠的生日。除了喂牠湯圓外,還在牛角、額頭上都粘上一顆「圓仔釘」。同時,為了感謝牛一年來的辛勞,冬至這天一定讓牠舒舒服服的休息一天。

三、冬至的習俗

  早在周朝,天子就選在冬至日舉行郊祀的典禮。這和冬至時值陰陽交替的時機有密切的關聯。《禮祀》「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因為日屬陽,夜為陰。冬至后白日漸長,陽氣勃發,所以是祭天的最佳時節。同時也因為陽氣始生,須安息靜養,所以又有冬至忌出游的說法。《易經》「復卦象傳」說:「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施不行,后不省方」。

  盡管冬至后,日光照射逐漸北移,但酷寒的氣候仍會持續一段日子。為了替年老的長輩御冬,漢朝有在冬至獻履襪給尊長的習俗。崔駰(逝于九二年)的「冬至襪銘」就記載了這項習俗。同時,漢朝的冬至行事也添加了祖先崇拜的成份。崔寔(逝于一七年)的《四民月令》記載:「十一日,冬至之日薦羔。先薦玄冥于井,以及祖禰。齋、饌、掃滌如薦豚。其進酒尊長,及脩謁刺賀君、師、耆老如正日」。這是說,漢朝人在冬至以羔祭水神玄冥及祖先,以酒進奉尊長,并在冬至這天準備「謁刺」。所未有紙,謁刺的作法是將竹木削薄后,再于其上書寫姓名。至于「賀君、師、耆老如正日」則可以看出上古以冬至為歲首在習俗上的殘留。

  南北朝時的冬至,融合了逐疫的傳說,有作赤豆粥的習俗。宗懔(四九八─五六五)的《荊楚歲時記》按語中說:「共工氏有不才之子,以冬至死,為疫鬼,畏赤豆,故冬至日作赤豆粥以禳之。」文中同時提及,晉魏官中有用紅線以測日影的習俗:「冬至后,日影添長一線。」以冬至作為年節的傳統源遠流長,許多朝代的冬至習俗都可看出來有慶祝新年的意味。沉約(四四一─五一三)的《宋書》「禮志」:「魏晉冬至日受萬國及百僚稱賀,因小會其儀,亞于歲朝也。」有人因此就稱冬至為「亞歲」。唐朝李綽(約八八以后)的《秦中歲時記》也記載:「冬至,賜百官辛盤,謂之借春。」除了在冬至賜臣下外,官中也于此日受外邦進貢。王仁裕(八八─九五六)的《開元天寶遺事》卷上記載,開元二年(七三)冬至,交阯國曾進貢一株「避寒犀」,甚受唐玄宗的喜愛。

  宋人注重冬至的程度,遠超過其他的歲時節慶。《東京夢華錄》(序于一一四七年)卷十上記載:「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南未時,甚至在冬至前后三天商店罷市,垂簾飲酒賭博,稱為「做節」(周密,一二三二─一三,《八武林舊事》卷三)。南方甚至有句俗話說「肥冬廋年」,可以為這種現象做一注腳。

  元朝的冬至,由太史院向宮中進次年的曆書。宰相并率百官入宮朝賀。士庶人家則往來賀節,互贈禮物(熊夢祥,元末人,《析津志》「風俗」。

  自明洪武十七年(一三八四)起,冬至開始放假三天。據劉若愚(生于一五四一)的《酌中志》火集記載,明朝宮中自冬至節開始,宮眷內臣都換穿陽生補子蟒衣,房中則掛綿羊太子畫貼。司禮監刷印「九九消寒」詩圖。一般認為,冬至后,要過九九八十一天才能寒盡春來。有人便發明了「數九九」的歌謠來打發漫長的冬日。九九消寒詩的內容多以描寫冬日景象為主。其中一首流傳甚廣的詩句如下:

  一九二九相逄不出手;

  三九二十七籬頭吹觱篥;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太陽開門戶;

  六九五十四窮兒爭意氣;

  七九六十三布衲兩肩擔;

  八九七十二貓兒尋陰地;

  九八十一犁耙一起出。

  除了數九九以外,也有人取九個九劃的字組成一句,以描紅的方式,每日描上一筆,描完九個字就寒盡春回了。比較常見的詩句有「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幸保幽姿珍重春風面」「雁南飛柳芽茂便是春」。

  另有一種九九消寒圖是以梅花為圖案。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一六三五)卷之二說:「冬至日,畫素梅一枝,為瓣八十有一,日染一瓣,瓣盡而九九出,則春深矣,『日九九消寒圖』」。圖旁通常還有一對聯,道:「試看圖中梅黑黑,自然門外草青青」。

  第三種消寒圖,是在一張紙上印上九九八十一個圓卷,按照日期,每天在圓圈裡記下天氣的狀況。有一口訣是「上陰下晴,左風右兩,雪當中」。這種九九消寒圖,可以作為分析氣候的珍貴資料。

  清朝皇室于冬至日祭天,次日百官上表朝賀。是一年當中相當重要的典禮。據潘榮陛的《帝京歲時紀勝》(一七五八)記載,當時的「紳耆庶士,奔走往來,家置一簿,題名滿幅」。這種習俗,又稱「拜冬」。拜冬的時候,不論男女,都會穿上新衣來互相拜揖。南方人則有在冬至拜墓的習俗,稱為「掛冬」(李調元,約一七七八左右,《南越筆記》卷一)。先冬至一,日親朋之間就以食物相饋贈,提筐擔盒,往來不紀于道,稱為「冬至盤」。節前一夜,稱為「冬至夜」,人家設席飲宴,稱為「節物」。歸寧娘家的女兒,在這天一定得回到婆家。據說,冬至夜若留已嫁的女兒在娘家過節,那會使兩家都發生不吉利事情。不論貧富,家家都在冬至拜祖先,偶而也有懸掛祖先遺像的(顧祿,《清嘉錄》一八三)。

四、冬至食俗

  冬至的應節食品,北方多吃水餃或餛飩,南方多吃湯圓。

  據陳元靚(約一二二五─一二六四)的《歲時廣記》引呂原明《歲時雜記》說:「京師人家,冬至多食餛飩,故有『冬餛飩,年發飥』之說」。南宋時,餛飩也用來祭祖。富貴人家講究新奇,還有在一碗餛飩中,作出十幾種口味的,稱之為「百味餛飩」。冬至為什麼要吃餛飩呢?據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記》:「夫餛飩之形有如雞卵,頗似天地渾噸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

  大約從宋朝開始,中國人就在元宵節吃湯圓。明清以后,江南人也在冬至以湯圓祭祖、祭灶。顧祿在《清嘉錄》(一八三)卷十一裡記載這種湯圓的作法如下:「比戶磨粉為糰,以糖肉豇豆沙,蘆菔絲等為餡,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餽貽,名曰『冬至糰』」。其中湯圓還分大小,有餡而大者稱為粉團,是晚上祭祖的供品。無餡較小的是粉圓,是早上拜神的供品。

  全國各地也有許多深具地方特色的冬至食俗。例如湖南人過冬至,會殺雞宰豬,把肉陰乾,稱為冬至肉。有俗話說「吃過冬至肉,身體賽牛犢」。杭州人把冬至那天吃剩的魚頭魚尾,放在米缸裡過一夜,第二天再偪出來吃,稱為「安樂菜」,俗語說:「吃弓安樂,菜萬事都順遂」。常州人則吃一種隔夜的熱豆腐,有句話說「若要富,冬至隔夜吃塊熱豆腐」。

  除了固定的節食以外,國人也有在冬至進補的習慣。在寒冷的天氣裡,為了抵御嚴冬,身體會消耗掉比平常更多的熱量。因此,以高熱量的食品進補,是很符合養生之道的。一般而言,冬至進補的食品以肉類為主,再加上各種滋補的藥材燉煮。在過去的農業社會裡,冬至可說是個打牙祭的好時機。近年來,國民生活水準提高,吃得又好又講究。因此,冬至進補已經不像以前那樣備受重視了。

? ? ? ? ? 2019.12.25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7,702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143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553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620評論 1 30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416評論 6 40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4,940評論 1 321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024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170評論 0 287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8,70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597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784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291評論 5 35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029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407評論 0 25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663評論 1 280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403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746評論 2 370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