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古人「名」「字」「號」的區別
昨天手機收到一條信息,是一個學生發給我的,問我說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怎么取這么多名字,那平時該叫那個名字呢?不會叫錯么?
這的確是個好問題,估計有不少盆友也不知道這其中的區別吧,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名」「字」「號」的由來跟區別。
中國古代,名、字、號是三種截然不同的東西,并且有著嚴格的區分的,直到近代,才慢慢消逝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和「字」的區別
「名」
在很多文獻上寫得明白,如《禮記·檀弓上》所言「幼名,冠字」,人在出生的時候無名無字,出生三個月之后,會起名字,這就是「幼名」。而在成年之后,行冠禮,則「冠而字之」,可以走入社會了。
《禮記·士冠禮》中有言「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稱名,他人則稱字也。」也就是說,一個人在成年之后,長輩們起的「名」就不適宜在社交場合直接稱呼了,得取一個供平輩、晚輩人稱呼的新叫法,就有了「字」。
「字」
「字」是男女皆有的,不是男性獨占。《紅樓夢》第三回中,賈寶玉問黛玉「妹妹尊名」,黛玉說了名字。但寶玉問「表字如何」的時候,林黛玉說「無字」。這是因為黛玉年齡未到十五歲,又沒有婚配,就沒有自己的「字」。
《禮記·內則》中說「女子十有五年而笄」,這是說女子的成人禮在十五歲,之后就可以嫁人了。在這個時候,就有了自己的「字」。所謂的「待字閨中」,就是來源于此。?
「字」可以是一個字,也可以是兩個字,但以雙字者居多,更長的少見。比如屈原,名平字原,就是單字。岳飛,名飛字鵬舉,就是雙字。取字的方法有很多,但一定要與「名」有所關聯,《顏氏家訓·風操》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正是此意。可以取近義,也可以進行一些比喻延伸,譬如:關羽,字云長,張飛,字翼德,劉備,字玄德,諸葛亮,字孔明,趙云,字子龍等等。
「號」
「號」古代稱「別號」又稱「別字」,簡稱「號」,是自己給自己起的。「號」字數不限,王安石號「半山」,范蠡號「陶朱公」,蘇軾號「東坡居士」,都可以。有些時候以故鄉、官職稱呼別人,也是「別號」的一種,比如王維為「王右丞」,柳宗元為「柳河東」等等。?
帝王、士大夫有的「謚號」、「廟號」,也都是「別號」的一種。例如,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齊桓公」、「楚莊公」等等。?
一般來說,一個人可以有無數個「別號」,只要自己樂意,起多少都可以,自己隨意掌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名」「字」「號」傳統用法
?
「名」是長輩來叫的,一切血緣長輩,都可以直呼其名。自稱、卑稱時,也可以用名字。平輩之間,如果關系非常親近,在私下也可以直接稱名。特別注意的是,在尊長之前,一切的自稱都要用「名」,而不能用「字」或「號」。所以《出師表》的第一句,就是「臣亮言」,表示下級對上級的尊稱。
在與一般的同輩、晚輩的交往之中,對方必須稱呼我的「字」,如果直接叫「名」,就是冒犯。「直呼其名」、「指名道姓」一直都不是什么褒義詞,就是從這里來的。比如蘇軾同學、朋友之間,都應該稱呼「子瞻」,而不得直呼「蘇軾」,這是一種對對方的尊重。而上司、領導與我對話的時候,雖然道義上講是可以直接呼「名」,但一般也是以「字」相呼,表示客氣與尊敬。
至于「號」,古代帝王的號,有尊號、廟號、謚號、年號之分,一般都有特定的意思,其中如謚號具有對其一生功過是非進行蓋棺定論的意義,是不能隨便取的。但是,民間之人取號,則是隨意得多。除了封號、謚號之外,號的產生全是憑愛好。?
古代的中上層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總喜歡給自己起個號,以自由地抒發和標榜其志向和情懷。比較有名的例子有:?
憂世憤俗的愛國詩人陸游,被權貴譏為不守禮法,他索性自號“放翁”,以抒發對他們的蔑視;?
宋人鄭思肖,在宋亡后隱居蘇州,自號“所南”,以示對宋室的銘記;?
明朝末年畫家朱耷,在明亡時取號“八大山人”。“八大”二字連寫,似哭非哭,似笑非笑,寓哭笑不得意,寄托著自己懷念故國的悲憤之情。
但是,下層百姓是沒有「號」的,能有個名字就已經很不錯了。
對于歷史人物而言,他最廣為人知的稱呼,可能是「名」,也可能是「字」,也可能是「號」。估計是哪個順口好記,就容易流傳。比如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一般都稱他名字,叫他樂天也可以。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號六一居士,他因為《醉翁亭記》最知名,一般都知道「醉翁」是歐陽修。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現在也多叫蘇東坡,還有東坡肘子流傳,等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歸總
「名」長輩們在一個人幼年時取的名字,名一般用作謙卑的稱呼,或是上對下、長對少的稱呼。不過,上對下、長對少也存在以“字”來稱呼的情況,以示尊重,平輩之間,相互稱字,這是有禮貌的表現;只有十分熟悉的平輩之間才會相互稱名。
「字」長輩們在一個人成年了之后取得名字。平輩之間,相互稱字,這是有禮貌的表現;只有十分熟悉的平輩之間才會相互稱名。
「號」個人自己取得名字,可以有多個,古代的中上層人物,尤其是文人雅士,總喜歡給自己起個號,以自由地抒發和標榜其志向和情懷。
在當今的時代,隨著封建社會的結束,和文化傳承的不給力,我們只剩「名」了。偶爾也能看到一些「字」跟「號」,不過一般都比較粗俗,明顯缺少那種文化底蘊在里面,希望將來我們能弘揚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