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變成國家,人類組成了最強大的群體組織。人們最早的國家,有各種的模式,比如君主制,共和制,民主制等等。但中國來說,君主制一直是主流。究其原因,作者認為,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如果遇上洪水泛濫,外地入侵,人民需要強大的領導力量來凝聚大家的力量。諸子百家對君主的存在都是認同的。,但同樣認為君主必須合格。對于不合格的君主,人們有權革命。但是,華夏的集權漸漸變成了專制,變成了獨裁。改朝換代一次,情景就更加惡劣,最后不得不以西方為師。
城市是國家的標志。部落的時候是沒有城市。城墻的豎立隔離出一片相對安全的區域供人們生活,在這里,人們活的相對自由。城市聚集了大量的人口,此時,部落時代的規則不再適用于城市,人們變成了市民,公共關系和公共事務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如何處理公共權力成了最重要的問題?希臘采用民主,埃及中國選擇了君主。但埃及認為君主是神,而華夏認為君主是圣。也因為如此,中國人沒有宗教。中國人仿佛天生是天下主義者,個人最終歸屬于天下,而不是哪個國家。但凝聚人群和維持秩序依然是治理國家的關鍵。中國人發明了禮樂。 禮用來維持秩序,樂用來保證和諧。禮樂制度是華夏的身份標識。
夏的存在一直被人質疑,但也沒有理由否認夏的存在。夏的創始人是夏啟。夏啟改變禪讓制為世襲制,創造了國家,讓華夏民族進入了文明時代。事實上,世襲制也許是順應時代潮流。部落首領掌握了核心的部落權力,禪讓已然不可能。世襲制引出了祖宗崇拜。只有拔高祖宗的神跡,才可以給自己的領袖合法性增加威信。
夏商周的演變是綜合國家的強弱較量。輪流坐莊。商文明令人驚嘆。甲骨文是漢字的起源。商的圖騰是青鳥,象征著自由,探索,叛逆。商的手工業發達,商業繁榮。商的精神和后來的中國精神格格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