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長的歲月里,似乎比較聽話。媽媽說咱家沒雨傘,你披塊塑料布去上學吧,我披上就走了。盡管那會兒我已經上初中,到了愛美的年齡。當時同學們說我沒,我沒印象。只是成年后聽媽媽說,比我大兩歲的姐姐一下雨因為沒傘就不去學校了,所以她沒考上學校,所以現在辛苦地干著體力活。并且現在媽媽還經常拿我和姐姐給孫子輩現身說法:看你二姑,咋咋咋,看你大姑,那會兒不好好學習,現在只能……
現在想來,那會兒我不止是聽話,而且很懂事。兄妹四個,父親只是一介賣苦力的,家庭貧窮。看見別人在鐵廠的廢渣堆撿廢鐵可以賣錢,于是我放學回家就趕緊放下書包拿個小簸箕也加入撿廢鐵的隊伍。盡管那會兒我還是小學生,但每次端著或一簸箕或半簸箕碎鐵回到家臉上手上總有很多黑云彩。有時候會聽到人說我不看好,但我似乎也沒放在心上,因為我還聽到人說我懂事。是的,我也自感懂事,因為家里不富裕,我可以為父母分擔憂愁了。現在家里還擺著一張桌子,媽媽說那是我撿廢鐵的錢換的,我聽后覺得很自豪。
我很懂事,父親拉車弄傷腿不能挑水,剛三年級的我雖然很瘦小,但卻自告奮勇接下這個任務。后來不僅是我家6口人的生活用水,還有爺爺家的用水我也承包,因為爺爺老了,腿疼,三叔做了手術,不能干體力活。我很懂事,上大學時,我省吃儉用。我上的是師范類學校,我精打細算國家給的補助,除了交學費,基本不和父母再張嘴。
我自我感覺比較懂事,周圍人也基本認同我聽話懂事,但成年后的我人生道路走得卻并不順暢,無論工作,還是生活。
成家后,和公婆一起生活。娘家的生活環境基本是放任自流,要不大姐、小妹怎么會因為沒有傘,不想念就不去學校,最后連個初中畢業證也沒。在那個年代,父母為了我們能吃飽穿暖已筋疲力盡,至于教育,他們也說大姐了,也罵小妹了,但她們實在不去,躲起來了,也只能作罷,順其自然。而婆家,現在公婆已去世,說句大不敬的話,是比較傳統保守的家庭,不能說沒家教,但很多觀念已過時落伍。剛結婚,公公就曾對我說過,每天要5點起床擦柜子。我的天,雖然我是貧苦家庭出身,但這規矩也太那個,為一個柜子,5點,有意義嗎?我也是上班族,7點還要吃飯上班,于是我不聽話了,于是彼此有了不愉快,我心里的糾結似乎更大,我不知道到底該聽話還是不聽話!
但那有什么,誰又會在意?日子繼續。有了孩子,小孩子都愛看電視,反正我一天也不在家,我也沒太理會過。有一天公公和我說,我家的孩子每天聽見我往進推自行車的聲音,就趕緊關電視。我似乎也沒專門說過他,所以當時我什么也沒說,我也沒什么說的。孩子十幾歲時,不愛學習,并且調皮搗蛋。有一次和公公訴說孩子的不爭氣。公公和我說,那會兒說不要讓孩子多看電視,你們說開看電視開發智力,現在……。我一頭霧水,那會兒不是還有那自行車的聲音?但自己生的孩子成績一塌糊涂,我有什么好說的,我只能不啃氣,只能默認。
再后來我發現孩子有一個毛病,每當他做了錯事,我還沒來得及說他,他就先哭出來。我本來怒火沖天,想好好教訓他一頓,最起碼也狠狠說他幾句,讓他長長記性。但我還沒張嘴,他已淚流滿面,我還能說什么?我畢竟是他的媽媽!這就是孩子對待錯誤的方式。下意識里我感到不太對勁,但如何不對,卻說不出來。
至于孩子膽小,愛哭,我給自己的解釋是天生的。膽小,幾個好友一起聚餐,席間,讓每家的孩子隨意說句話,別人家的孩子都說了,我家的這位到席散也沒說一個字。夫覺得很沒面子,但也只能作罷,天生的,有啥法。愛哭,不僅是犯錯誤時哭,平時也經常哭哭啼啼,一個男孩子,像什么話!夫也曾激勵,想干啥,說出來,但他就是不說,哪怕不給他辦,也堅決不說,就是哭。作為父母,黔驢技窮,只能作罷,順其自然吧。
但孩子善解人意,從小就無師自通。我送他去學拉二胡,我想讓他往前面點坐,拉二胡的孩子很多,后面很嘈雜,但他卻硬往后面鉆,我氣得走開。散場后,孩子找到我和我做解釋。說什么我已不記得,但當時的我確實很感動,我根本沒想到小小年齡的他會來解釋,作為大人的我似乎在這之前也沒和別人解釋過什么,他一個孩子卻……我當時一個字也沒說呀,現在想來那時的孩子就很會察言觀色了。
有一件事充分說明了孩子的察言觀色。那是孩子上了高中后的事。有一次因為玩電腦我和他發生沖突。我吵他,他不依,欲做離家狀。在此之前我已反鎖家門,早就想好好收拾一下這個貪玩的小子了。他穿鞋準備往門口走,我趕緊給他奶奶使眼色,讓她攔他。他跳著要出走;我嘴上不服軟:你走就走,走了不要回來;他奶奶奮力攔他,結果是最終他沒有走成。現在想來,這就像一出話劇。后來孩子有一次和我聊天說起這件事,說你能舍得了?就這樣我所有的苦心經營瞬間化為烏有,我這個媽媽在這個孩子面前也顯得太幼稚了吧。
我不喜歡孩子的察言觀色,但很欣慰孩子的善解人意,但現在想來正是因為察言觀色,才有了善解人意,我怎么能只喜歡果而反對因。
孩子上高中后,學習我已絲毫過問不上,因為這已屬于我倆免談的話題。不僅如此,還出現了很多其他問題,其一,孩子違紀翻越校園圍墻外出上網吧,其二事發后第一時間孩子告我手機被人搶,后來聊天孩子說起是在宿舍被偷。那會兒告我被搶我也深信不疑,因為初中時他就告訴過我有人告給明天幾點在哪里給我拿來多少錢,因為那會兒他已不時去網吧了。所以孩子告我手機被搶時我一點也不覺得意外,只是及時現身說法,以后不要再去那些地方,那里不能說都不好,但魚目混珠,你還小,分不清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以免惹禍上身。這或許就是我的恐嚇教育吧。其三,孩子和我說,帶我去看看心理醫生吧。心理醫生,這個詞在周圍人的眼里就是精神不正常,神經。孩子咋知道?或許聽學校的老師同學說的?雖然我也下意識感到孩子心理有問題,但找心理醫生談何容易。我街上溜達著每個門面,雖然找到一個,但猶豫再三還是沒進去。我上網查詢,費用昂貴,有必要嗎?我和夫說起孩子說的心理醫生,過了些日子,他給了我一個地址,說要不去那里看看,我和兒子說,兒子又說,不用了,我不再說話,但孩子心理不健康這件事卻永遠烙在我的心里,直到現在。其四,寫到這,我想起了一件更重要的事,孩子的自殺事件。那還不是高中,高中孩子已徹底掙脫我的牢籠,而初中孩子跟隨我在一個學校就讀。有一天中午孩子回到我的辦公室說,媽我想喝藥,喝啥藥,他不說。老師也沒反應他生病,我下意識覺得他想……我盡量控制自己的語氣平靜地說,我養你這么大了,這種藥我不能給你買,你自己去買吧。然后他就往藥店的方向走,一路上,我倆誰也沒說話,路很遠,但我們就這樣空著肚子一直走。走到后,藥店關門,我問孩子咋辦,他沒說什么,往回去的路上返,我就跟著他往回返,一路上仍然沒說什么。回到我的辦公室,孩子說,我想睡覺,我趕緊在我的辦公桌上鋪了點東西,孩子躺下空著肚子蒙頭睡去。上課鈴響了,孩子也沒起的意思,我就給他的班主任打電話請假他下午病了。那天下午她的班主任和我說,好像那天上午在課堂發生了點什么,具體是什么,她也不太清楚。孩子睡了整整一下午,放學鈴響后,我才叫醒孩子,然后我們整理回家。回家后我做飯收拾,他回他的房間寫作業,我只字沒提這件事。下午的時候,我曾給他爸打電話訴說這件事,他爸接電話后什么也沒說,那會兒他在老家照顧老人們的起居,我們已在外面買了一個小居室搬出來,我獨自一人帶著孩子,那晚他也沒回來。這件事就這樣悄無聲息地流過,但我的心理又怎么能無痕?
現在,孩子終于長大了。現在的他已經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崗位,工作之余經常和我通電話,和我說說這,和我說說那。并且安慰我,媽,其他事你操心也沒用,你就照顧好我爸和你的身體就行;媽,錢再多,那也是死的,能管了一輩子?別羨慕人家;媽,那樣活著有啥意思,人活一輩子為什么,我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我知道,實現自己的價值又談何容易,但看著孩子朝氣蓬勃,精神抖擻的樣子,我心里很欣慰。坎坎坷坷,跌跌撞撞,我終于走過來了。回過頭來想,僅僅是因為孩子大了,所以就像別人說的,孩子大點就好了,但不只是這吧。固然孩子大點,長見識后,會懂事點。但更多的恐怕是得益于自己這些年不斷地自我充電,在自我療愈的同時有意無意地把心理咨詢的一些東西用在了和孩子的溝通上,所以我和孩子才會慢慢康復過來。
我和孩子生活在兩個不同的家庭里,有著不同的人生成長軌跡。小時候的我被人公認懂事,聽話;孩子從小就被長輩碎叨,性格古怪,不聽話。但在我的眼里,孩子是善良的,善解人意的,察言觀色的,甚至是討好大人,是乖巧的,乖巧不是懂事嗎?我覺得那會兒孩子是懂事的,但這個懂事卻又和現在孩子的懂事內涵不同,那會兒孩子的懂事讓我覺得很悲哀?
孩子的相片中很早就顯出少年老成,孩子提前成人化。孩子也經常和我說,我覺得我比(同齡的)他們想得多。想得多,這好嗎?現在的我看來,一點不好,從小到大,孩子有很多不快樂。回想起來,孩子成長的歲月中,特別是高中以前,幾乎沒有為所欲為,胡作非為的任何鏡頭。而我有,我曾經放學后背著書包去稻谷草里瘋跳丟了書包,我曾經鉆在水泥管里一玩半天其樂無窮,我曾經……雖然那時候不富裕,但我真有很多開心的日子。我兄妹四個,孩子獨生子女,這也是時代不同。但這僅僅是時代的原因嗎,到了孩子這一代,生活條件好了,父母也有精力照顧輔導孩子了,但孩子們的生活質量真得就提高了嗎?生活條件改善,獨生子女,致使家里的所有人都圍繞孩子轉,孩子失去了空間,失去了自由,也失去了自主和快樂。
孩子一路成長過來,我埋怨了夫很多,因為每當孩子淘氣,他都不管,讓我一人首尾不顧,應接不暇。但今天,我似乎明白了他。他出生在那個家庭,27歲才結婚(在那個年代算晚婚者)。媽初次見他,說好像mannie。他和我訴說家里的事情,我安慰他,有個孩子就好了,我這是對他同情?我不知道,反正我們在認識不久后就結婚了。婚后因為起床問題,公公曾站在房頂上罵他,因為在他年少時公公要求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學習,婚后竟然天大亮了還睡覺;我們去我家需要先把家里的活都干完,取得父母的應允;我們和公公一直一起生活,怕人說不和睦,這就是我婚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生活。對于我們婚后生活中的摩擦,已經分不清哪些是和父母的,哪些是我們兩個人之間的。夫的處理原則是凡事都是我有錯在先,最多也只是他不吭聲。每個人都無法選擇他的原生家庭,作為兒子的他能如何,他和公婆之間很少暢所欲言;和我,只是在婚前還訴說心事,婚后隨著家庭矛盾的增多,他很少再和說起他的心情,只是不斷地抽煙,并且喜歡熬夜早上起床卻困難重重,我想或許只有夜深人靜的時候他才能找回點自己吧-----什么事,可以做,也可以不做。他都如此,作為媳婦的我還能如何?多年的媳婦熬成婆,忍著吧。
夫對于他自己,對于我,都是這種處理原則,唯獨在孩子身上,他和父母旗幟鮮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觀點:不再像公婆那樣去教育管理孩子,而是奉行老子的無為。并且這些年無論我怎樣和他折騰,他始終堅持他的原則。現在想來,這或許是最適合我家生態環境的辦法吧。公婆是那樣的性格,我又是個比較負責任但又很不懂教育的人,如果他再雪上加霜火上加油地和我們保持一致,孩子還有呼吸的空間嗎?每個人都無法選擇自己的原生家庭,慶幸的是,我們終于走過來了!在這里我再一次感謝自己多年來的不斷努力,感謝夫這個聽話懂事的孩子所做的一次不聽話的選擇——無為而治。
今天我和孩子無話不談,我們一起學習,一同成長,親子關系越來越和諧融洽。我的家庭氛圍也逐漸變得寬松,愉快,充滿愛和自由,夫逐漸不再那么固執,也逐漸主動幫我干一些家務。我相信明天我們的家庭會更美滿,我們會更幸福。
文后語:
我想說的是
1、“成人化的孩子”在小時候往往比同齡人更懂事,但成年后卻有著更多的心理問題,他們沉默、隱忍、恐懼、討好,患抑郁癥的可能性更大。比如我的懂事,雖然是自覺自愿,沉默、隱忍、恐懼、討好的成分比較少,但我懂事的同時又是那么自卑膽怯,這也是導致我工作上一直舉步不前的重要原因。這是當時的時代背景,經濟環境造成,父母能做的實在不多。但今天,時代變了,為什么我們的觀念還簡單停留在懂事聽話的好孩子標準。孩子小時候善解人意,察言觀色,甚至壓抑自己內心的想法去討好大人,又有多少沉默、隱忍、恐懼,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這樣的孩子會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家教的理想,不是什么望子成龍,而應該是讓孩子成長為“有生命力”的人,就像現在的孩子和我說的,我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2、把孩子培養成“有生命力”的人,關鍵是要找準著力點,教育孩子,不是不管不顧的在孩子身上使蠻力,砸錢,而是要努力創建一個寬松愉快,充滿愛和自由的良好的教育生態小環境。現在我們的經濟條件好了,我們也有精力和時間教育輔導孩子了,我們很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我們的心愿能達成嗎?我想說的是,孩子只是家庭的成員之一,不要以孩子為中心,回歸生活的自然狀態,以平常心對孩子。父母做好自己,孩子自然就好了。其二,信任孩子,除了涉及到人身安全的事情,不要給孩子制定什么規矩(比方說我公公的5點起床學習,培養了10幾年的習慣在他過世后的今天,老公也沒養成,而我,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他們起床我就起,他們從來沒說過我一個字,反倒養成了早睡早起,并且至今反倒覺得是一種享受。)信任孩子能自己處理好,不要限制孩子。孩子是自由的,想做什么做什么(前者想反,只能做父母允許做的)。其三,重視孩子的心理需求,盡量滿足。尊重并支持孩子的興趣愛好,支持孩子在感興趣的事情上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去學習和實踐,并愿意付出時間、精力和金錢陪伴孩子,以此鼓勵孩子勇敢去探索和嘗試自己感興趣的一切事情。不斷拓展自我界限。其四,不要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但要重視孩子的學習態度。如果說學習態度你也沒有能力去重視,那么索性放棄,先問問自己,你還在學習嗎?就像我曾經質問夫,你就不看書,孩子咋就喜歡看書了。而現在,我努力克制自己養成不斷充電的同時,孩子也主動報了培訓班,現在他已經20多歲,又身在異地,豈是我調撥的結果?不要去監督孩子做作業,只在孩子求助時,鼓勵和啟發孩子對待他的作業難題。其四,不要單一地要求孩子聽話、講禮貌,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勇于承擔責任。孩子犯錯,父母不責罵,少批評,而是鼓勵孩子面對錯誤,自己承擔責任,設法彌補,不要再出現我家孩子的一犯錯先哭泣過后卻不見得能改掉的場景。父母需要給予孩子的是深深地理解和接納,孩子畢竟是孩子,孩子有犯錯的權利。其五,教育孩子尊重所有人,特別是尊重自己,學會表達真正的自己,然后就是人活一世,我能做點什么。然后就是盡自己最大努力去做,做成也好,做不成也好,過一個無悔的人生。
最后,我要說的是:生而為人,我們的命運里總是會遇上不同的挫折與難處。如果說青春期以前的我們沒有辦法改變自己因為出身而造就的性格,那么我們成人以后我們就應該有責任為自己的性格負。我們應努力放開自己的原生家庭,放開連接父母的能量,放開自己頭腦中的情緒和能量,理清家庭矛盾的根本邏輯,切斷和父母的內在繩索,真正對父母釋懷,真正獲得自由,真正做自己生命的主人。也只有真正對自己生命做主人,我們才能給孩子創造一個赤色的家庭小環境,斬斷這個不幸的輪回,幫助孩子身心愉悅地茁壯成長。
???'????Kk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