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想到會這樣啊。”“我怎么能想到會發生這種事呢?”“誰能想到呢?”你是否經常聽到有人這樣為自己開脫?
01
看《人民的名義》,老處級易學習為了治理月牙湖的污染,下定決心拆除趙瑞龍的美食城,省委書記沙瑞金去呂州考察,得知這個項目是當年高育良批的,回京州后,沙瑞金找高育良談話。兩人之間的對話頗耐人尋味:
沙瑞金:呂州的美食城,據說當年是你批的,這是當年的政績工程嗎?
育良書記解釋說:經濟滑坡了,當時省委提出來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美食城就匆匆上馬了,沒想到會給環境造成這么大的污染。
沙瑞金:教訓是夠慘痛的,你大筆一揮,一個權貴項目就上馬了,呂州的名片月牙湖就變成了污水坑。
育良書記繼續給自己辯解:意識的局限性,說實話當時誰也沒想到。
沙瑞金是這樣接話的:這認識就不夠好了。難以說服人吶,達康同志怎么就沒有當時的歷史局限性?他當呂州市長時就沒批這個項目,到了林城之后,又把采煤塌陷區改造成了國家級的開發區,這一正一反,我都親眼看到了,有點觸目驚心啊。
沙瑞金言外之意,你沒想到,怎么達康同志想到了?為什么你有歷史局限性,達康書記沒有?
然而這篇文章并不是要說達康書記比育良書記高明,而是想分析一下育良書記幾次三番用的借口——“沒想到”。
說實話,育良書記這只城府極深的老狐貍竟然用“沒想到”這個借口為自己開脫,我還覺得蠻意外的。
因為“沒想到”在我看來是一個超爛的借口。
02
“我沒想到會這樣啊。”“我怎么能想到會發生這種事呢?”“誰能想到呢?”
你是否經常聽到有人這樣為自己開脫?我反正是經常聽到。
“沒想到”這三個字其實暗含玄機——這能怪我嗎?好像“沒想到”就不用對犯下的錯誤負責似的。
昨天我去咸陽湖散步,遇到了頗為驚險的一幕。
一個父親帶著孩子在湖邊散步,小朋友雖然走路還踉踉蹌蹌,卻已經開始散丫子跑步。咸陽湖沒有護欄,一歲多的小家伙在湖邊奔跑撒歡,我看著隱隱有些擔憂。
突然,只見原本順著湖堤跑的小家伙一個90度轉彎,往湖邊跑去。
我的呼吸都快停止了,因為孩子離湖岸只有50公分了。
這時湖邊一位蘸著湖水在地上寫大字的先生扔下毛筆,一把抓住小家伙,我的心才恢復了跳動。這也太驚險了吧?
年輕的父親忙不迭說著感謝,老大爺虎著一張臉:“怎么看孩子的?”
父親說:“我沒想到他會突然掉轉方向。”
噗!又是沒想到。關于“沒想到”,我還知道一個故事。
四五年前,咸陽湖出過一個新聞,一位家長推著嬰兒車帶孩子在湖邊散步。到了一個風景極佳處,把車停下來給孩子拍照。為了方便雨水流進湖里,湖堤是有坡度的,嬰兒車便順著坡往后倒滑,竟然直接滑進湖里。
家長見狀扔掉相機就去追孩子,然而孩子還是當場殞命,據說那個家長也一直喋喋不休地哭訴:“我沒想到啊,真的沒想到啊。”
我看后只想說,腦子里是進湖水了嗎?沒想到?你一個“沒想到”說得輕巧,孩子的命沒了。
這應當判謀殺。
03
總有人智商不在線,或者說做事情不帶腦子,然后給自己開脫“沒想到”。
可是犯了錯誤,尤其是低級錯誤,用“沒想到”做借口,真的讓人很來氣。
遲到了,“我沒想到會堵車啊。”
稿件沒寫完,“我沒想到突然停電,我的稿子都沒保存。”
手機隨隨便便往包里一扔被偷了,“我沒想到小偷會盯上我啊。”
車撞了人,“我沒想到路口突然跑出來一個孩子!”
想不到吧?沒帶腦子怎么能想到呢?
的確,有時候一些非常復雜的情況,我們可能真的想不到,但也有些情況,卻是應當想到的,比方天會下雨、路上會堵車、家里會停水、手機會沒電……
如果這種司空見慣的情況也“沒想到”,那么,恐怕你想不到的事情就太多了。
有時一句輕巧的“沒想到”,暴露的卻是一個人的無腦。
有一次,我跟朋友去給她婆婆送東西,臨走老太太非讓她帶些雞蛋,用塑料袋給她裝好后,擔心塑料袋子不結實,婆婆說再給你套一個無紡布袋吧。
結果朋友拎了一下說:“不會有事的,我們急著走呢。”
然而,出了小區袋子就給撐破了,雞蛋像皮球一樣掉了一地,碎了一大半。
這個朋友嘖嘖嘆道:“天啊,怎么會這樣,真是沒想到。”
納尼?沒想到?
我當時真想反駁她兩句:“剛才阿姨明明有提醒你再套個結實的袋子好嗎?”
這不是“沒想到”,這是不見棺材不落淚,不摔雞蛋不死心。
04
古人曾說:謀定而后動,三思而后行。
什么叫三思而后行,就是多盤算,凡事考慮周全些,防患于未然,才不會犯低級錯誤。
生活中,如果犯了低級錯誤,類似于把鑰匙鎖家里了,出門忘帶手機,卻說自己“沒想到”,只會讓你看起來不靠譜。
而職場上經常用“沒想到”,則會彰顯一個人不愛承擔責任的無賴作風。
凡事不經大腦,不但會犯錯誤,甚至可能釀成悲劇,后悔終生。
鑄成大錯再抹鼻子淌眼淚地說:我沒想到啊,我真沒想到啊。
沒想到了不起啊!難道脖子上長個圓圓的家伙只是為了吃飯嗎?腦子是個好東西,出門時建議帶上。
拜托,做事前多想一想,事后才不會追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