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老公加班,7點多的時候,老公電話告之我,有可能來不及趕回家接孩子,讓我做好去接的準備。因為當時在書店,匆匆講了幾句就掛了。我以為老公如果真得來不及,會電話再跟我確認下的。在我的認知里,我是會這么做,畢竟當初講得是模棱兩可的話。
將近八點,老公還沒到家,想著不會是直接到孩子學(xué)校去等了吧。想了想,覺得這個可能性很大(有幾次加班他也這樣跟我說的,來不及就不回家?guī)遥苯尤W(xué)校。平時我們都是兩個人一起去接孩子)。又等了五分鐘,想想還是要跟他確認下,才得知他還在加班。
“你來不及接怎么不跟我說下?”抱怨的話本能的就出口了,“嗯,我知道了,我去接吧。”看清事實,下一步思維,直接行動。
在接孩子的路上,想著剛剛發(fā)生的事。想著自己過往的思維模式。雖然本能還會出來,但自己不受害了,不會認為老公不重視我們、考慮問題不周全了,不陷入情緒中。心里還是蠻開心的。
接了孩子,聽孩子說學(xué)校的事。說這次英語又考試了,這次考的不好,已經(jīng)扣了10分了。心里就有點不舒服,對孩子的成績還是很看重。
孩子的情況我了解,不愿意花時間在基礎(chǔ)知識上面,喜歡難題。以為憑自己的聰明腦袋沒問題。每次基礎(chǔ)知識的試卷都低于擴展卷。加上這幾次的英語都考得不錯,有點得意忘形,高估自己了。
帶他發(fā)現(xiàn)問題,免不了也會發(fā)表下自己的觀點。
回到家,看著孩子?xùn)|逛西走的,好不容易拿著手機說去抄計算題,可是過了好久,當我到他房間時,發(fā)現(xiàn)一道題都沒有做。有了情緒。開始催促孩子,口氣變得不好,有了指責。
把手機收回來,自己把題目抄在草稿本上,給孩子看的同時,自己也在旁邊計算。有些東西已經(jīng)開始起作用,雖然還是會有情緒,但還沒有失去理智,沒有一味指責,還知道自己在旁邊陪伴,以身作則。
不管怎么說,場域還是有了不同,沒了輕松多了點緊繃。老公一回家就敏銳的感覺到了。到房間看了看孩子,讓他早點睡覺。
老公回家看到?jīng)]晚飯吃,就問我怎么沒有晚飯?明明早晨的時候他跟我說不回家吃飯的,我就沒有準備。他這么一說,我心里就不開心了,雖然話是表達出來了,只是情緒沒有表達。老公開始自己下面條吃,問我面條在哪?我心想,就在廚房的抽屜里,你一打開就能看到,還問我干嗎?我要開口,肯定口氣不好,所以就沒有出聲(借著我在刷牙不能開口的理由)。
老公心里也不舒服了,說,問你話呢,怎么又不吭聲了?老公回到了過去的經(jīng)驗中。
我已經(jīng)意識到自己在遷怒,回看自己。是什么讓我有了情緒?真的是孩子的成績、老公的問話嗎?
不是的,是我自己的原因。發(fā)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事,讓我潛意識有了危機意識,覺得自己要被比下去。孩子的事只是我的一個導(dǎo)火線,因為他正好符合我當下的臆想。老公是我最親近的人,我無意識的展現(xiàn)了自己最原始的一面。那是我一直在改變但還沒有修正好的一面。
看到自己真正的情緒來源,心里有了釋然。沒有了自責(原本還在想著,自己學(xué)習(xí)了這么久,怎么還是會有這樣的情緒出來呢?覺得自己不夠好)。
找到根源,問題就解決了一半。剩下的就是我可以怎么做了。
修行修心,如履薄冰, 戰(zhàn)戰(zhàn)兢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