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筆記(一)》中提到了用戶研究以及需求采集的一些方法,需求的采集工作并不僅僅只是產品經理的工作,由于需求可能來源于用戶、開發(fā)人員、測試人員、運營人員甚至是老板,需求的采集往往會涉及采集渠道。因此,為了便于產品經理或者需求分析人員對需求進行統(tǒng)一有效的管理(即將需求書面記載,或者說是換成產品汪能夠看得懂的語言),就需要需求采集的文檔:單項需求卡片來進行。
單項需求卡片是一種能夠詳細記載用戶需求的文檔,由需求人員填寫,主要會包括需求編號、需求類型、需求來源、需求描述、需求原因以及需求屬性等方面構成。當然,更為詳細的單項需求卡片所涉及的要素更多。接下來詳細說明:
1.需求編號:該需求的編號或序號,便于產品經理對需求的梳理和整理,也是需求評審會議上讓其他與會人員快速定位需求的要素。可以是時間+序號的形式,如20150430-001。
2.需求類型:分為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
(1)功能性需求:主要涉及產品邏輯架構、交互、功能以及BUG類的需求,這些需求的重要性較高,因為涉及到產品的正常使用。
(2)非功能性需求:主要涉及產品的UI設計等等,如某個按鈕應該為矩形還是圓角矩形,這些需求重要性較低,并不影響產品的正常使用。
3.需求來源:該需求主要提出的人員以及提出的場景。
(1)提出人員:該需求提出人員的詳細信息,如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崗位經驗等信息,這有助于產品經理了解該需求所對應的用戶類型,能夠在需求梳理時,了解某個用戶群體的需求類型。
(2)提出場景:該需求提出的使用場景、如地點、環(huán)境和時間等,便于產品經理了解用戶是在何種條件下會使用該需求所涉及的功能,如果該需求提出場景是經常發(fā)生的,那么該需求的重要性就會相對有所提高。
4.需求描述:這是單項需求卡片最為重要的要素,該部分主要體現的是需求的詳細內容,如需求所涉及的現象、希望得到解決的方案等等。該要素會對需求產生各種描述,需要產品經理在整理需求時,進行思考、分析和歸納。
5.需求原因:該需求提出的原因,該部分可能會在“需求描述”中也予以體現,主要體現的是提出該需求的主要原因,該部分便于產品經理對需求描述進行歸納總結。
6.需求屬性:分為重要性、緊迫性以及持續(xù)時間
(1)重要性:該需求對于產品的重要程度,該需求的完善對于產品的成長運營具有積極意義;
(2)緊迫性:該需求完善的時間要求,主要體現在功能類需求,其中BUG類需求最高,該需求的解決便于產品的正常使用;
(3)持續(xù)性:該需求的持續(xù)時間長度,主要體現為該需求是否能夠隨著產品的不停迭代更新,依舊能夠對產品的使用發(fā)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