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2018年7月3日,第三屆學習共同體領航教師暑期研究坊暨課改中國行推進交流會在上海世博家園實驗小學如期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相聚一起,交流分享各自的“學習共同體”之路。我和湖北麻城英才小學的項夢蝶老師、山西的程新莉老師、大連綠波的肖蕾老師,成為小語第二分會場的第2小組,這是一場美好的相遇。
? ? ? 我和組員們的第一項任務就是設計本次活動的Logo。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我們的設計略顯粗糙,但我們的設計意圖內涵豐富:意喻大家來自五湖四海,一起攜手行走在學習共同體之路上。
? ? ? 下午李玉貴老師的講座給我們解鎖了一些共同體道路上的困惑。來自寶島臺灣的老師總有種特別的情懷,他們說話柔柔的,心思更是細膩得能夠深入每一細微之處,但他們對于學習的改變是那樣的堅持和果決。從每一張照片的細微之處看出學生心底的密碼,從每一個孩子細微的表情下讀懂他們的需求,從每一個學生細微的肢體動作體察他們純真的心靈。
? ? 之后,組內交流心得
程新莉老師的關鍵詞:空杯
項夢蝶老師的關鍵詞:公平分配、細致
肖蕾老師的關鍵詞:細致、生生之間的關系
我的關鍵詞:如何觀察、亂
如何觀察:以往作為觀察員我較多關注于孩子的動作、書寫內容及交流內容,很少聚焦到孩子細微的表情變化,如眼神是亮的還是暗淡的,是自信的還是閃爍猶疑的。玉貴老師的幾張圖片無疑敲醒了我,原來課堂觀察就該如攝像機一般把孩子們極細微的肢體動作和表情都收入眼底,從而體察他們真實的學習狀態。如此不斷訓練,才能在課堂中真正讀懂孩子們的學習需求。
亂:玉貴老師說,共同體學習中,“亂”是因為沒有循序漸進,哪里亂了,就反思哪里。
? ? ? 7月4日上午,我和組長偷偷混到小語1班,只為追星——林莘校長。想從林校長的課堂中挖掘共同體課堂設計的秘訣。
? ? ? 偷個懶,不整理了,直接復制上午記錄在備忘錄的內容。
林莘《有禮貌的百足蟲》
1、自由讀課文,讀正確。
2.再用心讀。圈出你最喜歡的句子。在旁邊寫下你喜歡的原因。
3.交流:1個同學說,3個同學聽。(師指導怎么聽怎么說:如點頭、有不同意見等)
4.傾聽其他組的想法。(其他組有哪些想法呢?他為什么會這樣想呢?哦,我明白了等)每組只能說一點。生說,師在大字報上批注。
5.剛才同學們有了這么多感受,真棒!再讀讀,誰有新的發現?
6.小組交流。師:發現一點不夠哦,至少要三點,才不會被其他同學講了。你一定要能發現細微的地方。接下去的交流不用按順序,你有想法就來說。或者你的想法和前一個人很接近有串聯,你也可以馬上來說。
7.師:第二次挑戰我們又多了這么多發現。我們還可以第三次挑戰!(師先梳理一下之前的一些問題提示孩子們。)先安靜讀,極限挑戰,還有新的發現嗎?至少3處。(教師每一次發現用不同顏色批注)
8.生交流:這次學生的發現已變為提問了。A.“爬過了”為什么還要伸出腳?B.幾百只腳為什么不用省略號?C.為什么說百足蟲有禮貌?D.為什么用爬“過”?
9.師讓孩子們小組討論。3分鐘時間。
10.交流:問題B生:因為后面有一個“每一只”相聯系。問題A:生1百足蟲腳太多了,要爬“過”小草才能握到其他手。爬到就說明這里是目的地。爬過說明百足蟲有別的事,只是路過小草,但只是路過他依然一只只與小草握手,說明他太有禮貌了!
挑戰沖刺問題:挑戰雪野叔叔寫童詩。挑戰前要先去發現童詩的寫作特點。
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
1.學生開始是抵觸的
2.傾聽觀望
3.開始思考
4.有了興趣(臉上的神態生動了,眼睛發亮了)
5.主動探究
6.渴望創新
師:有不懂可以悄悄問一下哦!有問題可以悄悄瞄一下哦!(這不是考試)
這至少說明學習在真實發生。
可以用時間軸來觀察孩子。幾點幾分孩子怎么做怎么樣
拍照佐證說明。
自信:你自己的想法是很珍貴的哦!不要讓集體的想法影響你自己的想法
共有學習部分(基礎部分)優勢學生提升快
伸展跳躍部分學困生提升快
在20分鐘時伸展跳躍部分要出來。有時候要用伸展跳躍去帶動基礎部分的學習。(對學困生來說)
? ? 下午回到2班,一下午的收獲讓我覺得不虛此行。李玉貴老師就像及時雨一般解決了困擾我們好久的“串聯”和“反芻”。
特別是“反芻”,之前我對它的理解是學習遇到困難時,再回到先前的文本或先前的學習,再思考再發現的一個過程。事實上這樣的理解偏狹隘,課堂學習,就是一個不斷串聯、反芻、回歸、咀嚼的過程,這樣才能使閱讀理解更深刻,更廣闊。“反芻”有兩個要點:一個是“我”,一個是別人,二者的橋梁是“傾聽”。“我”必須是存在的,“我”進小組是為了豐富“我”的想法,閱讀始終關聯著自我。“我”經歷自己的思考,通過與別人的交流,不斷豐富自己的認知,再回到自己的思考,使自己的學習因此而深刻,這就是“反芻”。
? ? ? “反芻”需要時間來咀嚼,所以會有時間差。這要求教師在課堂中學會等待,“還有其他想法嗎?”“還有別的意見嗎?”這類語言盡量不說。因為這些語言嚴重切斷了課堂中的“串聯”和“反芻”。
? ? 碼字快接近2小時,已超出本人記錄,就此擱筆,明日再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