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小天使一天天的長大,動作和表情也一天天的豐富起來,你知道小動作背后的意義嗎?這些小動作背后的門道不少,語言功能尚未完善的寶寶常常用各種小動作來表達了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寶寶可愛的小動作有什么含義吧。
吐口水或者滋口水
這其實是寶寶們在自娛自樂,這個“技能”在寶寶六七個月左右就會了,媽媽們不要太在意他,你越理他,他就吐得越是厲害。他們在無聊的時候就喜歡滋口水或者吐口水來玩,特別是在我們逗他們玩的時候,這個不用太在意過段時間他們就不會吐口水或者滋口水了,如果你覺得這個習慣不雅可以用其他的小玩具給他們玩就好了。
咬指甲
這個情況很少見,有時候孩子還會把手咬得發紅、流血,寶寶可能是缺鋅了。還有一種不太好情況就是孩子可能是有指甲癖。
指甲癖和嬰兒三個月前的咬指甲可不是一回事,據外國專家弗洛伊德和阿里克森所說:早期嬰兒的口部運作是心理的核心。吃手是嬰兒開始認知自己的開始。在三歲以后這個行為習慣會消失。
眨眼睛,眼睛一直在看著你
如果你的孩子每分鐘眨眼超過15次而且一直盯著你看,那么孩子可能是緊張了。如果寶寶挨罵或者情緒緊張的時候眨眼睛更頻繁,這時候父母最好抱起孩子輕拍后背,不要呵斥孩子了,要用心的與孩子溝通,讓孩子從緊張的狀態中脫離。
瞌睡來了
寶寶如果困了喜歡在媽媽身上蹭來蹭去,或者躺在小床上滾來滾去,還有的寶寶喜歡打起哈欠,眼神迷離,我家寶貝還喜歡用小手揉揉眼睛。如果你家寶貝經常在固定時間睡覺,那么孩子到了那個點或許會煩躁,哭鬧,這時候他是在表示他困了想睡覺了。這時候需要爸爸媽媽們帶寶寶去睡覺了。
肚子餓了
如果寶寶開始搖頭晃腦或者張著小嘴,來回找乳頭或者奶嘴,這是表示小寶寶很想吃奶。媽媽們最好趕緊給寶寶喂奶吧。
猛咬動作和磨牙動作
如果你家寶寶開始猛的咬牙,或者使勁在磨牙,特別是在寶寶七八個月以后,這是表明寶寶到了的長牙期,這個時候媽媽們可以考慮給寶寶準備磨牙棒或者咬咬膠了,來改善寶寶牙床的不適感。
撓耳朵
有的媽媽會發現寶寶用他的小手拼命撓自己的耳朵,這可能是寶寶耳朵里存了耳垢或者長了疹子了。爸爸媽媽們不要試圖直接給嬰幼兒清理耳垢,以免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損傷。如果發現液體由外耳道深部流出,而且還有異味,最好盡早帶孩子到醫院去檢查一下,排除中耳炎的可能。
平常給寶寶洗臉的時候,記得好好清潔一下孩子耳朵附近,保證耳朵周圍的干凈衛生。
?
寶寶笑著咬你
小天使明明玩的很開心,怎么轉眼就咬人呢?不少媽媽們在母乳喂養的時候,常常會發現上述的那一幕孩子笑著咬你,而且你越生氣小家伙他反而越開心。
寶寶在很開心的時候才會咬你,這是寶寶在表達對你的喜歡。媽媽們請不要生氣,如果你生氣發了脾氣寶寶會覺得委屈的。爸爸媽媽可以嘗試用親親和抱抱來回應寶寶,引導一下他們。
希望上述情況能夠幫助你解答寶寶的動作,讓我們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以上是個人見解如有不合理的地方,還望指出,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