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籠,紅炮竹,紅對聯…年還是那個年,只是我們長大了。小時候,過年第一件開心的事情,就是可以穿新衣服。不僅新衣,還有新鞋、新襪,從頭到腳都要穿上新的。新衣服提前差不多一個月就買好了,偶爾還要打開柜子看看,算著時間,什么時候能穿上。到了年三十還未吃年夜飯,就已經早早洗了澡,穿上新衣,呼朋引伴,東奔西竄。等到吃晚飯時,總是小心翼翼生怕弄臟了衣服。
長大后對過年要穿新衣服這件事情已經沒有了那么大的渴望。每當過年回到家的時候,老媽總會問一句,過年的新衣服買了嗎?我總是淡淡地答一句,買了件大衣。好像長大后的每年都是如此。長大后,過年穿新衣更像是一種儀式。新衣什么時候都可以穿,只是這一天,需要穿上一件來完成這一項儀式。那種小時候的欣喜和期待卻不見了。
小時候,紅包是一張張紅紙;長大后,紅包精致了年味卻淡了。
一張張正方形的紅紙,一碗漿糊,把壓歲錢放進紅紙折上,在封口處抹上一點漿糊粘上,紅包便好了。小時候,總是幫爺爺一起包紅包。爺爺總是把包好的紅包,用一塊方巾包上。吃年夜飯的時候,一人發一個。從小時候記事開始,記憶里爺爺一直如此。用爺爺的話說,每個人都要一個,壓歲。長大后,紅紙變成了現成的紅包袋,紅包袋做得越來越大,越來越講究,但卻少了小時候用紅紙包紅包的樂趣。更不用說現在的微信紅包連紅包袋子都不需要了。
小時候,年味是放煙火看孔明燈、是看著春晚咳瓜子… 長大后,是刷手機、刷手機…
時代不同,過年的方式也不同了。現在哪怕不回家,遠隔重洋也能通過視頻與父母親朋拜年,只是社會越便利了,卻少了年里的熱鬧。現在是20:15分,我在簡書寫下2016年的最后一篇更文。窗外不時飛竄起一串煙火和孩童的歡笑聲,我從小時候這場煙火的參與者成了旁觀者,這或許就是大人的樣子了吧。可是,我還是忍不住想下去對那群小孩說,小孩,給我來一根放放吧!
其實不是年味不見了,是自己心境變了。每個年齡段里,欣喜和期待總是不同。就像小時候吃的棒棒糖,現在就算給你一打,你也找不回小時候的那種欣喜和快樂了。活在當下,不怨過往,不畏將來。在簡書過的第一個年,祝簡書所有的小伙伴新年快樂!2017,愿身老心不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