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戰(zhàn)略能力之清晰價值觀
這本書可以說是對史蒂芬柯維《高效能人士七個習慣》中要事第一的詳細解讀。
本書有兩個主題,四個部分。精要主義的思維方式以及如何將這種思維方式轉化為一種系統(tǒng)化程序,也就是實踐中如何操作。
精要主義的思維方式三種,選擇,甄別,取舍。操作步驟有三個,探索,排除,執(zhí)行。本文講述的是前兩部分,也就是思維方式及實踐步驟一之探索。
首先來講思維方式。我們選擇精要主義的思維方式只是想讓自己生活工作人生變得更好一些。外面誘惑太多,如果我們總是被別人的事情,欲望左右自己的時間,精力,根據(jù)時間,能量守恒原則,那么我們留給自己的就少之又少。我們自己真的就沒有特別重要的事嘛,沒有需要陪伴的人嘛。在我們人生當中究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需要自己去拼勁全力去捍衛(wèi)的,你有嗎?
如果我們不能安排自己生活的優(yōu)先順序,就只能任由別人替我們安排。看看自己的時間花銷哪里,那里真的是你想去的地方么。
下面來說將精要主義思維運用到實踐中的第一個步驟,探索。它講有意義的少數(shù)從無意義的多數(shù)中甄別出來,做到最少,但最好。有五個要素 抽離,審視,游戲,睡眠,精選。
抽離需要我們從繁忙的日常中抽身,留給自己一點時間,跟自己相處,也就是留白的時間。不再刷朋友圈,不再玩游戲,不再追劇,不再吃零食嘮嗑聽音樂看電影,專門給自己留一點時間,你愿意么,或者說你害怕嘛。
審視即對自己的日常行為,思想,情感,人際,娛樂工作等進行思考。對我們認為重要的事情進行思考。有什么問題,能否做到更好,
審視最好的方法是記錄。我最早的記錄時間是14年,那時候就是讀書的時候摘抄一些自己很有感覺的段落或者是流水賬似的記錄著自己的日子,沒有自己的想法,沒有自己得到的收獲,最多的就是情緒。現(xiàn)在看起來感覺很傻,都想扔了,然而那就是彼時彼刻的自己,歷史的自己。
后來參加閱讀島之后慢慢會讀書了,稍微會寫一些讀書筆記,雖然跟別人比起來差很遠,沒有框架,沒有鮮明的特色,然而最終是自己的東西,學會思考一些東西而不僅僅是直覺。
收獲最大的應該是寫成就感日志之后吧。那時看了小狗錢錢這本書,就踐行成就感日志,去思考自己有那些不足和收獲,反思自己的所言,所行,人際,工作。慢慢的發(fā)現(xiàn)自己的思路越來越清晰,對待一些事情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不再那么隨波主流。
比如記錄的跑步,發(fā)現(xiàn)自己一直在提高自己跑步的公里數(shù),一直在更換一個適合自己的場所,從跑步中自己收獲了那些。不僅僅是跑步本身強身健體減緩壓力,它形成了自己的一種思維方式,生活習慣。讓自己更有目標感,為了達成目標去想盡辦法,最終達成目標后非常有成就感。在這個變得更好的過程中學到的認知有時候會靈機一動運用到其他領域中,讓我的生活更加完善。
記錄讓我們對自己的一些重要方面進行反思,復盤,讓這方面更加精進,變得更好。我們的日子一天天過得很快,很多事情都不會記得了,然而記錄下來的東西卻會留下來,供你日后品嘗,也許你會發(fā)現(xiàn)當你走了很長一段路之后,你已經不是原來的你了,你已經成長進步了好多,哪怕之前經歷過很多傷痛無助,它也讓我們的成就顯得彌足珍貴。我們具備了把生活拋給我們的酸檸檬變成了檸檬汁的能力,這難道不是一件開心的事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