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
-學習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個從輸入到輸出的學習閉環。在學校學習是為了獲得相應的知識,可以為升學考試準備。工作后學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學習閉環:
輸入 → 編碼 → 體系 → 內化 → 輸出
?舉個例子
今天用學習畫小人時的,逐步分解畫面的方式來做學習過程的案例分享。
第一步:當我在看到一個小人時,她的呈現給我的是小人的造型以及動作,那這就是給我大腦輸入的信息。
第二步:編碼是學習過程中的分解,我想要把小人最終呈現出來的話,我得先學會分解小人是有哪些部分組成的,經過分解后進行了分解。【如:頭部有五官和發型,五官會有各種表情,發型也一樣;身體雖然變化不大,但是配上不同服裝也會呈現不同的風格;四肢跟頭部一樣不同的組合就會有不同效果。】所以這些都會成為不同的編碼,然后才可以再組合。
第三步:體系是學習過程中的架構,那這個架構如果是用在畫小人時,就是要清楚的理解小人的骨骼是怎么組成。這個骨骼就相當于是小人的核心。因為如果不知道骨架是怎么回事,那各種部件就沒辦法掛上去。
第四步:內化是學習過程中的深度學習,那這個深度的學習就是理解思考和刻意練習的過程,因為我們在畫小人時如果只是一味的練習,那也是不行的,這樣沒辦法掌握小人神態各異的狀態,只要深入分析和理解后,才能把小人的神態表現到位。不然即便是畫出來也是沒有靈魂的東西,是毫無意義的。
第五步:輸出是學習過程中的最后一。還是以小人為例,當我在把畫小人的深度知識掌握后,我就可以得心應手的隨意畫出來各種神態、體態及風格的小人,就可以變化出各種不同的內容。
最后,我覺得學習過程就如同畫畫一樣,同樣是需要逐步分解、排列、組合、呈現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