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這是第一次讀哈耶克,但相信不會是最后一次。哈耶克著作等身,直接選擇讀《致命的自負》可能不是一個好的選擇,沒有西方思想史的知識結構支撐,閱讀起來確實也是寸步難行,但是開始總會是這樣青澀的吧,對思想世界的探索也不例外。
? ? ? 整本書都有一個明確的批判對象,就是“社會主義”以及形構它的“理性建構主義”,哈耶克認為人類社會的秩序是靠自發的擴展的秩序展開的,這種秩序與人的本能相對立,也不是理性能夠計劃的,因此社會主義等打著“科學“、“理性”旗號的社會構想就是名副其實的“致命的謬誤”。在思想史的線索上,哈耶克秉承著休謨的“道德并非理性的產物”的觀點,認為人類社會的道德是“演進的道德”,其來源是傳統,而非我們理性選擇的結果。以此為基點,哈耶克與自亞里士多德起的西方理性主義傳統的哲學家喊話,認為亞里士多德根本不懂“演進(進化)”為何物,他將古希臘哲學的精髓“邏各斯”這一具有動態、互動意涵的哲學觀固化為“邏輯”、“理性”這樣僵化的思維模式,無疑是一種倒退。
? ? ? 哈耶克的這本書很薄,全書一共九章,前置一導論,前三章,哈耶克從其老本行經濟學的角度闡釋了源自西方資本主義傳統的擴展秩序的形成過程。這一論證過程貌似是以對西方歷史的歸納(還是演繹呢?求教)完成的,四到六章,哈耶克集中火力對社會主義的謬誤一層層揭示,這一部分我基本上是在大腦短路的過程中讀過去的……,哈耶克似乎是以思想史的方法展開這一部分的研究的。七、八、九章分別從語言、人口和宗教的角度補充了對核心問題的論述。人口一章讀后不得要領,對語言和宗教的討論,著墨不多,字字珠璣。在第七章中,哈耶克認為“正像智慧常常隱藏于字里行間,謬誤也是如此”[1],語言是易被毒害的,社會主義也通過創造詞語和概念來影響人們的思想,在這一部分的討論中,他也“社會”及與之相關的一些概念進行了批判。在第九章關于宗教的討論中,哈耶克強調了宗教與道德的關系,“宗教認為道德是由我們無法理解的過程決定的,這一觀點也許比理性主義的欺人之談更真實[2]”,但作為一個不可知論者,哈耶克對宗教的評價還是留了白。
? ? ? 如果說為這本書選擇幾個關鍵詞,那么我的答案應該是“文化的進化”、“演進的道德”、“分立的財產”,“有限的自由”。
[1]P124:哈耶克,馮克利(譯).致命的自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P158:哈耶克,馮克利(譯).致命的自負.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