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沒有一個難忘的童年?誰沒有一次抹不掉的記憶?回憶起我的童年生活,只有道不完的點滴。
故事要從小時候說起了,從小生活在農村我,艱辛地走過了十來個秋冬,每一天早上五點多起床,弄一點飯菜吃后,便背著書包用兩個小時攀山越嶺,走完鄉間田地小道,那時候雖然很艱辛、很辛苦,但是同一群小伙伴一群,歡笑聲遍滿整個大山谷。
在我記憶里,印象最深的那便是那十來個春夏秋冬,有歡笑、有淚水、有數不完的心酸。那時爸爸媽媽在外邊打工,留下姐姐跟我與爺爺奶奶生活,家里也很貧窮。不過那時候的我是一個六七十斤的小胖子,每天跟姐姐從早上五點多起床,吃完飯就開始一天的旅行,這樣的日子持續了五六年之久,后來姐姐考上了縣城里的初中,之后的日子便是我一個人,不對還有一群每天一起的小伙伴。
深深的記憶鎖在十來個春夏秋冬里
有著生命力、披著綠紗的春天
在春天,天還沒亮,就翻身起來燒火做飯,姐姐在的時候,我喜歡賴床,等他弄好了叫我我才起。吃完飯天色已經開始朦朧,就像剛剛睡醒的公主,像沒睡醒的樣子。這時候跑去奶奶的床前,問奶奶要那一天的午餐費(兩元),年老的奶奶起身來翻拾著床前的褲兜,翻了半天,從褲兜里掏出一疊揉的毛皺皺的零錢遞給了我,然后又用無力的雙手撫著床沿躺下。有時候奶奶怕我們讀書遲到,起得比誰都還早呢!起來生火后才叫醒我們。
出了門便是上這家叫這個伙伴,上那家等那個朋友,然后一起形成勇敢小分隊。在苞米地、在田坎上,聽著鳥兒歡快的歌聲,聞著清晨的花香,閉上眼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感受風的親吻。
中午一下課,很多學校附近的孩子都忙著回去吃飯,而我們就只能出來玩耍,帶著那沉甸甸的兩元毛票,與姐姐一起在校門口的便利店買了幾塊辣條,高興得吃起來。吃完后時不時還沉浸在香辣的辣條里,然后再舔一舔沾油的手指,仿佛吃到了人間美味。
夏天的脾氣有一點不好,既是喜歡又時而憎恨
夏天的脾氣有一點不好,既是喜歡又時而憎恨呢?一到夏天,雨水就特別豐富,忽晴忽雨,讓人很難揣摩,所以背包里沒有一把傘是不行的。特別是漲水季節,晚上下了大雨漲水了,第二天就特別欣喜,因為這也是不去上學的唯一理由。不過一般這樣的機會不多,漲水不是特別大,也要去學校的。還記得一到漲水的時候我嫌拖鞋麻煩,都是等姐姐挽起褲腳背我過河。
在五月下旬到六月中旬,讀書的路上滿是果香味、玉米味兒也濃,特別多的是櫻桃。因為搞脫貧致富嘛!好多人家種了很多的櫻桃,一些地方都是連片的。一到放學那里就是我們的樂園,時候偷偷摸摸的溜進去、有時候是光明正大的做一個行竊者,就像電影里的偷盜者。
最有趣的還是放學后,在回家的路上經過那充滿歡趣的一條水溝。幾個伙伴一起,把書包一扔,撿一個塑料袋,就著手開始抓螃蟹的工作。經過一個小時的努力,大大小小的螃蟹就有幾十個被我們禍禍了。
秋天的色彩很濃,五彩斑斕
秋天一到,到處都是一片楓紅色,就像一幅重彩寫意畫。秋天是碩果累累的豐收季,所以說一到秋天就不想放學了,即使放學了也要在半道完到要天黑才到家,因為是農忙季節,所以這也是經常躲懶的小心思。不過這樣常常到家都會被數落,后來嘛!到了小學五六年級就不這樣了,一放學就趕回家去幫忙放牛什么的。
冬天是悲喜交加的,冷得哆嗦
一到冬天,冷的可憐,在我記憶里最深的,那就是早上點著蠟燭去上學,一是照明用,因為冬季夜長晝短,要到七點左右天才亮。二是就是暖手用,用手擋著蠟燭的火焰,怕風大吹滅。有的時候來早了,就在半道生火烤一會兒,幾個人一起圍著那堆奄奄一息的火,感覺沒有一絲暖氣。
還有就是下雪天、下雨天。一般一到下雪下雨天,等從家里趕到學校,鞋子幾乎都是濕的,冬季的下雨天最難受,鞋子濕了坐在教室里,感覺像待在冷庫一樣,一直顫抖著聽老師講課,腳有時候都是麻木的沒有知覺。當聽到鈴聲響了下課了就使勁的在教室里跺腳,因為這樣要稍稍好些。(以前的鞋子都是那種自己買膠底來做的布鞋,一點都不保暖,偶爾去趕集買一雙石林鞋,也叫丁丁鞋,就是鞋底有膠的凸凹的防滑,只能說比布鞋好些,保暖還是得靠幾雙襪子)后來我姐姐想了個好方法,就是準備兩雙鞋,去的時候穿一雙,到學校了拿另一雙干的來換,說實話這樣就好得很多了。
這就是我的童年小學生活,在那十多個春夏秋冬里、在那充滿趣事的鄉間小道、在那瓜果飄香的田地間。刻畫的心酸,抹不掉的艱辛、與流失的樂趣,至今不會忘卻。雖然這寫記憶過去很久了,雖然那時的我還年幼無知,但這件事一直鞭策著我,讓我勇往直前,永不后退。
每當我回憶起這些,總是“咯咯”地笑,笑得那么甜蜜,那么燦爛。仿佛一切令人魂牽夢系的往事歷歷重現。我繼續想著年少時如詩歲月,夢幻的季節......我想,童年就是一棵沒有年輪的樹,永不老去,永不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