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超市革了收銀員的命?
前段時間,馬云的無人超市沸騰了整個朋友圈,有個朋友轉發說:
一定要努力讀書,不努力,以后連收銀員都沒得做……
科技正在快速發展,你有沒有意識到,科技正在慢慢取代某些人的工作崗位?
幾個月前,我去超市購物的時候,發現超市開始安裝自助收銀機了。
以前買一箱牛奶都要排十幾二十分鐘隊,自助收銀機的出現簡直是我的福音,現在我只需要不到一分鐘就可以完成付款的程序走人。
這樣發展下去,你覺得超市還會雇傭和原來一樣數量的收銀員嗎?
不會,一定會有部分收銀員的工作,被這臺冷冰冰的機器所替代。
機器人開始搶人類飯碗
這兩年,人工智能成為科技研究的重點項目,也取得了令全世界矚目的成就。
前有阿爾法狗連續戰勝世界圍棋冠軍李世石和柯潔,在圍棋界獨孤求敗;后有冷撲大師狂虐人類德撲團隊「龍之隊」,令人聞風喪膽。
機器人變得越來越聰明,很多以前我們認為只有人類能干的事,現在機器人都能干,而且干得比人類還要好。
所以機器人搶飯碗事件也就應運而生了。
既然機器人能干人類干的事,而且單位效率高,不鬧情緒不請病假,可以連續24小時作業,那雇主還有必要雇傭那么多人類勞動力嗎?
那么,哪一些工作容易被機器人取代,哪一些工作機器人暫時還無能為力呢?
什么是未來的「金飯碗」
容易被機器人搶飯碗的工作,是不需要特殊的知識和技能,具有高度重復性,流程化的工作。
像前面提到的收銀員,主要工作就是商品掃碼、收錢找零,技術含量比較低,所以非常容易被自動收銀機所取代。
除了收銀員之外,根據研究推測顯示,普通文員、出租車司機、保安、清潔工、酒店客房服務員、餐廳服務員等職業,在未來都相對容易被機器人替代。
百度現在一直致力于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假如在不久的未來研發成功并廣泛投入使用,那就真的沒有出租車司機什么事了。
在街邊攔下一輛無人駕駛汽車,上車后在導航系統里輸入目的地,然后系統自動選擇最近最暢通的路線把你送到目的地,完事你用手機支付即可。
當然,由于機器人依賴的是一套算法系統,無法具備人類所特有的情感、個性、道德,也不具備創新、創意、審美等特征。
因此,那些具有情感性、創意性、及藝術性的職業,機器人暫時無法取代。
比如心理咨詢師、職業規劃師、教師、設計師、策劃師、畫家、音樂家、科研人員等職業,可以認為是未來的“金飯碗”。
如何不被人工智能淘汰?
面對來勢洶洶的機器人大軍,我們如何避免被淘汰呢?
新精英生涯的古典老師在一次分享中說到,每一個職場人,都應該問自己一個問題:我今天的工作,5年后機器能做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恭喜你,機器人也拿你沒轍,你要做的就是不斷在這個領域中精進。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你要有危機意識了,必須從現在開始培養機器人難以取代的能力,以防止五年后被機器人KO。
培養機器人難以取代的能力
秋葉大叔在他的《未來十年中國的大趨勢是什么?我們又該如何做?》一文中寫到,我們應該具備以下三種能力及思維模式,才能在未來的世界上很好地奮斗成長。
第一,培養獨立的生活能力
施工隊、月嫂、鐘點工、臨時工等工種等服務型工作短期內很難被機器人替代,未來的人工服務成本會越來越高。
因此,擁有獨立的生活能力或動手能力,在未來會變得越來越值錢。
第二,培養與人連接的溝通能力。
上面說到,機器人再能干,始終不能模仿人的思維,表情和情感。情感溝通能力是機器人的軟肋,恰好就給了我們不被替代的能力機會。
現在很多人更加喜歡沉浸在虛擬網絡世界里,能宅就宅,不喜歡和人打交道。而如果你能夠反過來強化自己這方面的交往,溝通能力,在未來也會變得特別有競爭力。
第三,培養快速學習的能力。
我們身處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時代,五年前的我們根本想象不到現在的生活狀態。一勞永逸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未來社會屬于能夠適應變化、擁抱變化的人。
要跟上時代不斷變化的步伐,需要我們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培養快速學習的能力,活到老,學到老。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無可避免,只有不斷精進自己,長成超級個體,才能無畏這個時代的任何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