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需要傳承,文化需要弘揚,書法和詩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歷史和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文化自信需要從點滴做起,將古詩詞通過書法的形式予以表現,希望給詩詞、書法愛好者,尤其是給青少年愛好者,提供一些借鑒,進一步加深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熱愛。特邀請來自全國各地的書法愛好者和詩詞愛好者,共同開展【書寫經典】網絡展覽活動。
【書寫經典】網絡展第455期,書寫蘇軾(宋)《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原文: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厥紫騺硎捝帲瑲w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釋文:
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趕上了下雨,拿著雨具的仆人先前離開了,同行的人都覺得很狼狽,只有我不這么覺得。過了一會兒天晴了,就做了這首詞。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拄竹杖曳草鞋輕便勝過騎馬,這都是小事情又有什么可怕?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春風微涼,將我的酒意吹醒,身上略略微微感到一些寒冷,看山頭上斜陽已露出了笑臉?;仡^望一眼走過來遇到風雨的地方,回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作者介紹:
蘇軾,生于公元1037年1月8日,卒于公元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一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美食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
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領袖,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
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稱“蘇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
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李志敏評價:“蘇軾是全才式的藝術巨匠?!?/p>
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枯木怪石圖》等。
作品賞析:
這首類似于日記的詞,既充滿了濃厚的文學色彩,也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將近千年前的某個春天,被貶到如今湖北黃岡已經三年的蘇軾,與友人春游出行。途中風雨忽至,因無雨具,同行者皆覺狼狽,唯作者不僅不在乎,還“吟嘯且徐行”。
逆境不可怕,可怕的是逆境中的心態,多少人倒在了逆境中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因逆境而更崛起,成就一番事業。
作者因“烏臺詩案”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成為無所事事的散官,但蘇軾卻能泰然處之。這首詞正是這種心境的真實寫照。
本期參加書寫者:
郝乙(河北石家莊、1974年),師承牛逍先生,石家莊市書法家協會會員,河北金融書法家協會會員。
陳長水(河南鄭州、1945年),河南廣播電視臺二級美術師,中國文藝家藝術研究院會員。
崔明山(陜西榆林、1976年),字沐辰,號茂林居士,中國網絡聯盟會員,陜西省青年書法家協會會員,陜西省硬筆書法家協會會員,榆林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靖邊縣書法家協會會員。
李文(廣東深圳、1948年),美國企業管理博士,新加坡蘭亭書畫協會會員,東莞市黃江鎮書法家協會會員,師承新加坡著名書法、國畫大家黃明宗先生,是吳昌碩的再傳弟子。
劉國華(湖南岳陽、1945年),岳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岳陽市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老年書畫協會會員。
婁建華(山東聊城、1975年),小學教育工作者,愛好寫作,勤習書法。山東省聊城市茌平區作協會員。作品散見于多家平臺或刊物。榮獲第三屆長江文學獎2021年度詩人獎杯和李白杯詩人獎章。致力于詩歌生活化,生活詩歌化。
姚淑芳(湖南邵陽、1965年),華中科技大學碩士、經濟師,書法及古詩詞愛好者。
張長義(四川樂山、1959年),字常宜,號宜齋主人,退役軍官,四川樂山市天開書法藝術研究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