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不要以為把石頭放瓶子里的實驗做完就算了事了,就可以彈冠相慶了,因為那離給出判斷還差得遠。
還要測量石子的吸水率,吸水率高于3.0% 的,為高吸水性巖石,當然,如果烏鴉命不好,恰好叼的是“上水石”或者“搓腳石”,那么,渴死它也喝不到水了。因為水都被石子吸沒了。
或者,還要考慮烏鴉的喙51毫米——62毫米這數據,那么,這有兩種可能,如果水面高度恰好只低于烏鴉嘴峰,而石子吸水率恰好最低,即低于1.5%,乃至叼的石子都是金剛石,那么,烏鴉必定能喝倒水;如果把水搞成只有一個瓶子底兒那么多,那么,無論什么石子裝填進去也喝不到水了了,因為石子間的空隙要計算進去,因其空隙不致密,所以,不可能把水擠壓上來。
當然,如果烏鴉聰明,建議它買個“杜蕾斯”,沿瓶口放進去,然后吹足氣兒,使其腫脹,又因膠質表面充分致密,不滲透,這就擠占瓶子底的水的空間,那么,水就往上涌咧,烏鴉就能喝到水了。
小學一二年級的課文,不要用實證主義較真,又不掌握實證的科學思路,玩什么票呢?
這篇課文是要告訴孩子們,一個給定的空間與空間充實程度的關系的問題。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們意識到,凡是給一個空間內充實物體時,必定占有空間,進而使他們認識到凡是廣延的(或者簡單些說,就是物體),一定占有空間位置。這難道是個實證主義證偽的問題么?也不琢磨琢磨。
不管瓶子里的水上不上升,不管現象符合不符合實證,在給兒童呈現的認識中,烏鴉必須能喝倒水,因為,這根本不是個實證主義領域的問題,這是個凡是物體,一定會占空間哲學和物理問題,是為了給兒童建立起一個感性的人的世界問題。
當然,非耍聰明,搞實證主義,那就要把各個角度的問題考慮周全,不是往瓶子里裝石頭,瞪著眼看水溢不出來,就以眼見為實做依據去輕蔑一切,那你就是大大地笨蛋,因為你的思路和眼界還差得遠。
給六七歲的兒童搞實證,不嫌自己顯得太聰明么?不嫌自己把這篇文章的高度降低了么?
給出自《伊索寓言》里的故事搞實證,還自信滿滿地流行了六七年的時間,你就顯得自己很聰明么?莫非嫦娥奔月你也要為嫦娥計算下到達月球表面的時間?
科學真實與故事真實,或者它與藝術真實或者道理真實是一碼事嗎?
現代世界,所有的錯誤,全因眼見為實而起。科學或實證,遠非衡量世界和人類認識的標準。
記住?求真的世界,是把人類世界下降為“動物世界”。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