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問幾個問題:
1,今天的文章對比上周五的文章,有什么不一樣?
2,你的用戶人群究竟是哪一類,清晰的用戶畫像有沒有?
3,你所有的文章流量是因為你的文風,還是因為你寫的熱點?
4,假如你換了一個平臺,會不會有讀者跟隨你?
很多人寫東西就是蹭熱點,隨大流。看到別人寫什么,自己也就寫什么;看到平臺有紅利,自己也想沾一點。
甚至有一些人開個培訓班,開個專欄,告訴你“我是如何從月入3000到月入10000”的。
于是你就滿心歡喜報培訓班,教學費,一兩個月下來,發現好像是懂的更多了,但仍然沒什么起色。
好比前幾年大家都在炒股,連廣場舞大媽都在說炒股賺錢,但是賺的有多少呢,一片哀鴻遍野。但是股市就不賺錢嗎,它仍然是賺錢的。
你的誤區之一就是:著急入場,不想優勢
再講一個故事,巴菲特認識比爾蓋茨很久了,但是都沒有投資微軟的想法。
為什么,因為當時于他而言,實在是看不懂科技公司的趨勢,于是就先觀察,再學習。
匆匆忙忙開通了各個平臺的賬號,又慌慌張張在某一領域奮筆疾書,然后心懷忐忑的等著10萬+,然而這樣的機會總是少得可憐。
一連更了好多天,不見文章閱讀量蹭蹭蹭的上漲。
于是就開始琢磨怎么才能寫出爆文,可能最好的方法就是蹭熱點,于是明星的cp,或者娛樂八卦,這類文章總是博人眼球。
當你看著讀者評論,總算有一種油然而生的自豪感??墒乔皟商爝€有叔叔在問你孩子的問題,今天就是18歲的姑娘問你怎么談戀愛。
可能更著更著,你自己也說不清楚你到底是寫什么的,明明寫著情感,怎么又寫成了婆媳小三,明天可能又寫了一場戀愛。
可是同樣是固定的領域,為什么別人就能月入上萬,而你的數據卻令人寒心。但是這個領域就是流量不好嗎,它仍然有數百萬的用戶。
你的誤區之二就是:只想著優勢,不思考價值
娛樂類的文章好寫,就去寫娛樂;現代情感討喜,就去寫情感。短期來看,是有熱門領域,也有熱門話題,優勢肯定是有的。
但是你的文章于用戶而言,傳遞了怎樣的價值觀,今天你還在斗小三,明天就開始寫“油膩的中年人”。仿佛總是沒有一個定位,也仿佛是老少通吃,大叔大嬸,弟弟妹妹,什么樣的人群都有。
別人想起來,總是沒辦法給你分一個標簽。你也好像什么類型的文風都能寫,可是好像哪都寫不好。
當你閱讀量趨于穩定,你文章的受眾也是也相對固定。
可是你就在疑惑,為什么那些看起來不怎么樣的文章,反而被平臺收錄首頁;為什么別人的文章寫的不如你,反而有更多的推薦。
看著東邊日出西邊雨,好不容易這個平臺數據好了,那個平臺又下去,喜憂參半,焦慮叢生。
你的誤區之三就是:思考價值,卻忘了方法
百家給你丟過來一句話,不好意思,我們不能接受連標點符號都不會用的文章。
騰訊文學大聲告訴你,不好意思,我們拒收小黃文。
文章寫的針砭時弊,字字珠璣,不好意思,我們不收錄。
長江商學院的校訓就是:取勢,明道,優術。
每個平臺都有每個平臺的規則,好比火爆朋友圈的性格測試,做的相當棒。然而過幾天就被封號了,給出的原因是涉嫌誘導分享。
阿里巴巴,推出了來往的社交軟件,好像和微信功能差別不大啊。
但是用戶領完了獎勵就走了,難道說阿里的技術比不上騰訊嗎,那么龐大的支付寶用戶基礎都去了哪里。
然后呢?
阿里轉型做了一個職場社交,釘釘,無疑就成為了這個里面佼佼者。
文章價值觀傳遞了,同樣都是寫娛樂,同樣都是寫職場,你道理寫的再明白,都比不過術業有專攻。
同樣,朋友圈喜好的文章,可能別的平臺就是要博眼球。
曾經有一片千萬級的文章火爆朋友圈,但是頭條才10萬閱讀,為什么,朋友圈是人在傳遞,靠得是情感;頭條卻是機器分發。方式不一樣,屬性不一樣,注定結果也不同。
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不知道被誰單獨摘出來,大家就瘋狂模仿。作者知道傳播有誤之后,還專門出了一本書,叫做《刻意練習》。
每天更文,筆耕不輟并不是能夠讓你成為天才的方法;你今天和昨天的文仿佛都千篇一律,產出的內容可能也都大同小異。
不經過思考的日更,只不過是在批量生產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