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大爺的雜貨鋪
1.
人怎么活才開心?怎么過一輩子最快樂?我們的幸福感到底源自何處?關于這個“沒用”且“無聊”的問題,我真的想了好久好久。
有人說:那還不簡單?!有錢就幸福唄。
未必的,我雖然不是很有錢,但說實話,近10個月以來,幾乎是我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我多多少少也認識過,或者說見識過一些揮金如土的有錢人。
誠然,他們當中有很多人看上去蠻逍遙,貨幣的充裕為他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方便,但同樣也有很多人,比窮人都不開心。
有人說:有顏值就幸福唄,畢竟是看臉的時代。
這種說法讓我想到了我的母校,那里是個頻出美女的地方,讀大學時和同學開玩笑說:我從校門口開一臺拖拉機開到最那頭,十分鐘不到美女能裝滿一車。
我身邊也有不少長得好看的男男女女,他們在向我傾訴苦惱的時候可絲毫看不出站著說話不腰疼的模樣,有時你會隔著三米遠就能體會到他們真的不開心,恰相反,我見到過一些相貌一般的平凡姑娘,淡定優雅,幸福感爆棚。
最后,有人說:我知道了,幸福來自于欲望的被滿足。
這種說法很像范偉老師在電影《求求你表揚我》中的一段臺詞:什么是幸福?我餓了,你給我個饅頭,我吃了,就算幸福;上廁所,沒有紙了,你遞給我,這就叫幸福。
但這種原始或基礎的期待,它的優勢正是它的劣勢:它好就好在容易實現,讓人有知足常樂的錯覺;但壞也壞在它們都太容易實現了,而一旦拿到這些唾手可得的東西,現實中的我們仿佛就踏上了一片荒原,覺得不過如此。
像陳道明所說:最興奮的是規劃,最痛苦的是實施,最無聊的是得到。
關于幸福來自何處這個棘手的問題,我一直沒有放棄過思考,有一天,我聽到梁文道在一檔推薦書籍的節目中說了這樣一段話,這段話也是他引自別處,但不作細究,他說道:
怎么樣才算有意義的一生呢?當你回首往事,將發生過的一切回憶起來,發現它們雖然零零散散,但能構成一個故事,這樣的一輩子,就算沒白活。
要注意,我們說的,是故事。故事,要有一個明確的主題,否則便算不得故事,便是流水賬一般的記錄。
當你發現你的一生都能被某個“主題”串起來,情節圍繞著這個“核心”一點點鋪開,有起承轉合,有起起落落,這樣能構成故事的一生,便是有意義的了。
這段話雖然有些絕對和斷然,但讓我終于想通了我們的幸福感的根源:找到自己的目標和主題,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2.
讀書上學階段是我一生中最迷茫的時期,且小初高中時還好一點,越讀到后期越慌亂,我相信很多青年朋友也有跟我類似的感覺。
網上有開玩笑的段子說,高中班主任說過的最大謊言之一就是:現在苦一點沒關系,上大學就好啦,過了高考這道門,你們這輩子就妥了。
后來,無數的大三大四讀者朋友們對我說:童話里都是騙人的。
再后來,無數已經參加了工作的讀者朋友向我吐槽:人生中的門簡直太特么多了。
一山放過一山攔,我們好像一直就這樣得過且過,迷迷糊糊地活著。
我自己也沒好到哪去,讀大學期間時間雖然很充裕,但完全無的放矢,大把的精力都花費在了許多散亂的地方,拔高一點再往好聽了講算是涉獵廣泛,全才通才,其實就是像個無頭蒼蠅一般亂撞。
我有兩位同學,她們無疑受到了命運的垂青,很早地就找到了自己的目標,且生活狀態特別好。
一位叫阿然,才貌雙全的好姑娘。她的目標感很明確:拿好成績,找收入高前景好的工作,過高大上的人生。
于是,整個大學四年,八個學期,她的精力集中在了課業上,讀書無用論和就業難等說法壓根都進不了她的耳朵。
于是,她連續八次學年第一,獎學金拿到手軟,最后去了北京的一家前景非常好的平臺工作,現在也獲得了不錯的發展。
另一個姑娘叫阿乙,我相信如果讓她坐下來跟阿然聊聊理想和人生的話,她們倆估計都完全理解不了對方的想法。
因為阿乙的目標也很清晰明確,她特別向往小確幸的生活,只想安安穩穩地過小日子,不喜歡大風大浪的折騰,甭管外界如何喧囂,絲毫都打擾不了她內心的安寧。
于是,她在讀書期間每天弄些花花草草,自得其樂,只花了兩個月的復習時間就考上了某地級市的公務員,雖然人家只錄用一人,但無奈,相比于她的競爭對手們,阿乙的目標太專一了,別人都是考著試試,阿乙則如探囊取物一般。
現在阿乙每天過著安穩踏實的小生活,幸福感也很強。
我發現,人一旦找到了自己的目標和想要的東西,就會特別“無敵”。
這種無敵跟別人如何如何沒多大關系,那是一種別人價值觀怎么也攻不破的城堡。
最牛的生活狀態是:千金難買我樂意。
3.
目標感與不僅與我們的幸福感有極大的正相關,并且,反過來看,一個人缺乏目標感,總是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由此帶來的負面影響,真的會作用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首先說事業發展。我在簡書上寫文章,有剛涉入這個領域的自媒體人問我,在網上寫文最該注意什么。
我說,只提醒你一件事,那就是:考慮清楚自己的發展方向,堅持固定的風格,千萬別搖擺,別“糾結”。
糾結特別耽誤事,我見到過一位作者朋友,能看得出來他特別渴望被認可,無比地想把內容變現,但同時呢,又覺得這不體面,在心里扼殺這種想法,逼著自己寫一些看起來很“高雅”的文。
這兩種想法相互斗爭,就搞得他的文字特別別扭,閱讀量也一直很低。這就是典型的“事先沒想明白”,我說:新人想要熬出頭,很難做到又站著又賺錢的,先攻下一個方面,有資本和資源了再去想其他。
再說人際關系。有人說自己的目標感怎么會影響到人際交往呢?會的。
當一個人自己本身就處于迷茫焦慮的狀態,跟別人也是相處不好的。就像《狂熱分子》一書中提及的那句話:
當一個人處理不好自己的那攤子事兒,就特別愛插手別人的事兒。
矛盾與摩擦就此而來。
哈佛大學的學者們曾做過一項堪稱偉大的跟蹤調研,追蹤對象上百人,歷時七十多年,很多研究者幾乎是前赴后繼,一輩傳一輩地搞這件事,研究的課題方向便是關于“人的幸福感”。
最近,他們終于得出結論:
人的幸福感并非來自于金錢,物質享受,名譽,或者說其他的一些我們在人生某個階段特別在意的東西。人的幸福感最終都指向于:好的社交狀況與人際關系,即:你是否有足夠的安全感、歸屬感和安心感。
但我們不妨再往前想一步:既然幸福來自于好的人際狀況,那么好的人際狀況又來自于何處呢?
來自于你有目標感,來自于你自己本身的完整性及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追求的東西。
我的母親曾不幸身患重病,臥床九年多,在這期間,她不僅身體需要靠藥物維持,更從事不了任何活動,整天悶在家里沒事做,情緒就特別焦躁,跟父親也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鬧。后來,她身體好轉,還自己研究起了佛學,不僅自己也高興了,家里的氣氛也好太多。
我有一位朋友叫阿強,他為人其實很友善,也是個很實在的小伙。可就在他臨近畢業找工作那階段,人緣簡直呈直線狀態滑落,每天跟誰都能發生摩擦,和他深愛多年的女朋友在一起都經常一言不合,后來工作穩定下來,目標也明確了,一切都像被捋順了一般,跟誰都樂樂呵呵。
一個缺乏目標,渾渾噩噩,支離破碎的自我,是無法輕松地靠近任何人的,幸福,又何從談起呢。
找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好好考慮清楚或者在不斷的實踐中想明白自己到底要過哪樣的生活,給屬于自己的“一生故事”敲定一個明確的主題或清晰的主線,然后在上面添枝加葉,涂抹顏色,我們幸福的落腳點,其實是在這。
多問問自己內心的聲音,多聽聽周圍人對自己的性格感知,通過反復的實踐和經歷反饋給自己初步判斷的結果,再去想一想過往歲月中有哪些事你做成了之后無比激動,有哪些事是即便不給你錢,即便別人不怎么看好你都愿意做,最后再將自己的目標與社會的需求結合,那個主題,自然就找到了。
而當你一旦確定了目標,剩下的一切都會順暢很多,只剩下一步步推進,一步步快樂地做啊做。
要知道,比活下去更重要的是:你怎么活,想怎么活。
End.
已出版書籍:《為你私人訂制的煩惱藥方》。新浪微博:@韓大爺的雜貨鋪
出版、書評、約稿、轉載、開白等商務合作事宜請簡信聯系我的經紀人bingo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