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個朋友,用他的話說,他的經歷像是從不同人身上刮來的碎片組成的。
小時候他跟大多數人一樣,成績壞時,會燃起一股不屈甚至有倔強的學習勁頭;成績好時又飄到九霄云外,有時也難免馬失前蹄。小學生活就在這樣周而復始,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進的過程中瀟灑走了一遭,不甚有激情。
往事隨風起,風止意難平。他簡單地介紹完平凡的小學生活后,抻了抻手臂,身體前傾,面部表情逐漸精彩,再搭配上幾秒鐘的停頓,無一不在預示他腦子里正在孕育著什么不得了的事情。用小孟的話說叫,江湖往事。
小孟以較為優異的成績考進了一所省級初中。一個新的起點,也是一個新的拐點。置身于一間八十多人的教室,像是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場,不同地方的方言和口音講述著地方的奇聞異事,語笑喧闐,時不時還夾雜幾聲尖叫。小孟從小不羈的性格和流淌著他身體里不安的血液已然成為異常歡鬧的那群人中的一員。在這個人生觀和價值觀剛剛開始吐芽成長的階段,對文化環境的苛刻要求不言而喻。在這個雜亂的文化環境中,他接觸到了之前一直沒有接觸過的圈子,校園混混。
一個雖然調皮搗蛋,但是學習從來不落下的孩子,從此走上了人生的另一條線。 打架斗毆取代讀書學習成為了初中生活的主色調;拉幫結派取代了結交良師益友;干完一場架,腫著半邊臉的微笑取代了攻克數學最后一道大題的喜悅。一間教室的一群人,過著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他從本班打到別班;從七年級打到九年級;從本校打到別校,打到社會。他從數學成績從年紀第一打到二十分;英語從滿分一百考八十到一百二考二十;從還知道成績到……到不記得自己考多少。罰站已是家常便飯,人也成了年級教導主任的熟客,名字更是老師間的談資笑料。
他也后悔過,在母親得知數學成績走錯回家的路來到臨縣時;在數學老師跟其他人談笑風生看到他時眼睛里閃過的失望;在本來與他可以聊家常的地理老師為了顧及他面子擠出的一抹自己都沒意識到的苦笑;有時候也會在班主任留在他身上的皮鞋腳印上和班級同學的小聲議論里。可是就算有這短命的后悔又能怎么樣,剛剛燃起的還未展示妖嬈身姿的小火苗下一秒就瞬間淹沒在廁所一腔熱血和操場揮斥方遒的洪流中了。這下好了,去餐廳總有人請吃飯,去操場也能碰到七八好友。表弟在初一被欺負,兩句話就讓表弟當了班級的老大。有人欺負同桌,他單槍匹馬,對方二十多人都沒敢動彈。就算他畢業兩年后,親弟弟都能得到初三扛把子的庇護。
其實,相比于他的朋友,他又是特殊的。他是那群人中唯一一個不抽煙,不去網吧的人。他在學校和在家又是判若兩人。小孟在家基本沒有跟爸媽頂過嘴,做飯做家務樣樣在行,在鄰居的眼中也總是那個最懂事的孩子。用他的話說,“在親戚家人面前,我從來沒有過叛逆期。”
初三,在他一個月的努力下,最終以三百六十多分的成績,以指標生的身份進入了當地的一所普通高中。他們當年的高中入學受到一定的政策限制,全縣前兩千名進入另一所高中,其他人再根據成績報考三所高中的其中一所。這也就導致他高中第一次考試拿了全班第十二名,雖然后來驕傲了又滑到倒數十名。高一下學期分科分班,他選了文科,全班第十三。后來一次偶然的機會,抄襲別人的英語考到全班第二,雖說是全班第二,其實就只有四百零幾分。
就是這一次偶然,給他的拐點提供了前提條件,進了火箭班,全班倒數第二。之所以說只是前提條件,是因為真正改變他的還是一個過年走親戚的機會。在飯桌上,其他的舅舅們都在說自己的孩子交了女朋友什么的,聊的熱火朝天。直到一個姑姑問了他理想之后,接著又問了一個關于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責任公司區別的問題。對經濟天然的興趣,讓這個不安分的孩子,認認真真地學習了政治與經濟這本書,當時成績還不錯。一番看似高談闊論的談話過后,十幾人的飯桌竟有了幾秒鐘罕見的安靜。三爺爺帶著顫音揮舞著手臂的鼓勵,姑姑若有所思點著頭的微笑,舅舅們帶著一絲苦澀的自豪。他好像感受到了另一種與廁所的一腔熱血和操場上的揮斥方遒截然不同的成就感、自豪感,那么干凈、純粹。內心深處好像有什么東西在這一刻突然被打破,那聲脆響震徹心扉,像是湖面蕩起的漣漪,洗滌著那個不羈,甚至有些骯臟的靈魂。“原來,讀書真的有用。” ,他說。
文字的道理本身只是實施前提,外部的壓力有時可以成為動力,但相對于人的一生來言不過是曇花一現,只有內部的驅動力才是永恒,畢竟從內部打破的才叫新生。過完年,進火箭班之后,雖然一身痞氣的他當即就被班長打上了‘不是善茬’的標簽,被班主任叫出去溫柔地威脅說,“我注意到你了。” 很長一段時間,小孟都以為是在夸他,因為以前從來沒有老師跟他這么溫柔地說這句話。其實這種場面他早已見怪不怪了,還是沒擋住他在第一次考試中抄了別人的英語,以至于成績全班二十七。相比于上次,他明顯有不一樣的心態。小孟先是發誓不再抄襲,而后開始籌備著自己能夠提高哪些科目的分數來彌補英語的溢分。另外,有一次英語沒有抄襲,考十六分之后,他又開始籌備學習英語。中午瞌睡就用牙簽扎手心、手背和大腿。黃天不負有心人,高二結束已是全班第十七名。
高三的他是幸運的。班主任還是原來他最喜歡,直到現在一有假期都會去看望的語文老師。政治地理老師教了他三年,沒有一個學期缺席。高二數學一般,他就碰到了一個善于教導基礎差學生的老師,高三又碰到了善于拔高的老師。
這次他沒有再讓對他抱有期望的老師失望。英語從十六分到高考一百零六,數學從六十到一百三十七。從只關注班級排名到只看全校排名,從全班倒數第二到全校第一,到全校三年來第一個文科一本。這一次,他看到數學老師笑了,英語老師笑了,班主任笑了,教過他的老師都笑了。他又一次成為教導主任的熟客,又一次成為老師間的談資笑料。可這次,他不一樣了,他,變了。
去了一所雙一流大學,期間又經歷了幾次跌宕起伏。沉迷過游戲;心高氣傲,守著極大概率當部長的機會不要,落選副主席;CFA一級考試,準備不充分,沒過;大學創業一年,遇到疫情。后來也幸運地從迷途中走出,他努力學習,查漏補缺,最終申請到了QS世界前一百的英國大學的碩士。
看著他收起戰斗姿態,拿起旁邊的水杯,“咚咚咚”。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一陰一陽之謂道也。好和壞都是一時的,下一秒的你就不是你了。不要對現在的自己失望,也不要放棄努力變好的嘗試,你永遠都不知道上帝為你開的門是在你的哪一次努力之后。借用河南大學校長在一次校慶中的講話,“人生只有拐點,沒有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