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心感悟
越來越喜歡一個人靜靜的看書,沒有音樂,也沒有茶,只有透過窗的陽光,灑在臥室的地板上,溫暖了書桌,也溫暖了孤獨。我在學習獨處,學習一個人默默承受,一個人做決定,最后,一個人走……我也在學習感恩,感恩每個遇見的人,感恩生命中每個匆匆的瞬間,在陽光的沐浴下,做一個心懷陽光的人。
我的心學日記
王陽明與友人出游,友人問他:“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與我心有何相干?”他回答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摘自《王陽明傳》
深山的花樹無論開的多么艷麗,景色多么壯麗,在人們沒有見到它的時候,它是不存在的;但當人們走進深山看到時,花樹是美還是丑便由人們的心中所想而定義,心中認為是美的,那么人們的心情也自然是開心愉悅的,花也有了它的意義。
心中有光的人,必然心懷溫暖,心懷溫暖便能融化一切不如意,不抱怨、不糾結、不悲觀厭世,心里素質強大,甚至能夠影響身邊的人一起積極向上起來,成為所有人的中心。陽明先生一生坎坎坷坷,曲曲折折,被奸臣劉瑾打壓多年,在冰冷的大牢遭遇非人的待遇,流放龍場驛丞途中差點被人滅口,最后在貴州西北萬山叢棘的龍場,披荊斬棘,克服盅毒瘴癘的環境,艱難求生,龍場悟道。
如此艱難險境,很多流放過來的人要么在艱險的途中意外死掉,要么就是剛到這里便因受不了艱難的環境病死餓死,陽明先生以其堅強的意志力帶著兩名隨從硬生生的挺過來了。他放下自己的主任身份,在隨從生病過程中予以無微不至的照顧,還通過唱歌、講相聲的方式在精神上幫助他們從病痛中走出來。
陽明先生不僅適應了這里的生活,還在這里建立的第一家書院,把一個所有人都忌憚的荒涼地,硬生生地變成了一個吸引著全國各地人才蜂擁而至的寶地。他聲情并茂的講學課堂里,開悟了很多人,小到當地苗族人的漢化,大到當朝的名官貴族,無形中擴大了他的影響力,也讓儒學在那個朱理正統的年代漸漸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可。
無論打過多少勝仗,仗打得多精彩,他從來不在意。他最在意、最熱愛的就只有講學,即使是在炮火連天的軍營里,他拖著病重的身體,也依然會抽出時間去講學,也會有學生冒著危險前來拜訪。
看得出來,他的“知行合一”的理論已經影響到了他的學生們,師徒們執著于真理,并付諸行動,不畏艱難追逐心中目標的勁頭兒令人敬佩。
陽明先生雖然是一介儒將,卻因其精通兵法,善用心理戰組建了一支支能打勝仗的特種兵,以最低的損失贏得一個個硬仗的勝利。有這樣的成績,得益于他對軍隊戰士們的心理啟發,把他們心中的憤怒、必勝的信念激發出來,心中燃起不滅的火焰,燒出氣勢,燒出自身潛在的能力,所有戰士勁兒往一處使,心往一處用,最終打出了一個個精彩的勝仗。
陽明先生的一生就像一個小太陽,給每一個靠近他的人照明的前程,也讓有他的這段歷史變得絢爛多姿。我想,無論我如何敬佩他,可能都很難開悟,也很難做一個小太陽去做成那么多的大事,影響那么多的人,只是我會不斷地去靠近,不斷地從遙遠的一邊一點一點的靠近,也終會收獲些什么。
點點滴滴
我們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聽到的也不一定是現實,只有親身經歷得出的結果才是最純粹的。時刻告訴自己,無論未來會發生什么,遇到什么事或人,都要以平常心對待,向著心中的目標不斷努力,不懷疑、不放棄,在實踐中理解目標的意義,局勢也會逐漸清晰起來,一切順利,一切美好也會如約而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