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子般的美妙時光曾在生命中蕩漾,我們卻視而不見,任憑沙石掩埋;天使曾降臨我們身邊,我們卻渾然不覺,唯有她離去時才恍然醒悟。——喬治·艾略特
卡尼曼作品的合著者之一諾伯特·施瓦茨解釋了以上研究中一個違反直覺的結果:當人們被問到是否享受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時,他們最先想到的是相處時的快樂時光,比如給孩子講故事或是去動物園玩耍等等;但他們沒有把另一些事情考慮進來,比如孩子哭鬧、惹人煩躁的時候。毋庸置疑,大部分家長喜歡帶孩子的經歷(甚至認為這是他們生命中最有意義的事),但由于私人時間及快樂成分的減少,使得他們的幸福感受到影響。同時,手機、電子郵件和其他現代聯絡方式也會使原本有意義和快樂的事情變得有緊迫感。“當多個任務同時需要我們分配時間的時候,我們很難專注于當前的活動,這也就影響了我們享受生活的能力”。時間壓力是很普遍的,有時甚至成為整個社會壓力加重的原因。我在6年的教書生涯里曾經扮演的一個角色,就是幫助學生們打造一份更輝煌的簡歷。讓我感到十分驚訝的是,每一年學生的表現都比以往更好,至少書面上看起來如此。起初,他們的成績讓我印象很深刻,直到我發現他們為了簡歷上更多的榮譽所付出的代價。就像在本書開頭時我所提到的研究,有45%的大學生感到沮喪,這其中有94%感到“無論我們做什么事,都有種被壓得透不過氣來的感覺”。
我們都太忙了,總是希望在更少的時間里做更多的事情。其后果是,我們忘了對身邊的事以及對擁有財富的感恩,忘了享受它們,比如我們的工作、課程、一段音樂、身邊的景色、我們的心靈伴侶,甚至我們的孩子。
反思:在什么領域里,你會因為時間壓力而感到幸福感在消減?在這個快節奏、忙碌奔波的世界里,我們怎樣才能多享受一下生活呢?
關于這個問題的答案,有好消息也有壞消息。壞消息是,世界上并沒有魔術,我們只能簡化生活,只能自己減速;而好消息是,簡化和減速這樣的舉動并不會影響我們取得成功。
簡單即幸福
簡化!簡化!簡化!做兩三件事就夠了,而不是100件或1 000件事;與其數到100萬,還不如數到半打。
時間是有限的,而在有限的時間里有許許多多必須做的事,這將使已經短缺的資源日益減少。
如果我們可以幫助人們去簡化生活,幫助他們降低壓力指數,那他們的關系(包括愛和性)肯定會大幅度地得以改善。同時,他們的心態也一定會更積極。
時間上的富裕比物質上的富裕能帶給人更多的幸福感。時間上的富裕,代表人們有更多的自由時間去追求對個人有意義的事情,有更多的時間去反思,去享受快樂。相反,時間上的窘迫給人的感覺是經常性的壓力、忙碌奔波、工作過量,以及挫敗感。
要想提升我們的幸福感,簡化生活是一個最佳的方法。
這代表“捍衛”我們的時間,學會說“不”(無論是對事還是對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它代表對生活進行排序,并且選擇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同時,我們也要學會放棄其他一些瑣碎的事。幸運的是,做得少并不代表做得不好。
本書強調的一個重點是:成功與快樂是可以共存的。我經常會去挑戰“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這個格言。當然,在成長中必然伴有一定的“苦痛”(比如說肌肉疼痛或是個性帶來的痛苦),但如果因此就下一個無法快樂并且完整地成長的定論,那真是有點荒唐了。
努力工作是成功的必要因素,但如果太拼命工作,就會帶來相反的效果。
雖然我們可以從單個活動中找到快樂,但有時在整體上仍然會感到失落。即使是世上最好吃的美食(比如說巧克力、千層餅或是漢堡),在狼吞虎咽的情況下也無法嘗到其中的美味。
品酒專家絕不會一口把葡萄酒喝完。若要嘗試其中的美味,需要先聞一下,然后慢慢品嘗,這是需要時間的。若要成為生活的鑒賞家,
享受生活中點點滴滴的美好,也是需要時間的。
練習
簡化!
回顧自己的人生地圖,然后回答以下的問題:
我可以簡化哪部分?
我可以放棄什么?
我是否花了太多時間上網或是看電視?
我是否可以減少工作中的會議,或是縮短開會的時間?
我是否對一些可以說“不”的事情說了“好”?
制訂計劃以減少過多的忙碌。
另外,在那些帶給你意義和快樂的事情上,傾注你最大的注意力和努力,比如和家人相處,致力于某個工作任務、園藝、冥想、看電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