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說,內容創業的紅利期都快過了,你這個時候才開始寫,未免太晚了。
其實,晚或不晚,無關緊要。像我這樣的寫作小白,就算再早兩年開始寫,也不太可能會賺到錢。
咪蒙在寫公號之前就是《南方都市報》的編輯;六神磊磊曾做過新華社資深時政記者,所以他們早就完成了10000小時的寫作練習,內容創業的風口一到,自然就起飛了。
2000多萬的公眾號,真正能賺大錢的其實也就各個垂直領域的那些個頭部大號們。所以想通過寫作實現財富自由的個人寫作者們,路還很漫長。
那學習寫作到底有什么用呢?
2
寫作,作為一項軟技能,能給你在職場中助力。
一份得體的求職信,能讓你在眾多求職者中脫引而出,讓HR更看中你。
一份邏輯合理,思維整密的郵件能讓領導對你刮目相看。
一份行文工整,有的放矢的工作報告能讓你的領導眼前一亮。
羅輯思維的脫不花說過,如果有兩個求職者,前面的面試結果都完全一樣,那她最后一定會選那個寫作能力更好的。
因為寫作能讓你思考,需要重新整理全部的思緒,重構邏輯連接,這往往在無形中就訓練了你的表達和邏輯思考的能力,所以一個擅長寫作的人,往往會是一個心思整密、邏輯完整的人,說白了就是做事更靠譜,更聰明。
朋友圈也是一個展示自己的地方,朋友圈能看出一個人的性格。有的人喜歡曬娃,有的人喜歡發心情,有的人喜歡評論時事。我們看一個人的朋友圈就能判定要不要和他交朋友,同樣領導也會通過朋友圈來了解我們的性格,是否穩重,是否可信賴。
3
寫作,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能幫你打造個人品牌。
喬布斯重新定義了智能手機,把幾十億人連接了起來。微信的去中心化,使得每一個小小的個體,也能有機會在網絡上散發出自己強大的影響力。
一個人要表現自己的影響力,如果是領導對下屬一對一的指導,那就只能影響他一個人;如果是領導開個會,那么頂多影響幾十上百人;如果是開個演講(一般人演講也沒機會上電視),頂多能影響上千個人;如果你寫出一篇爆款文章,那動輒就是影響10萬+,而且會長期在網上影響其他人。
所以,寫作越發成為每個互聯網人必備的硬技能。
之前看過一個帖子,有個人是搞境外理財產品銷售的,自己開通了個微信公號,文章寫的好,收獲了很多的粉絲,結果很多人慕名而來,找他買他的產品。他的同事都快崩潰了。
還有一個人,本身是一個程序員,他長期在網上寫一些技術類的文章、博客,結果就有天使投資人看上了他。
訂了好幾份羅輯思維的年度專欄,幾乎每一個牛人都會花大量的篇幅,來教授你寫作和演講的技巧。甚至李笑來認為,正是寫作,讓這些牛人成為牛人。也就是說寫作是成為牛人的必要途徑,既然牛人們都這么認為了,那我們還懷疑什么呢?行動起來唄。
4
寫公眾號,可以幫助你自律。
很多人都說自己有拖延癥,這可是最近很時髦的病啊。其實細想一下,我們也不是什么事都拖延,很緊急的事我們我們就不會拖延,領導要你下午寫份報告,你馬不停蹄就寫出來了;車快沒油了,你立馬想到要去加油,你總沒有遇到過有人拖到車沒油了,用拖車拖到加油站去加油吧。那是真的有病了。
拖延癥還有一個學名,叫“注意力缺陷過動癥”,得了這種病的人,小學都很難畢業,能上大學的更是寥寥無幾,你們都大學畢業了吧,所以別想了,你們都沒有拖延癥,只是缺乏激勵。
吳軍在他的專欄《硅谷來信》里面寫到,他以前在各大平臺寫作,免費給大家看,免費的東西,大家也不知道珍惜,寫著寫著,到后面就荒廢了,不寫了。現在在得到平臺,用收費的方式,其實對他也是一種激勵,逼著他每天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寫公眾號也是一個道理,你心血來潮開個公號,要開始寫作,把朋友同事都拉了粉,如果輸不出東西,自己都放不過自己,因為我們人是自戀的動物,說過的話總不希望食言。
寫作會逼著你思考,思考的過程又可以訓練你的專注力,劉潤老師說過,強制輸出,用輸出倒逼輸入。就是這個道理。
5
最后,最重要的其實就一句話,牛人都認同的事,你還不行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