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川雅之說:為什么我們去表達,因為我們是孤獨的,所以人們學習藝術,人們學習設計,人們信仰上帝
距離上次《隱形的翅膀》已四個月,我講了為什么要寫作,不知不覺,翻開簡書,29篇文章,四萬多字,感慨日積月累的強大,翻看內容雖有所提升,卻并不明顯,細細思量,定的目標就是寫作,而不是寫好,寫的文章,從來沒有修改過一次,都是隨著情緒流淌而出。所以,問題來了,為什么要提高寫作呢?
生活之愛,職場之解,生命之美。
生活之愛。我是一個活得很糙的人,一天到晚,忙碌著,看不到身邊的風景,感受不到身邊的愛。這次參加開智的寫作課,需要寫到菜市場、咖啡廳、愛情、孩子,而我什么也記不起來。學著去觀察和體驗生活,我開始寫地鐵里的聲音,寫病痛的折磨,記錄孩子的燦爛,世界一下子豐滿起來,像情竇初開的少女遇到了一生摯愛,幸福溢滿了,飄到天上變成潔白的心云。
職場之解。每一個人都是從小白開始闖蕩江湖,我也不例外。我尋找各種的途徑,并沒有找到很好的答案,人性太過復雜,而我總是霧里看花。那些功利的書和課程,像蜻蜓點水一樣,告訴了你現象,給你一成不變的應對策略,卻沒有剝開外殼,讓你看到真正的內核。讀過很多書,文學就像疲憊后的按摩,無用論,讓我在畢業后基本沒碰過文學。最近才知道自己一直要尋找的答案竟然在這些經久不衰的文學巨著里,每一本書都是對人性和命運的剖析,讀懂了文學,就讀懂了人性,職場不過是小小舞臺的一角罷了,這就是文字的力量。
生命之美。寫作讓我看到了文字之美,生命之美。當文字能夠記錄心,當文字能夠產生碰撞,這是一種美妙的感覺,文字讓我解開亂麻,當情緒落到低谷時,文字又像醫生一樣,割掉你的憂傷和煩惱,敷上快樂和坦然。《活著》,以前定義它是一個悲劇,是一個太脫離生活的悲劇,今天重讀,活著,不為任何人,活著本身就是美,福貴看起來悲慘的一生,外人又豈能評說?
每一次寫作都是一次自我的梳理,你的文字,就是你內心的外顯,學會了寫作,你的溝通,你的演講,你的談判,都會隨之增長。
我想學會真正的寫作,我想提高寫作,我還想成為一名小說家,文字能夠打動心靈,能夠治愈心靈,是怎樣得幸福。
提高寫作的幾條路徑:
1.寫。不停的寫。2.改。不停地改。3.仿。不停的仿。4.讀。不停地讀。
我的卡片(人生處處是素材),地鐵的聲音:嗚……,“況--哧,況--哧”“況哧況哧況哧”,速度越來越快,靠著欄桿,肌肉抖動起來,“況哧況哧況哧況哧……”,到達峰頂,低聲得嗚……,瞬間從激烈的青年滑向平穩的老年,電磁圈的摩擦響起,“吱”,刺耳,心臟被割了一刀,“況--哧況--哧”,“吱--”進站了,生命濃縮在短短的兩分鐘,啟程,加速,回歸。
四點的天:我看到,天從藍色變了橙色,我跳躍著,大聲地說“媽媽,媽媽,快看,天變成了橙子,好神奇啊”,“媽媽天上還有一條大魚,我看到它的尾巴了,還有好多的小魚,烏龜沒有出來,它在家睡覺呢,”我拉著媽媽的手,仰頭指著那條白色的大魚,“媽媽飛機把大魚吃了”,我低下頭,嗚咽著,“媽媽,飛機有嘴,還有牙齒,我們去救救大魚吧”。
修改稿:黃昏的云,卷起變了顏色,橙子般,酸的,甜的,軟的,硬的,飛機吃掉大魚,女兒嗚咽著,媽媽,飛機有嘴,有牙齒,我們快去救大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