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愛遐思
小序
我的母親在1999年(農歷1998年十一月二十八)突然患心臟病去世了。我毫無思想準備,猝然而來的哀痛,使我很長時間不能接受母親離去的事實。閑暇時想起母親對我的疼愛(某次回家,見母親坐在陶金榮兩口住的牛屋院,與陶老婆兒說話,大概說到有病吧,陶老婆兒說,病懨懨活過他們翹尖尖。陶老婆兒背已經彎了,而精神倒好,見了我說,回來看看您媽,對呀,多回來看看您媽。山孝順吶。母親面帶微笑地和我一路兒回家了。),就不計筆拙,信手錄下,成母愛遐思78則,以悼念母親。這78則有關母愛的文字,全無蹤跡可循,時空變幻,俱為信筆寫來,用母愛二字串起。就像是項鏈上的珍珠,用一根母愛的金線穿起來。我時讀時新,激起心靈的漣漪。我就用這78則母愛遐思,權做78朵潔白的小花,敬獻于慈母靈前吧!
一
冰心說母親是荷葉,那么母愛就應該是荷花,兒子就是蓮蓬里的蓮子,緊緊地被蓮蓬包裹著,于是蓮子感受到了母愛的幸福而快樂。心中的雨點來了,自然有荷葉來遮擋。心中的狂風暴雨來了,母愛在風雨中更加鮮亮。
世界上還有比母愛更崇高更無私的情感么?
世界上還有比母愛更圣潔更具有犧牲精神的情感么?
我贊美母親就是謳歌母愛,我贊美母愛就是謳歌母親!
印度大詩人泰戈爾在金色花 一詩中說:假如我變成了一朵金色花,為了好玩, 長在樹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搖擺, 又在新葉上跳舞,媽媽,你會認識我么?
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 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卻一聲兒不響。 我要悄悄地開放花瓣兒,看著你工作。
當你沐浴后,濕發披在兩肩,穿過金色花的林蔭, 走到做禱(do)告的小庭院時,你會嗅到這花香, 卻不知道這香氣是從我身上來的。
當你吃過午飯,坐在窗前讀《羅摩衍那》(yn), 那棵樹的陰影落在你的頭發與膝上時, 我便要將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書頁上, 正投在你所讀的地方。
但是你會猜得出這就是你孩子的小小影子嗎? 當你黃昏時拿了燈到牛棚里去, 我便要突然地再落到地上來, 又成了你的孩子,求你講故事給我聽。
"
你到哪里去了,你這壞孩子?"
"
我不告訴你,媽媽。" 這就是你同我那時所要說的話了。
二
父愛是高山,而母愛就是海洋。
父愛是崇高的,是偉大的,但也有其粗獷的、原始的一面。我們面對高山時須仰視,并且有一種仰之彌高之感;我們面對慈父時,須仰視并且有一種面對神靈的虔誠敬畏之感。
母愛是絕對的,是無私的,是無條件的,母愛就像海洋一樣深不可測,包羅萬象。她匯集了百川而深不可測;她容納了萬物而包羅萬象,日月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她容納了涓涓細流,不棄一滴水而成就了汪洋恣肆的博大胸懷。面對著大海,我們可以感受到母愛的無窮無盡,包羅一切。世上大凡成年男人都會憶起幼年時依戀母親的感覺,有一種戀母情結。感覺到母親特別容易親近,母親是平易近人的,更愿意和母親親近,覺得母親那么親切。母愛的本性決定了母親溫柔慈愛的特點。母親用她月亮的清輝一樣的愛,包裹了她的兒女。
父愛只有和母愛融合,方能成就人間的崇高,母愛只有和父愛相依,方能譜寫天倫的旋律。二者缺一不可,他們攜手合奏,才能演奏愛的交響樂。母愛不是父愛的陪襯,而父愛也不是母親的綠葉。父愛和母愛是兩座聳立的高峰,在白云之巔抒寫這纏綿的華章。
幼年之時懵懂無知,有關母親的一切淡忘得如同中國畫上的留白。稍長能記事了,又常年在外求學。與母親朝夕相處的日子屈指可數,銘心的往事如煙消散。追思昔年往事,憶起母親的慈顏,點點滴滴都叫我心潮澎湃。泰戈爾在他的詩中說: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在游戲中間 有時仿佛有一段歌調 在我玩具上回旋 是她在晃動我的搖籃 所哼的那些歌調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但是在初秋的早晨 合歡花香在空氣中浮動 廟殿里晨禱的馨香 仿佛向我吹來母親的氣息 我不記得我的母親 只是當我從臥室的窗里 外望悠遠的藍天 我仿佛覺得 母親凝住我的目光 布滿了整個天空詩歌
是的,平凡而且質樸的母愛在游戲中間,在初秋的早晨合歡花香里,在悠遠的藍天上。
三
母親的雙乳是人類生命的源泉,當我們吸吮著乳汁的時候,能夠咀嚼乳汁流動的聲響,猶如心靈的小夜曲在粉紅色的夢中飛旋。
有這樣一個笑話,幾個男人在一起聚談聊天,李某說,沒有吃過他女人媽兒的舉手。結果沒有一個人舉手,于是哄堂大笑,可見都吃過。這個笑話我聽說后,一點兒也笑不出來,我沒有把它當一個笑話。反而引起了我的深思。這個笑話說明了什么呢,他僅僅是一個笑話嗎,她說明人人都吃過他女人的媽兒,表明男人的兒童天性,表明母親乳汁的重要。一個男人在成年之后,不可能再吃他母親的媽兒了,那么他將吸吮女人的雙乳作為依戀母親,吸吮母親雙乳的延續。誰說當男人吸吮女人雙乳的時候,他的內心不是把妻子作為母親的延續,把妻子幻化成母親,從而在他的潛意識里繼續體驗母愛的溫暖。
潛意識里男人確實是把妻子的雙乳當成了母親的雙乳,當成了母親愛的溫暖的源泉,在吸吮中重新體驗吸吮母親乳房的幸福。男人有著極強的兒童心理,在心靈上依賴極強,幼年時依戀母親,成年后把依戀母親轉移到對妻子母性的依戀上。兒童總是時刻保持著好奇心,他把探究妻子母性的喜悅作為探究母愛的延續。夫妻之間的關系和角色是多重的,有時是夫妻關系,有時是母子關系,有時是父女關系,有著是姐弟關系,有時是哥妹關系,有時是朋友關系,有時是情侶關系。
母親和妻子有許多相似之處。一個妻子生下兒女之后,她的角色就多了一個,她升級成了母親,而母親又是經過妻子的階段而來的。一個女兒長大了,她的生理和心智發育成熟了,就具備了作為一個妻子的先決條件,于是,在千萬個男人之中,她選定了自己終生可托的男人,于是在她的心目中,她的丈夫就是她的魏巍高山。
她因為自己所愛的這個男人,就義無反顧地要為他塑造一個新的小小的他,于是她成就了他們的愛情結晶,于是她成了一個母親。(奶奶去世時,小芳和小杰沒有回去,伯和我認為少了一輩人。我一個人坐在朱萬順東屋房后傷心的流淚。母親出來找我,看見我了,慢慢地走到我跟前說,山吶,回去吧。別坐在這兒哭。母親通情達理呀,本來母親與奶奶各不著,可以說是積了幾十年一輩子的怨氣了。按說母親有什么舉動是合情理的,是正常的。可是母親表現的非常好。還站在墓的下方接了一鐵锨土,兜著向南走了,走到地南頭才倒了。有一天小王莊的二伯家的二娘兒,抱著她的兒子春根到家里了。在堂屋門口兒石榴樹下,母親抱著春根,臉上帶著喜悅的神情。我在旁邊看見了,覺得母親對嬰兒是那么喜愛。這種喜愛是發自內心的本能的喜愛。母親逗著春根玩,當時的情景至今記憶猶新。)
妻子和母親都是女性,都是為了她心目中所愛的那個男人,而體驗一個新的生命誕生的陣痛,而在這陣痛之中,母親的形象一下子升華到了圣潔的境界。她們對于男人而言,角色不同罷了。當母親在丈夫面前時,她就是妻子;當妻子在兒女面前時,她就是母親。
因為了養育兒女,一個母親是非常感性的,她考量世界的標準和尺度是直覺的。所以,妻子和母親是介于成人和兒童之間的一類人。在男人看來,感覺她們那么不理性,在危機到她的兒女時,一個母親是可以瘋狂的,是不可理喻的。她們行事往往是憑直覺,憑第六感覺,而不是憑理智。而男人則是憑理智做事。故母親溫柔的一面較多,她是通過丈夫和兒女來感知世界的。對她丈夫和兒女的贊美,女性聽了最為高興,最為自豪,比贊美她容貌美麗還要高興自豪。男人征服世界,女人是通過征服男人來征服世界的。對于一個母親來說,不管一生有多少艱難困苦,坎坷挫折,對兒女的愛心永遠都是不會變的,永遠是始終如一的。一個女人可以對男人變心,可以經歷多次婚姻,但是她心中真正愛的只有一個男人,她對兒女的愛是永恒的,是不會變的,是唯一的。
四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一個母親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毫無顧忌地掀開胸前的衣襟,來讓自己懷中的孩子哺乳。全然不顧周圍人們異樣的目光,她可以坦然地裸露出含苞待放的蓮花一樣的雙乳,溫柔地摟著懷中的嬰兒吃奶,孩子嘖嘖有聲的吃著奶,那嘖嘖聲是這個世界最美妙的天籟之音,是一首最美妙的詩,孩子的臉上是滿臉的幸福。而母親臉上那種坦然自豪的神情,散發出母愛的馨香。這馨香只有母親才會有,這馨香是母愛的磁石。這馨香是梵高筆下的向日葵。
從沒有見哪一個母親在當街坦胸露乳喂奶時面有含羞的神色。這是母愛的體現,這是母性的本能,我謳歌這本能。
在網上,曾經有對于母親在地鐵哺乳的事進行討論,這件事在網上也有很多爭議,有些朋友中肯的指出公眾場合喂奶應該進行必要的遮蓋。但也有很多人表示,喂奶本身就是一種偉大的母愛表現,不管何時何地都應該受到尊重。我是支持母乳喂養的,我高聲贊美作為媽媽這不同尋常的舉動。不管是否公眾場合、有沒有遮蓋,這是最基本的人性,母性的尊嚴神圣不可侵犯! 對于哺乳期媽媽來說,只是懷中幼子的飯碗而已。
除非是個別新潮的女性,在當了母親之后,拒絕用人乳哺育她的孩子,而用人工奶粉。有資料表明:人乳性平味甘咸,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灰分、乳化鈣、磷、鐵、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等多種營養成分。具有催眠、促進生長、殺滅病菌和寄生蟲等作用,是任何其他食物和飲料都難以代替的營養品。
母乳中有一種前所未知的氨基酸--牛磺酸,它與人的大腦發育關系密切,可增加人腦的神經細胞,促進細胞核糖核酸與蛋白質的合成,延長神經細胞存活的時間;人乳的催眠作用,是來自它所含有的能鎮靜助眠的天然嗎啡類物質,嬰兒吃奶后可以很快入睡,并在睡眠中加快生長。吃奶的嬰兒之所以生長較快,這與人乳中含有一種叫EGF的生長因子有關;人乳中較多的微量元素,對保護嬰兒嬌嫩的心血管可起到積極作用,這為他們成年后少患冠心病可打下良好的基礎;初乳含預防佝僂病的維生素D硫酸鹽類,具有預防早期佝僂病的作用;初乳尤以第3天到第5天濃度最高,所含維生素E是成乳的3倍,可預防新生兒貧血;所含大量活的白細胞,是成乳的250倍,具有極強的殺菌作用;另外還含有新生兒所需要的全部物質;
據測,每滴人乳中含有5萬個巨噬細胞、5000個淋巴細胞和A淋巴細胞;這些細胞進入胃腸后能殺滅病菌和寄生蟲,從而起到警衛作用;人乳中的生長因子多抵40種左右,因此能促進嬰兒免疫系統的發展,并保證其成年后能抵御有害物質的侵擾,防止消化道功能紊亂;有調查顯示,母乳喂養孩子日后患肥胖癥的機率較小。
金汁銀汁不如奶汁,故人乳哺育的孩子比人工奶粉喂養的孩子更聰明。這當然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孩子在從母體中吸取營養的同時,更重要的是汲取了心靈上的滋養——從母親溫暖的懷抱里,從母親輕柔的撫摸之中,從母親喃喃的催眠曲之中。
即便是生理斷乳之后,一個人還在很長時間內銘記著吸吮母親雙乳的幸福。所以人還有心理的斷乳。一個嬰兒慢慢長大,從蹣跚學步到踏上社會,那萬花筒般染缸一樣的繽紛社會,常常讓人給你的無所適從,無法適應。
五
我躺在母親的懷抱里
母親那溫暖的懷抱就是幸福的搖籃
用心細聽母親的傾訴
母親的傾訴就是
月光下的小夜曲
低低的話語 低低的歌聲
是琴鍵在舞蹈
如春風摩挲著岸邊楊柳的身影
交融不需要語言 需要的是心靈
似明媚的春光出現在寒冬
寒冬之中不畏冰雪的是翠松
難道不是么 翠松就是母親的倩影
嬰兒無聲的呼喚
常常在夢中
他用柔弱地童音喚起母親的心痛
母親的呼喚是有聲的
她用體溫表達著一個母親的心聲
兒女記住的是母親的白發
兒女記住的是母親操勞的身影
灰白的發絲上流淌著母愛的溪流
溪水淙淙
六
(幕起)
母親:(母親坐在搖籃旁,輕輕的搖晃著搖籃,哼唱著催眠曲,喃喃自語)兒呀,你快快長吧,咋會長的這么慢,啥時間能長大呀,恨不得很快長大,一夜之間會跑。你看,藍天之下的鳥兒在飛翔,自由自在的飛翔。
兒子:(睡在搖籃里)媽媽,我不想長大,我愿意就這樣躺在你的懷抱中,躺在搖籃里,直到永恒。
母親:(母親抱著兒子)永恒的是雛鳥總要自己去飛,不飛那怎么行,眼前就是萬里碧空(母親晚年視力不好,縫衣服時戴了一副老花眼鏡,認線時睜大了雙眼,頭微微的向前伸著,專注地往針鼻上認線。)。
兒子:(兒子哭了,在母親的懷抱里雙腳亂蹬)狠心的媽媽,為啥將兒子從你的身邊趕開,雖然我的身子離開了母親,卻將心留在了母親的懷中。不然,為啥出嫁的女兒想回家,娶妻的兒子想母親?
(幕落)
七
女兒在沒有出嫁時,天天想從這個家中逃離,天天想的就是離開母親,總想掙脫家庭中母親的絮叨。出嫁的女兒有了兒女之后,天天想著回娘家,回家成了生活中最大的愿望,沒有哪個做了媳婦的女兒,不盼著回娘家的。見到母親,總覺得比婆婆親切,在娘家總覺得比在婆家隨便自在。可以任性,可以偷懶,也可以撒嬌。又找到了在娘家做女兒時的幸福舒適的感覺。做母親的女兒,那感覺真好。
三十歲以后的成年男人,在他的心目中,將母親神化了,那是圣潔的偶像。當兒子的哪個不尊敬他的母親?哪個不孝敬他的母親?有時候表面上他不敢表露對母親的孝敬,那是懾于來自妻子的威壓,只好在內心里祈禱母親平安。多少患妻管嚴的丈夫,偷里摸法的表達他對母親的感恩。
古人倡導以孝治天下,于是有了舉孝廉的事,孝順了就可以做官。兒女們都孝順了,天下的教化就搞好了。倡導厚黑學的李厚吾提出怕老婆治天下的主張,男人們都怕老婆了,天下也就大治了,也就太平了。都怕老婆了,幾個男人還敢在外面干壞事?在外面蓋壞事的男人,都是不怕老婆的男人。男人怕老婆,是既苦又窘的事。一般情況下,男人都羞于把自己對老婆的怕公之于眾,更害怕別人議論自己怕老婆,認為是有傷尊嚴,最沒有面子的事,唯有有雅量的文人能給這事兒添一番幽默與風趣。
東晉宰相謝安,是當時的風流名士。夫人劉氏,善妒,但因才識出眾,謝安對她非常敬重,也有幾分畏懼。每次家里來了歌舞表演,劉夫人都命令用幃帳圍起來。謝安請求打開觀賞,劉氏便回答說:“恐怕有損您高尚的德行。”謝安屢次想納妾均不敢告訴她,于是讓侄子們將此心意轉達于劉夫人,還用關雎、螽斯有不忌之德的詩句來諷喻。不料劉氏反問:“誰寫的這首詩?”答曰:“周公。”劉氏說:“周公是男子,當然這樣寫。假若由周姥來寫,就不會有這樣的詩了!”謝安一下子就沒脾氣了。
不以強凌弱,而是用諷喻、轉述方式,不愧為文人之風范。據傳當時謝安在東山隱居,也是劉夫人加以督促才出山為官的,如若不然,恐怕一代名相成了著名隱士,而淝水之戰的結局便不可料想了。
唐代名相房玄齡的夫人生性妒忌,而且潑辣,有一次兩人打架,她把房玄齡的臉都抓破了。有一次,唐太宗要賞賜房玄齡小妾,按常理要詢問房夫人一聲,沒想到房夫人堅決不同意。 于是太宗便把她叫來,賜予她一杯酒道:“要么你接旨,要么喝了這杯毒酒自盡吧。”不料房夫人毫不含糊,寧死不屈,一飲而盡。結局當然不會是血腥的,房夫人如愿以償,因為太宗賜予的所謂毒酒,不過是一杯醋罷了。 唐太宗不禁為之動容,嘆息道:“這樣剛烈妒忌的女人,我都有些怕,怪不得房玄齡啊!”這段“吃醋”的典故也傳為千古美談,一直延續至今。
文人多擅自嘲,有時把怕老婆這件事也搞得十分詼諧。宋代有位文人名叫安鴻漸,頗有文采,言詞滑稽,也是個非常怕老婆的人。
有一次,因為岳父死了,他要在靈柩旁哭靈。妻子對他一向嚴格要求、毫不含糊,不一會兒,便把他叫到簾子后面去,責問道:“你哭怎么不見掉淚啊?”安鴻漸趕緊說:“用手帕擦干了。”妻子嚴肅、鄭重地告誡他說:“明天一早出殯,一定要看到你流淚!”鴻漸連連答應:“好的,好的。”不料到了第二天,安鴻漸實在哭不出來,無計可施,便拿了大大的濕紙蓋在額頭上,連連哀嚎加磕頭,一副慟哭模樣。過了一會兒,妻子又把他叫到簾子后面去檢查前一天囑咐的成效,一見他,十分驚訝,忙問:“眼淚應該從眼睛里流出來,你怎么從額頭上流下來呢?”安鴻漸是怎么回答的呢?他說:“夫人,你沒聽說過水都是從高處流下來的嗎?”
蘇東坡也曾為好友陳季常寫了一首揶揄詩:“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陳季常的夫人是河東柳氏,十分兇悍,詩句把他聽見夫人呼喚時手杖滑落、茫然無措的模樣形象地刻畫出來了,“河東獅吼”也便由此得來,成為怕老婆的典型。
清代也有一首文人戲寫的“懼內即景”詩,頗具自嘲意味:“云淡風清近晚天,傍花隨柳跪床前。時人不識余心苦,將謂偷閑學拜年。”可憐的男人跪在夫人床前,外人不知道,還以為是閑著沒事練習拜年呢!
倡導新文化運動的胡適先生不僅多次公開表明自己怕老婆,還提出來一個著名的“三從四得”論: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錯了要盲從;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舍得。
不僅如此,他還把怕老婆的行為提升到了理論的層次和民主的高度。通過比較世界各國怕老婆的故事,他發現德國、日本沒有怕老婆的故事,而意大利怕老婆的故事頗多。因此,胡適斷言意大利會首先脫離當時的軸心國集團,不久,他的這個預言還真的應驗了。他的結論是:“凡是有怕老婆故事的國家都是自由民主的國家;凡是沒有怕老婆故事的國家都是獨裁或極權的國家!”胡適文人雅量,奇言高論,讓人會心不已。他自己還自封為怕老婆協會的會長,也算雅事趣聞。
其實,男人怕老婆多是由愛而怕,東風吹戰鼓擂,如今的時代誰怕誰。你說男人是打不過女人,還是罵不過女人,只不過是對老婆的敬罷了,也算是按照古人舉案齊眉相敬如賓去做的;而為人妻子者,也多是由愛而嚴。說到底夫妻之間還是應該按照“互敬,互愛,互信,互勉,互助,互讓,互諒,互慰”的“八互原則”去做。
俗語有“怕老婆有酒喝”,這是講怕老婆的好處。世上之人,心甘情愿怕老婆的,還真是不乏其人。
怕老婆有哪些好處呢?
一曰有益夫妻和諧。古代多少賢妻良母,演繹了夫妻互怕的佳話,舉案齊眉,夫妻恩愛,陰陽和諧。
二曰有益家庭和諧。家庭和諧與否,全靠老婆維系。賢妻相夫教子,任勞任怨,不愁家庭不興旺發達。男吵官司女吵窮,如果夫妻之間一日一小吵,三日一大吵,家庭何來寧日?
三曰有益社會和諧。家庭和諧是社會和諧的基礎,所有的家庭都和諧了,社會也就和諧了。
男子漢大丈夫,不要羞于別人議論自己怕老婆,是妻管嚴。只要怕得有理,怕得有利,怕得有節,那就勇敢宣稱自己是妻管嚴——對于深明大義、善良賢惠的老婆,經常吹著枕頭風,那是你的幸福!
母親有時與媳婦爭奪同一個男人,兒子有時與父親爭奪同一個女人。母親與兒子各人所站的立場不同,對問題的看法自然也不一樣,在母親看來,那是自己的兒子,含辛茹苦一二十年,終于把兒子養大了,怎么一夜之間就被另一個女人拉入了懷抱,母親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乎有意無意之間就爭搶啊。媳婦呢,總覺得我嫁的丈夫怎么婆婆還想霸攔著不放手?于是乎爭搶啊,于是乎婆媳大戰開始了。
兒子總想時時刻刻拱在母親的懷抱里,可是為什么母親有時候還摟抱著那個喊他爸爸的另一個男人,在戀母情結的支配下,兒子就千方百計去搶屬于自己的母親。
八
為何會出現這種爭奪的現象呢?這源于女兒的戀父情結,兒子的戀母情結。根據弗洛伊德的理論,女兒的心目中,最偉大的男人就是父親。在她長大之后,心目中的白馬王子,實際上就是在潛意識里按照心目中的父親形象來尋求的。他是心目中所崇拜的父親形象的翻版。高富帥的白馬王子現實生活中總是難覓,在少女的天性之中,有一種與生俱來的對心儀的男人依戀崇拜的心理,于是少女追星,追的最癡情最專注。少女從小到大,朝夕相處,接觸最多的就是其父親,父親的一言一行早已經在潛意識中融進了少女的心靈中。
長大成人之后的少女,經歷的歲月的歷練,回首往事,往往會覺得自己年少時那么癡情的追星行為是多么幼稚,多么可惜。往往會不相信自己當時能做出如此可笑的舉動。追星,渴望得到自己崇拜的偶像的格外關注,是少男少女人生成長過程中必然的階段,它是一個人成長的催化劑。
著名作家蘇叔陽有一個愛情總體價值說。即在各項指標都不是負值的前提下,可以允許有的指標高些,有的指標低些,總體差不多就行了。制訂出自己的標準,在此標準下進行考量。其實,世間大奸大惡的壞人畢竟是少數,而十全十美的大賢大善之人也不多。大部分都是有猶長有缺點的人。
而兒子恰恰相反,從他稍有記憶開始,他就在母親溫暖的懷抱中長大,他感受到一個人一生最安全的港灣,就是母親的懷抱。所以在潛意識中,他對母親的懷抱是戀戀不舍的,是不愿意離開的。成人之后的男人,對母親溫暖的懷抱是多么渴望重新擁有,但是,這種重新體驗母親溫暖懷抱的想頭,他知道永遠不可能得到了。于是,他把這種對母親懷抱的遙遠感轉移到對妻子懷抱的追求之中。
男孩子一旦成人,他對母親又一種感恩的心理,母親給了他一個身體,他就要還母親一個一模一樣的人。所以男人渴望生一個兒子的心情是一種人性的本能,是一種家族生存的意志他要通過妻子完成自己肩負的使命。抱著一個和自己一模一樣的人,他可以自豪地對母親說,媽媽,瞧,我又還給你一個我,咱們兩不相欠了。于是他終于卸下了沉重的還債的思想包袱,心安理得地去愛與他同床共枕的女人去了。
母親在兒子的心目中總是圣母的形象,有著圣母的圣潔。那是心目中的偶像,具有神一樣的崇高。兒子總是千方百計地去維護他心目中的神。
最愚蠢的妻子就是開口就罵丈夫母親的妻子。她要是想徹底地毀壞自己在丈夫心中的形象,他要是想最痛快地失去丈夫對她的崇敬和癡愛,那就開口辱罵他的母親吧。最聰明的妻子,也就是會通過丈夫的母親來贏得自己丈夫的心,這也可以叫曲線救國吧。
對丈夫的母親好,作為丈夫的最感激妻子,因為感激反過來加倍地疼愛妻子。丈夫看到與自己休戚相關的兩個極重要的女人融洽相處,心里是最高興,而且欣慰的。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是微妙的復雜的,特別是家庭中親屬之間的關系。在妻子和母親爭奪同一個男人的戰爭之中,妻子要學會同母親結成同盟關系,結成統一戰線,從而建立起自己在丈夫心目中不可替代的、不可或缺的地位,使丈夫在精神方面依戀自己。
而丈夫呢,在這場戰爭中,是老鼠鉆到風箱里——兩頭受氣。一方面他在母親面前,不敢招惹自己的母親生氣,那是他得罪不起的人,也是不敢得罪的人;另一方面他在妻子面前,也是惹不起,于是又要勸慰母親,陪著小心;又要安撫妻子,又哄又勸。方能擺平大戰中的雙方。
兩口倆兒在一起生活的時間長了,彼此之間心靈上精神上會產生一種依賴的情景,相互之間是一種精神的依托,生活上是一種關照。這時,年輕時的情愛成分相對弱一些,轉化成家庭中親人之間的親情,此時的夫妻更能夠心心相印。少年夫妻老來伴,于是伴侶關系比情侶關系更持久,此時的愛情更濃烈。兩個人經歷了幾十年的風風雨雨,都認識到相互攜手攙扶,共度人生歲月不容易,兩人會更加珍惜這溫馨的恩愛。
九
為了維護母親在我心目中的圣潔地位,我曾經三次不顧一切的抗爭。
第一次是在孩童時代,那時我大約有八九歲吧,某天,記得是個夏天的午后,三三兩兩的人們,在村子東邊廟坑北面的樹蔭里乘涼。也不知道說起了什么,門兒上的一個姓姬的光棍漢——叫姬老山的,他張開嘴罵了我一句:媽了#,你這娃······
我立即還口罵道:你媽了#。
你這娃咋真不知道啥兒哩,連老少也不分,我是你個叔輩哩,罵你一句怕啥。姬老山責怪道。
我執拗地說,我是你爺哩,我罵你一句怕啥,誰叫你罵我的,你罵我我就罵你。
在一個天真而單純的少年心中,母親占著崇高的地位,那是任何人也不能褻瀆的啊。有很多人都不能容忍別人媽他母親。聽妹妹小六說,有一次二姐和李國軍吵架了,李國軍張口罵了一句媽了#。二姐惱了,拎了鐵锨就要悶過去,我們姊妹都不能容忍別人辱罵母親。
少年人的心中也有一些非常神圣純真的感情,比成年人的情感更真摯感人。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處事原則。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底線,都有一個最低的限度。有的表面上看來嘻嘻哈哈的,但是內心里有著一桿秤,凡事都有稱稱斤兩。這就是所謂的外圓內方,還是多學學孔方兄的外圓內方吧。
第二次是在1989年的秋末,在社旗縣三初中當二三班班主任的時候,一天早上,學生在掃過道時可能掃的不干凈。丁漢章看見了,一邊自己拿了一把掃帚掃地,一邊嘟嚕著說,二三班的班主任干啥去了,地也不叫學生掃干凈。嘟嘟嚕嚕的。我接口道,就真大個事,你告我去吧。到此事情也就過去了。過了二三十分鐘,早自習快下課時,丁漢章從走廊西頭他的住室向東,走到我的住室門口,堵著門破口大罵,辱及我的母親。我心中的火騰一下子竄了三丈高,怒發沖冠,忍無可忍,與之對罵起來。丁漢章還說,我是你個叔的,罵你一句咋了。我高聲道,我還是你爺的,都是老師,肩膀頭一般高,你憑啥罵我。這一下子不可收拾了,我一直罵的他進了屋,還不算完。我不顧眾人的拉勸,站在他的門口,用手指著他大罵。非叫他說為啥辱罵我的母親,工作是工作,私事是私事,說不清楚不中。
第三次是1989年的暑假,快開學的幾天。因為在王大柱的房間里放了半方木料,要做門窗,卻怎么也找不到他。跑到他住處,跑到他河南街城郊他的家里,又問他女人,皆不在。用別的老師拿的他房間的鑰匙把門打開,把木料拿出來,放在門外曬。午后幾個人正在屋里打撲克,王大柱推車子來了,不及放下車子就大罵,誰開了我的門了,給我出來。我還沒有生氣,叫他說大柱你過來說,有啥話了慢慢說。你在那兒罵人多難聽。我找你找了一整天,跑了三四個地方找不著。把門開開拿木料出來曬曬。他大吵大鬧,誰叫你私自開我的門哩,走,咱們到地里去打一架去······后來,曹老師把他叫到屋里,又是勸解又是道歉。我說,以前咱是同學,不說親如兄弟了,在一起時對你啥好勁兒你心里清楚。因為這個事你這樣辱罵我,從今往后,咱倆割袍絕交,情斷義絕。
后來王富山的母親下世,他到學校,來到我的廚房門口,我看見他了,如同沒有看見,就當是空氣,視若無物。十一年過去了,我一次也沒有跟他說過話,從此再也不搭理他了。與此類人絕交,表示我最大的憤怒。可能有人會認為我一根筋,不活泛,不會事兒。這些都顧不得了。后來找到教辦室呂主任說了情況,要求處理,有找到城郊鎮郭鎮長說說情況。
日本著名作家井上勉在母親架設的橋這篇散文中,寫了一個勤勞、善良、慈愛的母親。而母親的勤勞、善良、慈愛不是停留在口頭上,而是用質樸無華的言談舉止表現出來。我們不能感受到別人的母親的勤勞、善良、慈愛,卻能真切無比地感受到自己母親的勤勞、善良、慈愛,從而成為終生難忘的美好記憶,母親因而成為我們最親近的人。文中寫到母親為兒子架設的橋,“祈彼即身成佛”,與其說是橋在引導靈魂,不如說是偉大的母親在引導他。橋即是母親的化身,與橋融為一體,將文章的感情主旨升華到了另一高度。
十
母親對她的兒女,哪一個都是疼愛的,手心手背都是肉。哪個兒女不是媽身上掉下來的肉?可是母親對于不在身邊的兒女,更多地傾注了她的疼愛和思念。
大姐跟著王哥在上蔡工作,母親領著小六去大姐那兒住了一段。后來父親和生產隊的張老包到漯河買牛。牛賣了,晚上住旅店時,伯和解放前一起來賭的人又來賭的,把牛價輸了。伯傻眼沒有辦法了,到上蔡大姐那兒拿了錢,又去來賭,一直到把牛價贏回來方罷。然后又到大姐家,把拿大姐的錢還了,領著母親和小六回來了。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是。拿回來一張四周能折起的紅色圓桌。而母親把兩個外翹的大門牙拔了,小六去住了一段忘了罵人,回來不會罵人了。
大姐在外工作,不是正式工,是臨時工。經濟上雖說比農村強多了,總是緊巴巴的節儉著過日子。把節儉出的錢三十、五十的往家里寄,接濟家里,家里經濟不太緊張,得大姐的力量甚大。母親給我說過,啥時間也沒有讓斷過錢。就是在八六年秋天五弟結婚后有一段時間,手里斷了錢。我聽了說,那你們咋不給我說一下,雖說我們才結婚,也很緊巴,但月月都發工資,總能夠給你們三十五十的。
后來大姐和王哥一起到四川工作,母親時時念叨著大姐,特別是到了年紀大的時候,我每次回去,母親總是關切地問,你大姐回來信沒有,咋說的。有時候大姐回來信了,母親就叫我寫回信。
大姐心底好,可是脾氣有點急躁,我還是能和大姐合得來的,對大姐感到親切的很。
十一
寡婦們更容易和媳婦發生爭奪男人的戰爭,爭奪的激烈程度是局外人難以想象的。特別是作為一個女人,失去了丈夫,幾十年含辛茹苦,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的她的兒女們。那是需要怎樣的堅韌和定力來承受孤寂的人生!
有一個醫生的妻子,在丈夫去世后的三十年時間里,為了唯一的兒子而沒有改嫁,終于把兒子拉扯大了。當兒子談了個對象時,表面上她也贊成,不說什么。其實,她的內心里是非常矛盾的,是非常恐懼的,她恐懼因為媳婦的到來而失去她好不容易養大的兒子。于是暗地里她與媳婦的戰爭不知不覺地悄悄展開了。媳婦過門之后,她咋看都不順眼,橫挑鼻子豎挑眼的,媳婦是動輒得咎,左右不說。因為家庭瑣事婆媳之間爭吵不斷。大吵三六九,小吵天天有。兒子成了風箱里的老鼠,兩頭受氣。那真是左右為難。這邊是辛辛苦苦把自己養大的母親,說不得嚷不得,也不忍心;而那邊是心愛的妻子,妻子確實有受委屈的地方,也不忍心責怪。而夫妻之間又是平等的誰也不怕誰,說了也不一定起多大的作用。
于是乎他勸解有勸解,在母親和妻子之間安撫來安撫去。面對母親,他只能勸解,平息母親的火氣和怨言;面對妻子好話說了一籮筐,化解妻子的不滿。如果丈夫不能擺平婆媳之間的糾紛,熄滅兩人之間的戰火,甚至因此導致夫妻離婚的案例也不是少數。
天底下婆媳之間的關系是最脆弱的一種關系,有時候婆媳之間的爭吵,骨子里還是為了爭奪同一個男人,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清官難斷家務事,人們不是常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么?
其實,不僅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個人也都有一本難念的經。人生的道路上,什么樣意想不到的坎坷和不孝都會發生。當身處順境時要充分利用之,達則兼濟天下,竭盡全力干一番事業,一槍一刀在沙場上拼出軍功;當身處逆境時要善于隱忍,潛龍勿用,窮則獨善其身,待機而動。人生的牌最壞的時候不多,最好的時候也不多,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關鍵是打好手中現有的牌,把損失降到最低限度,爭取到最大化的勝利,獲取人生最大可能的人生紅利。
易經上有初九潛龍勿用。到九就是最大的數了,事情就到了頂點。預示著事情到了拐彎的節點。一元到了終點,復始才好開頭。此時應該穩妥地潛伏下來,等待轉機的出現。
母親為了兒女,竟可以忍受心靈的孤寂,可見母愛的力量之大。有時母愛所產生的力量更是神奇的。
十二
據報載,美國曾發生一件神奇的事。有一天母親帶著兒子開車在公路上奔馳,卻發生了車禍,兒子被壓在了車輪底下。這時,奇跡發生了,母親不知從哪里來的力量,竟一下子掀起了汽車,從車輪底下救出了兒子。只有母親才會有如此的舉動,也只有母愛才能產生如此神奇的力量。而我的母親對于我,那是極力的呵護。母親就是兒子的保護神。
小的時候,母親閑了要紡花。在堂屋的東界墻處,放了一個紡花車。母親干完了家務,就坐在那里紡花,嗡嗡的紡花聲,我此刻寫這些文字的時候還聲猶在耳。母親總是穿著一條藍褲子,帶大襟的藍布大衫,冬天時頭上頂一條深藍色的頭巾,坐在那里,胳膊一揚一落地抽線。
晚年時,母親是經常盼著我回去偎在她身邊,隔一二十天不回去了,母親心里就惦記著,見了慌的不得了,不知道怎樣招待才好。
二零零零年十月二十七日(農歷十月初一的第二天)我要參加自學考試,二十九日又有監考,一時沒有時間回去,到第二個星期天(十一月四日,農歷十月初九)我才回去。跪在母親的腳頭,我的內心哀痛不已。母親生我養我一場,落著啥了,得著我啥濟了。我無法報答母親生養的深恩。我跪在那里,心中滿是悔恨的內疚愧慚,為啥母親在著時,我不加倍地孝敬呢,現在,想盡孝也進不成了。很久很久,我站了起來,久久地立在那里,臉上滿是肅穆的虔誠。
十三
只要孩子愿意,他此刻便可飛上天去。他所以不離開我們,并不是沒有緣故。他愛把他的頭倚在媽媽的胸間,他即使是一刻不見她,也是不行的。
孩子知道各式各樣的聰明話,雖然世間的人很少懂得這些話的意義。他所以不想說,并不是沒有緣故。他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學習從媽媽的嘴唇里說出來的話。那就是他所以看來這樣天真的緣故。
泰戈爾在《孩童之道》這首詩里讓我們感受到母子情深,感受到母子之愛,那么一 種親昵,那么一種親熱,塑造了一個迷人的兒童世界。
是的,孩子知道有無窮的快樂,在媽媽心的小小的一隅里,被媽媽柔軟溫暖的手臂所擁抱,其甜蜜遠勝過自由。
清晨,天陰沉沉的,看著印度詩人泰戈爾的新月集,我的心的田野里,搖曳著思念的花朵,花朵在散發著芳香的微風吹拂下,輕輕地點著頭。
心的田野里,還有那一片片金色的麥浪,麥粒就像金子熠熠閃光。母親用她滿是皺紋的手,握著鐮刀刷刷地割著。那深深彎下的身影啊,在兒子的心的田野上,映出清晰的特寫。汗滴滴在田野上,摔成八瓣。
對母親的回憶往往是點滴的,又是清晰的,母親割麥的身影永久地刻在了我的心上。李商隱說過,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十四
是夏天悶熱的中午吧,茂密的樹林中知了在不知疲倦地聲聲唱著,唱著的知了演奏著婉轉的曲子。母親從蒸籠般燥熱的廚房里出來了,塌濕了的布衫貼在母親的背上。母親在喊,山吶,別看了,趕緊吃飯吧。我趴在椅子上,手里捧著的是曲波的林海雪原。這本書是大姐從西寧回來時買回來的,書的封面和前幾頁已經散失了。沒有前面情節的故事照樣吸引著我。
我已經看到白茹在衛生室忙碌著,戰士孫達得拿了一本書看,向白茹請教愛字怎么認。白茹一下子勾起了對少劍坡愛慕的心情,勾起了對少劍坡的思念。她是小分隊里唯一的女衛生員,她說,在家里,心中有了真情就是愛,這就是白茹的解釋。
母親在院子中,又在喊,山吶,吃飯的呀。母親喊我吃飯的聲音,穿過院子飄進我的耳膜。吃飯吧,山吶,別看了。母親充滿關切和憐愛的聲音,猶如小提琴奏出的天籟之音,使我的心顫動。
林海雪原是我看的第一部長篇小說,那時候大約只有十來歲吧。對書的喜愛簡直就是本能的,先天賦予的,與生俱來的。小的時候就特別對書有興趣,讀了不少的書。
小時候看林海雪原的情景,已經三十六年了,時間不可謂不長,但是,當時趴在椅子上看書的感受猶在心頭。母親喊我吃飯時,那種關切慈愛的聲調猶在耳畔。每每憶及,還深深地沉浸在對往昔母愛的追憶之中,猶感到無比的幸福。這種幸福的暖流,只有身經體受過的人,才有銘心刻骨的記憶。每當憶及慈母的關愛,心中激動不已,沉沉的心如鉛之重,總有欲淚的感覺。
泰山可移,本性難改,人的天性是很難改變的。上高中時,不知道從哪里弄來了一本《語文基礎知識手冊》的書。書中有一些文體知識、語法知識、文言文虛詞和實詞的用法、句式的用法等,吃了午飯就一個人拿了書,到學校北邊圍墻的陰涼里去讀去背。當時,那么懵懂,也沒有人教一些學習方法,就知道死記硬背。現在,我的一點可憐的文言文知識,許多還來源于當時背的知識。
時光匆匆流逝,一去不復返了,真可謂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母親的音容笑貌今天回憶時宛在眼前。母親那親切的目光,時時溫暖著我的心。1977年上高中后,就離開了家,離開了母親,與母親朝夕相處的時光太少了,假如時光能夠倒流,我愿天天陪伴在母親身邊。
十五
你滿是愛意的眼神,時刻搜尋著兒子的身影。我的身上有你親切的目光撫摩,麻麻地癢癢的,恰似電流通過全身。母親的目光確有如此的功效,母親的目光是有溫度的。而母親的言談舉止是平凡的,毫無起眼之處。但是正是在這平凡的舉止之中,透露出來的母愛卻是偉大的。
你愛兒女是時時刻刻的,用全部的心靈和生命愛著你的兒女。你的兒女就是你的事業,生命的事業就是活著,活著就是生命的事業。我們拷問人生的諸多奧義,有那么多令人困惑的問題。人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人活著為了什么,人活著又能干什么,人為什么活著。這些問題看似簡單,卻難倒了那么多哲學家,使他們苦苦思索終生而不可解答,畢生困擾著他們,這確是人生的大問題。其實也很好回答,從母親那里來,又回到母親身邊去,人活著就是為了活著,人為更好的活著而活著。吃飯就是為了活著,而活著不一定是為了吃飯。活著就是事業,事業就是為了更好的活著。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二十八日,母親突然撒手而去,撇下了她的六個兒女。什么也沒有說,我至今也不知道母親最后說了些啥話。后來見二姐了問她,她說沒有說啥。母親心好,對子女那是用最樸實的最實在的舉動來表達母愛。
愛兒女,浸潤了你的淚水和歡笑,淚水化作了愛撫的琴聲。
老母雞用它的翅膀,為它的兒女撐起了一片蔚藍的天空,雛雞們嘰嘰喳喳地喊著媽媽。
母親,你用心靈為兒女撐起了幸福的港灣。那里有碧藍的水和寧靜的碼頭,還有一片片的帆。
十六
你在學校可要好好認字啊,可要學好。母親的絮語輕輕的輕輕地飄進我的耳朵里,飄進我的心里。心在母親的話語里沉醉了。母親確實說過這樣的話,母親的叮囑是發自內心的,但是卻是籠統的,她講不出長篇大論的大道理。可要學好全憑你自己去感悟了,怎么好,好的內容卻說不出來。自小到大常常聽母親說此類話。母親到晚年的時候,我回去了,母子倆總要坐在那兒說說話,也沒有啥說的,扯些莊上的閑話,聊聊生活中的家常。只要坐在母親的身邊,心里就感到很踏實,很欣慰,很幸福。母親有啥事了,總給我說說。我總是勸母親,年紀大的人孤獨寂寞,思想上負擔很重,壓力大,心情焦慮,感到孤獨。總想有子女依偎在身邊,做子女的要在精神上多安慰,多做思想工作,減輕老人的孤獨感。能常常依偎在母親身邊的人是幸福的,能為母親端口水喝喝都是孝心。
母親年輕時是很能干的,身體也好。一到秋天,芝麻長高開花后,就到地里掐芝麻葉,在鍋里蒸熟了,曬干,是常年的干菜。掐芝麻葉時,早晨四五點天不亮就起來到地里掐,掐的時候是很有技巧的,不會掐了抓不著掐的芝麻葉,順手往下掉。掐時要雙手并用,各管一邊,從下往上快速地交替著往上一個個葉子拽,手指要抓緊,掐夠一把了,摁在筐子里。到晌午掐了一大筐,扛回家,摁到鍋里蒸熟,再撒在太陽底下曬。等到芝麻葉半干時,在地上用雙手揉,所以有芝麻葉不是捋的,火車不是推的,牛皮不是吹的之諺語。
娃呀,不哭,男子漢流血不流淚,還是男子漢哩,不害羞。在伙伴中受了委屈,撲進母親的懷抱里哭,委屈的淚水打濕了母親的衣襟。
人活著,該有多少委屈,多少挫折,多少磨難,多少屈辱。再大的苦難和屈辱也要忍啊。媽媽,我會堅強地面對一切苦難。
才出窩的小鳥離不開母雞,沒有長大的兒女離不開媽媽。是鳥總是要在高天飛翔,天空是鳥的舞臺。
我與母親相對地坐著,可以不說話。不說話時我什么都明白。
你別怪我不說話,我的媽媽。
十七
要自己想著解勸自己,要往好處想,那處處都美氣。莊兒上誰也比不上,誰不眼氣!
有些事要想開些,媳婦跟妮兒那就是不一樣。媳婦又沒有生沒有養,沒有擔負很正常;自己的妮兒們就不一樣了,生了她養了她,有擔待。人情世故如此,血緣關系在那兒明擺著哩,很難改變。
得會自己照顧自己,就是孩們坐在跟前,這一會兒問了,也沒有啥事;這一會兒不問,興許哪兒就不舒服了。就是坐在跟前也伺候不好,久病床前無孝子,不是說孩們不孝,是咋著也難伺候的滿意。
孩們都大了,個個都過的不錯,別光想著孩們,這個咋樣,那個咋樣,想也操不上心。
我坐在母親身邊,對母親如是說
母親說,那不由人吶。
十八
母親想叫大姐再回來一趟,可是,母親的這個愿望沒有實現,連母親去世的事也沒有給大姐說。母親想見見大姐,想和自己的大妮兒說說話兒,卻不能夠。母親總是將自己疼愛兒女的心揉碎了,雙手捧著給她的兒女,上天無情,不遂人愿,想見見自己的大女兒就見不到。
有時候我回去,并不敢有啥話了都如實說,而是專挑好的方面說。年紀大的人,受不了一點兒打磨。有啥了得瞞著。有時候善意地不說出事情的真相,不能說是說謊。因為其動機是善意的。人們有一個誤區,往往認為不說實話就是撒謊,大謬。
人都是有第六感覺的,人的潛意識是很準的,很真實的。母親大概有約摸,她知道。身體的不適,可能使她想的很多,思想負擔很重,本能地想到身后的事。母親在我最后一次回去時,給我說現在我想叫你大姐再回來一趟,要是我兩眼隔就著了,就不叫她回來啦。母親這樣給我說的時間是一九九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到一九九九年元月十四日,母親可離去了,短短的二十天時間啊。
當時我聽母親說,三黑兒了都沒有好好睡覺了,我心里也是非常擔心的,我的內心隱隱的感到很害怕,于是對母親說,咋了,心里上火了是睡不著,還是心跳的慌。救心丸放枕頭邊起,伸手都能夠著的地方。心里跳不得勁了,趕緊捂嘴里些就好些。那個時候,母親的身體虛弱,心力衰竭,平常的藥物作用不大了。還囑咐母親,睡不著夜里起來,天冷可得披好衣服,別受涼凍著了。偏偏受涼凍著了,感冒、咳嗽。由此引發并發癥。一方面給母親交代要注意的事,另一個措施就是去叫小六回來住,小六要是住一年留,保險沒有一點兒事。要知道這樣,我為啥不請假住在家里,陪伴母親一年留。可是我做不到啊,我愧疚到了極點。有啥辦法哩,一切的疏忽,鑄成了大錯。不管如何悔恨也晚了,一切都晚了。
聽說是后來,董家去信說了,大姐才知道。我真不敢相信世事的變化如此之大,太出任意料之外了,太突然了。最后一次回去見母親,母親還與我并排坐在床沿上給我說著話兒,母親明明與我坐在堂屋的門口說著話。過半月再回去,可就不會給我說話兒了,母親什么也不給我說了。媽媽,我心里的委屈想給你說說呀,可我不能。(二零零零年五月三十日上午哭著寫著,寫著哭著。)
十九
院子東邊的水坑里是荷花
青蛙在呱呱地叫
夏日黃昏熱的人受不了
青蛙的叫聲不斷
你坐在坑邊涼快
晚飯已經做好
星星在天上眨眼
扇子在你的手中一下一下地搖
你不說話 坐在坑邊涼快時
媽媽 你不說話
你任勞任怨
一家人的晚飯全靠你操勞
你不怕辛苦,村邊有狗在叫
天上的星星在笑
我坐在你的身邊也在笑
我能聽見媽媽的心跳
不怕辛苦的你
辛辛苦苦地操勞
二十
夏天的黃昏,日頭在滿是紅光的西天際不見了。你和大姐在村子東邊的場里涼快,我從家里去找你們。母親上穿一件灰白的的確良短袖,手里拿著一把芭蕉扇。這時,母親的頭發就白的多而黑的少。當時看上去母親的氣色還好,身體也怪鐵實。母親說過,只要大姐、二姐、小六回家,母親的身體就好好的,沒有一點兒事。這是一九九七年七月份大姐從四川回來時的情景。
兒女在你的身邊,好像有了依靠,你的心里就踏實了。兒女們在你的身邊,你多看一眼,心里格外的欣慰。
放暑假了,我專門拿了換洗的衣服,要回家去住幾天,陪伴在你的身邊。大姐也在家,小六也回來了,我卻沒有住,又回南陽了。
你雖然不說叫我住家里,可是你想叫我陪伴你,雖然你不說,可是心里愿意。你不說,心里卻想著我,想叫我常回家,回家看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