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與茶結緣
以前沒有想過會跟茶有多么深的緣分,雖然家里都是從小就喝茶,但是喝了那么多年,一直都是業余的,其實對茶一點都不了解。
讀研究生的時候,因為考慮到以后或許出國當漢語老師,所以班里有的同學考了茶藝師的證書。我本來也想考,無奈后來忙起來就不了了之。在國外幾年,學過剪紙、學過中國結等各種中華文化的技能,只是從來沒機會深入地了解過茶道。
沒想到,回國后的我竟然有機緣學起了茶道。說來大家一定覺得很好笑,我的茶道老師是外國人,一名新西蘭的外交官。我原以為他只是對漢語感興趣,沒想到最感興趣的是中國的茶道。
他是一名真正的茶道愛好者。
首先,他學習漢語和被派來中國工作都是因為對茶的癡迷。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在日本接觸到茶,便對茶開始感興趣。日本人告訴他真正的茶道在中國。于是,他申請來中國。先是被派去臺灣的大學學習漢語,借著學習漢語的機會就一邊了解茶道。在臺灣他遇到了一位非常有名的茶道老師,就是他口中常常跟我提到的蔡老師。在臺灣的那幾年,不僅學習了漢語,還充分了解了茶文化,自己還學會各種泡茶的方法等。后來,別人要告訴他,要想了解更多茶文化,他應該去大陸。于是,就這樣他去了上海三年,現在來到了北京,認識了我。
其次,他家里的柜子上都是關于茶的各種書籍,漢語的英語的都有;他家的柜子里都是茶,藏滿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好茶,以至于他不知道如何帶回新西蘭去,每次回新西蘭都帶茶葉回去;他家的裝飾也都是各種茶具相關的,還有各種各樣的茶壺,每個茶壺都用一個小布包包起來,由此可見對茶具的珍愛。他的那些茶壺和茶具就像女孩的衣服,你可以想象女孩子的衣柜里有多少衣服,你就能想象他家有多少茶和茶具,而且這些茶具都不是買成套的,都是他自己從各地淘來的,自己搭配的。
因為平時工作忙,所以我們如果在沒事的情況下都會每周六上午一起研究茶,品茶。也正因為此,將近一年的時間,在他的教導下,我對于茶越來越了解,泡茶的技術也越來越高,還有了自己的茶壺和茶杯。
二、我的堅持
1.對于茶葉的了解和鑒別。
最開始的時候,我也只是認得綠茶或者我家里常常喝的鐵觀音,碧螺春等。后來,我們喝過各個種類的茶,從綠茶到烏龍茶、紅茶和黑茶等,在不同種類又喝過不同地方的名茶,不僅有各種茶,還有從世界各地來的茶。有臺灣的,日本的,斯里蘭卡的和印度的。通過這些潛移默化的訓練,我開始可以分辨茶的種類以及看茶葉大概可以猜出來是什么地方的什么茶。
2.對于泡茶的技術
我們家泡茶的時候只有一個茶壺,也從來沒有分什么茶壺茶杯,也不是專業的品茶。現在的我可以知道什么樣的茶壺適合泡什么樣的茶葉,茶壺和溫度對茶的影響,以及泡茶的步驟和泡茶的禮儀與技巧等等,訓練到最后,我可以用他那里最難用的一把茶壺一滴水不落的非常平均地泡好。
3.對于茶文化的了解
他家那么多關于茶的藏書,每次我都要拿回家一本作為我的閱讀功課,到現在已經讀了將近10本關于茶的書。從茶葉的歷史到茶的種類和泡的方法,再到日本的茶道,再到泡茶的步驟等等,為了練習我的英文,我讀的茶的書也基本都是英文的。
這不到一年的時間,堅持的力量真的看得見。也許是因為家里從小喝茶的影響,他總說我學的很快,說我上輩子一定是茶人。也許吧。
三、茶道精髓--茶禪一味
他告訴我茶道的精髓是茶禪一味。
還記得當時我問他,為什么喜歡茶?他說,因為他的性格比較急躁,偶然間喜歡上茶,慢慢改變了性格,同時對他的身體也越來越好,他就愈發愛茶。他還曾經跟老師學過打坐等,只是現在工作忙碌無暇顧及。
其實這些知識和技巧的進步只是我學到的表面的東西,都說茶禪一味,這個過程本身也是一種冥想。讓我真正感受到的是品茶過程中的專注,品茶需要定力,需要平靜,切忌急躁。如果你內心不平靜,那么泡出來的茶恐怕也有急躁的味道。在這幾個小時的時間里,我們把手機靜音扔在一邊,完全專注在品茶。在如此快速發展的社會,節奏快壓力大的北京,能夠靜下心來仔細品味茶香,探討茶文化及中西文化或者人生,這本就是一種享受和愉悅的事情。因此每周六都是我們期待的,每次品茶都是我們十分享受的事情。
說到此,我無比感恩。不僅認識了一個很好的朋友,看到了外交官的生活,而且還能品嘗到世界各地的好茶,還學到了茶的知識和技巧。我們在網上看了那些茶的學校,本想一起去學習個茶藝,更專業點。但是后來我比較,我覺得那些茶藝學校的喝的茶遠沒有我們喝的茶好,更沒有他的茶老師專業。
繼英語之后,這是第二件讓我覺得堅持下來的很有成就感的事情。我也越來越明白,所謂各種技能的學習,靠的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朝一夕的努力,時間的積累和堅持的力量。
明天寫我的百老匯爵士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