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很多大學生來說,一年一度的體測是真的要命。
君不見多少人跑完800米、1000米后癱在草坪上氣喘吁吁,休息好一會兒都緩不過來。更有甚者,悄咪咪打聽“代考”業務,好在測試時并不很嚴格,一旁的老師、學長學姐只是粗略看一眼證件,并不會仔細對比樣貌,這也給了一些人可乘之機。
說回我自己,我打小體育就很爛很渣,跑步不行,跳遠夠嗆,扔個實心球距離還不到別人信手一拋的一半。再加上初中升高中時機緣巧合逃過體育“一劫”,高中的體育課又很水,我就很心安理得地繼續做一個體育渣渣。
沒想到大學還有體測一說。
大一大二有體育課,運動量雖說不大,比上不足,比下卻是綽綽有余的。這集中表現在,在我大二體測時,我居然全部都及格了。在一些體育成績好的人看來,這是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甚至是理所應當的,但當時我簡直要喜極而泣了。
等到大三,我再一次掙扎在及格線上。具體分數不好說,只要知道是及格分多一點點,帶小數點的那種,真的是驚險萬分。
倒不是說及不及格有什么影響,體測分數只要不是太低也不會影響畢業,但就是覺得很不好意思。
其實到大學,在體育方面我的自信心反而增加了。
在大學以前,我的體育在班里是墊底的,班里如果有運動會,我說不去一定可以不參加,畢竟是真的體質差嘛。我還記得唯一參加的一個活動是兩個人夾著一個氣球像螃蟹一樣橫著跳一段距離,結果中間球還掉了。
到大學之后,因為體測是大家一起測的,很容易看出差距。有的人是真的好,有的人拍馬都趕不上。就拿跑步來說,很多人800米能跑進三分二十,而我的期望就是及格——四分三十二。大二時的四分十八,已經讓我開心的飄飄然起來。畢竟,還有人跑得比我還慢,對吧。
唉,真是不思進取。
呼應一下題目。
體測時,我才意識到鍛煉身體有多重要。
其實學校的安排已經很體貼了,室內加室外的項目,前前后后測了四個周末。但我總是狀況頻出。
先是800米跑時“眼冒金星”,不得已第二天再來測。誰成想第二天就腿疼了,只能在ddl的威脅下硬著頭皮上,跑到200米腿就沒力氣了。
再有跳遠的不及格。第一次跳了五六下,硬生生從一米五跳到了一米三,想當初大二時還能跳一米七呢,再不濟初中都有一米六。沒想到居然又腿疼了,這次幾乎疼到走不了路,上下樓梯都十分艱難。等過了一周再來測,還是沒能逃過不及格的魔咒。
也只有仰臥起坐是真的不擔心了。我把這歸功于我媽,感謝她老人家當年逼著我做了一個暑假的仰臥起坐,現在雖然力不從心,及格是足夠了。
由此可見,用進廢退,鍛煉才是硬道理。
鍛煉的好處就不必說了,什么減肥啊調整狀態啊,都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我只希望些許不間斷的鍛煉能讓我在體測來臨時不至于手忙腳亂。
畢竟我可是立下“大四體測每項都及格”的flag的人,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