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旅行的全貌,真是一件特別有趣的過程。
旅行前,期待總是美。我們忙著呼朋喚友、挑衣撿帽、傳看美圖、索引攻略,在未知的憧憬里歡呼雀躍。
旅行后,回憶總是美。翻開一張張照片,像是打開了一段舊時光。那被定格了的畫面,讓心底泛起絲絲縷縷的暖意。
唯獨中間這個過程呢,咳咳~耐人尋味。有時這種美像是一場“鏡花水月”,真正身臨其境,卻又很難捕捉到它;有時又成了“陶瓷娃娃”,旅程中總有那么些不和諧的因素和亂入畫面,讓人瞬間炸裂…那感覺,你懂的。
有人將人生比作一場旅行,那么在這場旅行中,想要提高當下的“幸福指數”,或者也和做人一樣,需要美的“領悟力”,也需要聰明的“斷舍離”。
一.感官不夠美?
試著“投入”和“跳出”
1.以一顆懷古之心,投入到一段前塵往事里
常常聽到旅游歸來的朋友們感慨:現在的景點,真是越來越像了。
圍個山都可以叫景點,圈個湖都可以變公園。大城市都在拼高端游樂場,小鄉村都刮起花海肆虐風。一瞬間小鎮都穿越到明清,走到哪仿佛都成了麗江。
誠然,同質化的景點和商業化的街區,是一個問題。但那不是我們該考慮的問題。誠如“既然抵抗不了生活,那就試著享受”這樣的態度;既然改變不了景色本身,那就提高我們的審美能力。
我曾有一個小副業,叫做旅行體驗師,就是去體驗一些新開業的景點或酒店,發現其中的特別與美好,并傳遞給別人的那種。
有一次我被安排去的地方,是蘇州。對于一個母親家鄉在江南,每兩三年都會兜游一圈的人來說,蘇州對我,真不算是神奇的向往。
可那一次,卻將我從審美疲勞中解救了出來,收獲了一場非同凡響。出于職業需要,出發前我先“吃”了兩本書墊底,于是那些在江南美景里司空見慣了的亭臺、樓榭、廟宇、園林, 竟也一一“活”了過來。仿佛脈脈含情,靜靜地在那里一望千年。
我走入留園、可園、網師園、拙政園,這些看上去大同小異的園子,因更迭過一代代的主人,他們在這里飲食起居、舞文弄墨、蕉窗聽雨,而仿佛有了血與肉;因流淌過一個個的故事,或凄美、或寂寥、或悲歡,而仿佛有了魂與靈。
我走進七里山塘,這里和烏鎮、周莊、西塘等最大的不同是,曾經有位愛寫詩、仕途也混得不錯的白先生,因為想要更快的從城中到虎丘,便帶人開河建道,讓一片荒涼從此舟楫人群、川流不息;漸漸的,臨河的酒肆茶館多了起來,達官貴人的別院林立起來……一晃千年,便有了今天七里山塘的模樣。
我走在街上、橋上、巷上,仿佛是一場現實與歷史的對話,又好像進入了一場渾然天成的夢境。人說:一個蘇州兩處夢境千般解讀萬般風情。可若不能以一顆懷古之心,真正“走入”她們的前世今生,自然也解不了這種風情。再美的景致,只是一種空洞。
2.以一雙美學之眼 ?跳出事物的實用世界里
美學大師朱光潛先生在《談美》一書里提過:藝術與實用世界之間,總隔著一道天然的距離。
朱光潛先生舉了個例子,一個住在海邊的農夫,常常被人稱贊,“門前的海景絕美”。可他總是很羞澀的回頭來指著屋后一園菜說:“門前沒什么可看,屋后這一園菜卻還不差。”
農夫因只關注菜園的實用,而海景對他無用,自然不覺得海景美。如此便可以解釋,為什么回憶總比當下美、倒影總比正身美、遠方的田野總比眼前的茍且美…因為回憶、倒影和遠方,都不會與人產生實際利害,人們更容易丟掉實用性,而專注其本身的美。
而美學大師的高處,正在于他們即使是在近距離的觀賞中,也能跳開利害的圈套,只聚精會神地欣賞。他們懂得在美的事物和實際人生之中,維持一種適當的距離。
我們的旅行也是一樣,再拿蘇州舉例,若是能以一雙美學之眼,跳出實用的世界,便可以閑看湖邊的山水;用耳朵傾聽吳儂軟語;在下雨天和平江路上的水,溫柔的調個情;在生煎包的氤氳中,品味古街的散淡時光……
縱然是柴米油鹽,也入得風花雪月。
二.旅程不夠順?
根據旅伴做“斷舍離”
1.拖家帶口的旅行,有一種酒店可以是目的地
做旅行體驗師的時候,經常接觸到這樣的問題:可以帶小朋友一起去旅行嗎?
答案當然是可以,這些年各類媒體報道親子旅行的達人案例,也已屢見不鮮。
但人們還是擔心。原因無外乎:孩子那么小,舟車勞頓車不好、睡不好;萬一中間折騰病了,進退兩難更不得了。
對此我的建議是:拖家帶口的旅行,有一種酒店可以是旅行目的地。
這些酒店的共同特征是:1)選址本身就在景致獨特的風景區內。或者是海邊酒店,坐享N公里私家無敵海岸線;或者是古鎮客棧,走出大門是繁華喧囂,走入小院是一墻之隔的靜謐世界;或者是山中小苑,天臺就可以看日出,戶外處處自然原生態。
2)都比較干凈衛生。孩子老人的吃住問題相對較有品質保障。
3)配套都比較強大。這類酒店都比較注重公共區域和配套設施,基本都會有私家花園、無邊泳池、兒童專屬娛樂室,有的還會有茶室書房、露天影院,有的有單車租賃,有的每日主題活動,帶著你瑜伽、太極、玩海、戶外……
總之,最大的好處是,你帶著孩子和老人,根本不用去別處,圍繞酒店和酒店周邊,一切都可以充實而美好,關鍵還不累。
有人可能會說,這種酒店多半是五星級假日型,要么是小眾高端精品型,價格也是不菲。是的,不便宜。
但我曾算過一筆賬:以海南為例,一家五口隨便報個標準景點一日游,不算孩子和購物的費用,大概也要一千多,看得無非也是海景和熱帶雨林;而在酒店消磨一天,房價一般是一千多/一房晚,但你享受了無敵海景以及上述列舉的酒店配套,且多數都是免費。
最重要的是:如果趕上旅行旺季,別人的海邊一天是這樣的
2.一個人的旅行,青旅可以是小伙伴的集結地
我的一個男性朋友,是位標準的旅行達人兼背包客、愛攝影、小文藝、城會玩,且單身的那種。
他的每一次旅行,都從青年旅舍開始。
他說青年旅舍里,總能遇到志同道合的一群年輕小伙伴,你根本不用擔心你是一個人,只要第二天在旅舍里呼喊一嗓子,就能集結出一大批人;你也根本不用擔心沒制作攻略,旅舍的墻上貼滿了之前的小伙伴留下的各種備忘、新發現和寶貴經驗。
有一次他一個人出發,先到成都,結識了一批小伙伴,鉆遍成都大街小巷;吃遍各街串串小面。玩得實在太開心,反正下一站都沒著落,就一起又去了麗江、香格里拉、大理。
后來旅行結束了,他們的故事還沒有完。隔三差五就會互通電話彼此聯系。有一次他打電話給一位旅友,那位朋友說:我還在大理,我沒有走,我在忙著到處看房子,我想就留在這里……
旅行中的斷舍離,是根據你的旅伴,為行程做加減法。如果你是一個人或者幾個小伙伴的旅行,當然可以選擇走青春路線,隨心隨性、自由自在,但也可能需要舍去對衛生的矯情、對時間線路的拿捏和對舒適安逸的追求;如果你是拖家帶口的旅行,更適合選擇高大上的歲月靜好版,你收獲了散淡的時光、從容的步履,但也可能因此失去了更多的新奇、探秘和刺激感。
還是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句話: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獲得幸福指數也是一種能力。需要有美的領悟力,也需要聰明的斷舍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