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帶娃出門玩耍時,感覺空氣中凝聚著壓抑的氣息,也許過不了多久會有一場暴風雨突然來襲,我心里這么猜想的時候,只見空中一束陽光迎面而來,真是讓人琢磨不透的天氣呀,感受陽光的本應是溫暖,可我卻冷得起了一身雞皮疙瘩。
翻找外出的包半天也沒找到女兒的防曬外套,突然想起車里有她和我的雨披,于是拿出來我們一起穿上,女兒還算聽話,穿上它就坐在電瓶車后座上了。
騎行到一個紅綠燈處,我發現身邊的人都在朝我這個方向看,原諒我是個比較敏感的人,讓我感覺莫名其妙,旁邊一個騎電瓶車的大叔沖我說道:“這不下雨了,你和孩子還披著雨披,悶不悶?”
我恍然大悟,原來吸引路人的是我們母女披在身上的雨披,我笑了笑:“沒事噠,不悶,因為有點冷就當外套穿了。”
大叔笑呵呵地點頭應道。
綠燈亮時,大家各自朝著目標分道揚鑣,轉彎的那個剎那我腦袋里突然冒出一個詞語:功能固著。
“寶貝,媽媽想到一個詞語叫功能固著。”我隨即就跟女兒說道。
“媽媽,什么意思啊?”女兒納悶地問道。
“你看我們每個人都會對一個東西的功能有著固著的看法,比如我們會習慣地覺得雨披應該在雨天使用。”我舉著剛剛發生的例子給女兒聽因為怕女兒不能理解所以故作停頓。
我回頭看了看女兒,她似乎略有所思,“寶貝,你在想什么呢?”我問道。
“我在想雨披還有什么功能呀?”顯然女兒很認真得聆聽著我的言語。
“那你覺得雨披還有什么作用呢?”我見狀啟發式地提問著。
“雨披還可以防冷呀,還能防曬呀。”女兒脫口而出。
“寶貝說得非常好,所以我們不能只看到物品的一個點,要多角度地去看它,這像不像我們去看一個人的感覺?”我引導著孩子再做思考。
“比如你說豬八戒好吃又胖,那么這是他在大家的眼中公認的形象,那你試著想想豬八戒還有什么特點?”考慮到最近女兒沉迷的西游記,還有她經常在我耳邊提及豬八戒的好吃與胖,剛好這個話題可以讓她想想他人的另一個面。
“媽媽,我想到了,豬八戒還很搞笑,他對悟空說:你看,俺老豬這次沒好吃吧。”女兒模仿著豬八戒的語氣說道。
“嗯,很不錯,豬八戒很幽默,是大家的開心果,那你還發現他其他的優點沒?”我繼續追問道。
“好像沒有了呢。”女兒想了一下回答道。
“媽媽還看到豬八戒是個寬容大度的人,你看每次悟空招惹他,他都不斤斤計較,還大師兄長大師兄短的叫著,當悟空除妖降魔時,豬八戒還牽掛著他。”我耐心地描述著。
“是的呢,媽媽,這樣我覺得豬八戒挺好的,也沒那么好吃啦。”女兒聽后觀點大變。
就這樣我們聊了一路由功能固著引發的系列問題,愉快地到達了目的地。
我心里其實還在默默思考著:
其實就像我們看自己的孩子一樣,我們是不是很容易看到孩子不足的那一個點,卻忽略了孩子整體優秀的那個面?我們是不是過多地關注了孩子,而忽略了反思自己?我們要明白成長并非孩子一個人的事,它是父母與孩子共同奮斗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