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席慕蓉,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她的詩!
哪一首呢?
《一棵開花的樹》?《蓮的心事》……
席慕蓉的很多首詩,我都很喜歡,想必喜歡席慕蓉詩的人也是如此吧!
近日把《席慕蓉的作品集》又翻了翻,發現心境不同,果然看出的感覺也會相差很多。
我一直覺得要了解一個作家,單看他的幾篇文章是不足夠的,最好是能對他的所有作品都有一個大致的瀏覽,這樣才能形成一個總體的印象,所以我很喜歡看作品集。
看過她的作品集之后,我覺得,她的散文也很美,比起詩里的浪漫和憂傷,她的散文顯得更加的生活而溫馨,散文里的席慕蓉顯得更加有煙火氣息,她與丈夫孩子的日常也顯得甜蜜而暖心。
這也讓我明白了,這個有著浪漫情感的席慕蓉,是如何成為了受大眾喜歡,有詩意又有情懷的席慕蓉:
一、我們不可抑制的愛花、愛樹,其實就是愛自然,愛生活
無論是在席慕蓉的詩中還是散文之中,有很多以花作為其對象,或將花、樹穿插在字句之中隱含某種意義。
如詩歌中《一棵開花的樹》、《蓮的心事》……如散文中的《槭樹下的家》、《花事》……
我特別喜歡她在《花事》里的一段話——天好干凈,是那種澄明的藍,草好柔軟是那種細密的綠。穿著白色襯衫和灰色運動褲的男女同學散坐在樹下,風吹過來,羊蹄甲粉紫色的小花瓣就輕輕柔柔的落了下來,有幾瓣落在女孩子的頭發上,有幾瓣落在男孩子的肩膀上,有幾瓣落在我的速寫薄里,似乎還帶著一陣淡淡的幽香。
可能是席慕蓉是畫家的原因,她的文字總有很強的色彩感和畫面感,讓人心生歡喜。
她筆下的那個《槭樹下的家》也是溫馨得很——它們(槭樹)實在很漂亮也很盡責,春天時長出好多軟軟的葉子,綠得逼人,一簇簇的小花開得滿樹,在月亮底下,每一小朵,每一小簇好像都會發光。夏天時給我們整片的濃陰,風吹過來說要多涼就有多涼。秋天時可以變得很黃很紅,幾乎所有路過的人都會忍不住摘下一兩片。到冬天的時候,滿樹的葉子都落了,屋子里就會變得出奇的明亮,而那些小綠鳥留下的窩巢就會很醒目的在枝丫之間出現。孩子們爬上了樹去拿了下來,當作寶貝一樣的獻給我,小小的鳥窩編織的又圓又溫暖,拿在手上雖然沒有一點重量,卻能給人一份很扎實的快樂。
特別的溫暖美好,就像夢一樣。
能將生活過成這樣,有詩意,有花,有樹,有孩子,有家。這難道不是對自然,對生活的極致熱愛嗎?
二、工作之余,你的愛好也許能帶給你更大的成就
你讀過席慕蓉的詩嗎?
是什么樣的感覺?
我在讀她的詩的時候,感覺她的詩特別的能撩動人心。
仿佛那些深藏于心,不為人知,不為人道的情感,都可以被她一語道破。有種相見恨晚的歡喜之感。
記得張曉風曾評論席慕蓉的詩,說是像開在后院的一株小花,纖弱而潔白。我覺得這評價十分恰當妥帖。
又覺她的詩像盛在瓷瓶里的梔子花,有純潔的色彩,又有淡淡的幽香。
其實,說起來,席慕蓉也算是個人生贏家。
她因寫詩被大陸的人民所熟知,而其實她真正的事業是畫畫,她在臺北是美術系教授。
她因自己的愛好而寫詩,卻沒想,寫詩反而給了她更大的成就,她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喜愛。
她自己也在書中寫道:“我沒有什么遠大的志向,更沒覺得我能有些什么貢獻。”“畫畫和寫詩,不過是為了想抓住一些什么,留下一些什么。”
然對于畫畫和寫詩,她的心情卻是截然不同的。
一個是自己的工作,所以在畫畫時,她會常常痛苦多過快樂。而寫詩卻不同,那是她從塵世中抽身而出的一種途徑,是她獲得快樂和安慰的一種方式,所以她是以一種局外人的心情來寫詩,所以那是不受束縛的,也不會感到沉重。
我想這大概是她成功的秘訣吧,沒負擔,且一直感覺快樂。
我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會和她一樣,在干自己的工作時,痛苦多過于快樂,盡管那曾經是自己的理想,包括我自己。
然我們可不可以像席慕蓉學習,找到一種自己的愛好,然后以沒有負擔,全然放松的姿態去經營。
或許你會發現,生活還是挺有意思,而你的人生也許也會在某一天變得不同。當然,這也是我的愿景與希望。
三、情懷源于生活,只有真正內心豐盈,人生富足的人才更易談情懷
席慕蓉寫詩的時間很長,她整整寫了五十年。
五十年間,風云變幻,萬事變遷,唯有她的心境,一直未變,一直是少女而溫暖的。
我一直在想為什么?
是什么能讓一個人的心境始終未變。
通過閱讀她的文字,我明白了,是因為她幸福的家庭,是因為她廣闊的閱歷,是因為她人生的富足。
我一直覺得好的家庭教育,家庭氛圍對一個人的影響是一生的。絕對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和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相比。
席慕容,她自小家庭富裕,家教甚好,她的祖籍是內蒙古察哈爾盟明安旗,是蒙古族王族之后,外婆是王族公主,后隨家定居臺灣,她少年時便苦修藝術——畫畫,然后游學于歐洲,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皇家藝術學院進修,入油畫高級班,后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
也是在歐洲游學期間,她結識了她終身的摯愛——她的丈夫劉海北,這也開啟了她婚姻美滿的開始。
她挑選丈夫很睿智,因為在幾次聚會中,席慕蓉發現劉海北不僅知識淵博,還十分善良。他會為貓做舒適的窩,會送落單的女孩回家。他常陪席幕蓉打乒乓球,而且總會有風度地輸給她幾分。
婚后的生活也十分美滿,劉海北永遠比席慕蓉早起一刻,親手做美味的食物來填充她的胃。劉海北也永遠是席慕蓉詩歌的第一個讀者,雖然不懂詩歌,卻給她尊重和理解。
甚至當席慕蓉出名后,一些人開始尊稱他為“席先生”,劉海北總是微笑著糾正道:“鄙姓劉。”不是每一個男人都有如此的胸襟和氣度,后來他還干脆寫了一篇《家有名妻》發在刊物上,幽默的筆調使它被廣泛轉載。
就連席慕蓉自己也多次在文章中提到:“我很幸運,在這世上,有一個溫柔敦厚的男子給了我所有的依靠,他給了我一扇美麗又光亮的窗戶,為我在窗前栽下我喜愛的花和樹,并且用一顆寬容和智慧的心,含笑審視我所有的作品。所以坐在窗前的我是知足且充滿感激的。”
這種知足和感恩大概就是她內心豐盈的來源吧!
也許我們終其一生也達不到席慕蓉的生活標準,有獨立的房子,房子里有院子,院子里有花有樹有小貓,還有愛自己的丈夫以及活潑可愛的孩子。
但是那又有什么關系,只要你能有一顆知足感恩的心,只要你能一直保持對生活的熱情,努力工作,且對你的愛好潛心耕耘,終有一天你也能活出你的詩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