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時候迷戀復雜,成熟以后向往簡單;
年輕的時候迷戀滄桑,成熟以后向往力量;
年輕的時候迷戀深思熟慮,成熟以后向往傻氣篤定。
所謂返祖,即從故作聰明的大人,變回真心勇敢的孩子。
1.
這是一個后知后覺的過程。
也曾迷信種種權威人士,關注過上千個公眾號,買了滿滿一書柜工具書,連上廁所都在閱讀行業文章,卻依舊過不好生活。
那時大概以為自己很聰明,認為看過一些書,聽過一些道理,參加過一些冠冕堂皇的活動,和朋友聊過一些想法,便掌握了世上諸種本質規律。
其實,現象很多時候比本質更重要,更精彩、更復雜。
能理解這句話的人,或許才是真的長大了。
馮唐有一篇文章里寫過一段話:
“年輕的時候喜歡透過現象看本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常常將天地揣摩,希望終有一日妙理開,得大自在。人慢慢長大,喜歡略過本質看現象,一日茶、一夜酒、一部毫不掩飾的小說、一次沒有目的的見面、一群不談正經事的朋友,用美好的事物消磨必定留不住的時光。所謂本質一直就在那里,本一不二。”
2.
現象是你自己的,而規律是書本的、別人的、歷史的。
世界在腳下,并不在書本上。
那些被本質迷惑而畏手畏腳的人,大多不傻,往往還有些智性,但也正因如此才會懦弱——被經驗所綁架,而失去了自己的核。
而那些掠過本質,斗膽投身于現象的人,大多更能體會命運的偶然性,世事的不公開,不懼怕面對一切不確定。
世間隱藏著一個真相:世界是欺軟怕硬的,過度掣肘于外界經驗,便易失去自己的風格;越是把自己做到底,世界則處處為你開道,后世者排隊為你寫成功案例。
前幾天在微博寫下一段話:同樣是干一件事,有一種人會設想出種種不利條件,然后問:我們能做到嗎?另一種人先想到的是:好啊,我們去做吧!以前我覺得第一種人會贏,現在我覺得第二種人贏的可能性更大。
要想做成一件事情,意志力比“聰明”重要太多。
大概是漸漸褪去了那一層理想主義的書卷氣,不再精英主義地尋找智性的匹配,而開始欣賞那些世俗、簡單、勇猛、甚至有些傻氣的人。
我喜歡跟他們做朋友,聽他們喜怒哀樂,聽那些熱氣騰騰為了生活而奔忙的種種小事,這讓我覺得真實。并不是每個人都要活成媒體報道中的成功者,那些小門面,小生意,三四個人的小工作室也是真實的個體,同樣寄寓著大大的夢想。
規模并不是最重要的,生生不息的意志力才是。
因為世界的本質,是被【意志】驅動的,而不是【理性】。
這句話或許說得有些主觀了,但在很多事情上是成立的。許多所謂“規律”,大多是事后產品,那是贏家們的sharing故事。每個人在過程里摸爬滾打的時候,誰不是一腳糞一腳泥。
若總想依賴著完美案例去生活,怕是會可悲的。喪失機會不說,最怕變成一個老氣橫秋的理論派。
這就是我一直恐懼的。作為一個喜歡讀書,迷戀形而上的人,最恐成為一個說多于做的人,所以總會把自己推到一個不容退路的位置,一個接一個的環節,一個接一個的角色,一個接一個的任務,刻不容緩。
唯有如此,才能在心底緩一口氣——原來自己多少還是有點執行力的。
3.
這種自我干涉,源于看透了自己是弱點——太“聰明”。
潛意識是明白的,這種“聰明”在害著我。如果不加以控制,它會主宰我的未來,終身軟弱地棲居于可見的格局之中。
所以我一直不害怕所謂“聰明“人,他們的舉止有據可依,有死穴和命門。我只怕那些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那些一門心思不管付出任何都要達到目的的人,那些篤定不已的人。
只有這種人,才能在紊亂狂沙中有所建樹。
因為能從0到1有所建樹的人,大多具備一種素質——盲。
那個把一開始什么都沒有漸漸盤活起來的過程,一定是需要杠桿的,也就是要互相去撬資源。如果你不能騙倒自己,不能渾身有力,不能以點作面,卯著一股勁兒兜下去,而是來來回回全盤打算,查漏補缺,那么一定撬不動任何一方,得不到可以周轉的第一筆資源,最終胎死腹中。
所以很多人說,創業者都是瘋子,無論后來的故事多么光鮮,他們的開端都有著血腥偏執的一面。
這就是世界的真實。
4.
或許,這就是我這一類人的生之尷尬。
能困擾自己的,從來都不是不夠邏輯,不夠周全。這些東西對一個但凡有些工作經驗的人來說都不難,混上一口飯是不成問題的。
但如果想要更多,瓶頸就很明顯了——在已知世界里不管怎么組合歸納都不難,最難的是去開創一個未知的世界。
這也是真正困擾我的:去哪里尋找那個源源不斷的意志力?唯有這個意志,才能驅動你快速試錯、果斷出擊、bold十足地去對賭。
所以人最可貴的,不是理智世故,而是打得破那個看不見的玻璃頂——力量就藏于那個玻璃頂上面。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不顧外界眼光,不怕疼痛,拋下后路去撞開它,做一個有力的傻子。
世界的表殼是由種種道理編織而成,它哄得過聰明人,卻擋不住孩子。
或許我們都有些聰明了,迷戀滄桑,迷戀老成,迷戀那些看起來牛逼哄哄的理論,但最好別這樣,不然真的會喪失力量。
喪,是因為通了。但人如果太通,就軟了。
年輕的時候,最好還是不要。
顏鹵煮:89年白羊B型妞,短篇專欄作者,喜愛挖掘日?,嵥槔锷盥竦男⌒枪?,愿它照亮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