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活一世,只求擁有一個較為美好的晚年時光。
很多人在前半生拼命去付出,就是想為了獲取后半生的福報。所謂“先苦后甜”便是這個道理。
可是,難道說我們在前半生拼命付出了,就一定能夠有好的結果嗎?這,其實是說不準的。因為這世間所有的事兒,都是特別復雜難測的。
就拿我們中年時的人生境遇來說,難道說二十來歲的時候混得好,就能保證四十多歲的時候混得好嗎?
決定四十歲混得怎樣的條件,其實跟四十歲前五年的時光有關。因為這人生,那是一環扣一環的。
而決定我們晚年過得怎樣的,應該是五十歲后的時光。因為五十歲,那是人生的一道關卡,足以讓人邁不過去,甚至跌落在無止境的深淵當中。
相信很多人都想自己的晚年是安穩的,是幸福的,是溫暖的。可是,這世上有很多人,他們還沒有到晚年,就匆匆離去了。
這,便是一種無奈。而那些匆匆離去的人,他們的年紀大多處于50歲到60歲之間。
人到了五十歲,應該算是歷盡千帆了,怎么人們還會過不好后半生的時光呢?這一點,值得我們好好地思考一番。
02
五十歲后,所有的不幸都會來到自己的身邊。
你認為是五十歲的時候壓力大,還是二三十歲剛結婚的時候壓力大呢?
按照常理,我們肯定會這么想,二三十歲的時候,還需要買房買車,背負貸款,孩子出生之后還得養孩子,所有的一切都是從零開始,壓力肯定比五十歲的時候要大。
別看五十歲的人,他們的孩子長大了,房子和車子都有了,其實這個時候的他們,正面臨人生最為危險的時期。
因為一家三代人的壓力,都壓在他們的肩膀上。而他們的身體情況在變差,精神狀況也沒有以前那么好了。于是乎,五十歲的他們,自然就得面臨最為不幸的中暮年人生。
中年剛開始的前十年,一切都走上了正軌。而當這十年過去之后,生活會認為你過得太順了,所以會在這過程中給你設置點困難。
有些人在50歲的時候,莫名其妙地就倒下了。有些幸運的人被搶救醒來之后,才感慨,人到中年還用命換錢,不注重身體,有可能連晚年都無法觸碰。
有些人在50歲的時候,身邊莫名其妙就多出了許多的是非和矛盾。慢慢地,他們就活在了內外交迫的處境當中。
五十歲,的確是一個重要且難以跨越的門檻。
03
晚景是否安穩,由50歲后的生活狀況決定。
50歲后的人生,跟晚年到底有怎樣的關系呢?其實,這是相輔相成的關系。人之五十歲,跟晚年的生活是掛鉤的。
你五十歲后跟家人的關系還行,證明你晚年時跟家人的關系也不會差到哪里去。而要是你五十歲的時候,便跟家人反目為仇,那么你的晚年,不就注定孤苦不堪了嗎?
你五十歲的時候,身體情況雖然變差了,可還是沒有什么大病,那你跨過這個坎之后,你健康的晚年也會如期而至。
可如果你身體健康愈發變差,那你無論做什么,都已經不能讓晚年變得幸福安穩了。因為五十歲后的身體狀況,決定了你未來能夠走到哪一步。
從心理和醫學的角度來看,五十歲的人,他們很容易在極大的壓力中患上心理疾病。而且,巨大的壓力加上愈發不足的精力,這樣的落差,會壓垮這個人的身體。
就像是你所擁有的錢財,不也決定了你晚年是否會過得安穩嗎?
一般來說,晚景是否安穩,這不由某某人決定,而只由你五十歲后的生活狀況決定。
04
人到五十,要做好這幾個準備。
既然晚年的生活由五十歲后的人生決定,那我們該怎么做,才能夠讓自己更好地跨過五十歲這道坎呢?
首先,我們要分清楚輕重,明白自己想做什么,要做什么。然后權衡利弊,一切要以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為主。
第二,便是我們要懂得健康和錢財兩手抓,兩手都要快狠準。不能因為錢財而沒有了健康,不能因為健康而完全失去了錢財。這兩者,我們要找好一個平衡點。
第三,我們調整自己的心態。無論面對什么事兒,都要抱有積極的心態,能夠淡然點,就還是淡然點比較好。因為在壓力面前,唯有人變得淡然,內心才能變得無堅不摧。
最后,我們要珍惜眼前人,把握好眼前事兒。不論我們的未來會怎樣,我們都要珍惜那個相伴在我們身邊的真情人。因為人生有真情人相伴,那足以慰藉此生了。
五十歲這道坎,雖然它會決定我們的晚年過得怎樣,可我們還是要有“盡人事,聽天命”的智慧。該怎樣,就怎樣吧,只要自己做好了,盡力了,無愧于心了,那便足夠了。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