薦書:關于歐洲歷史人文的通識系列,兼談閱讀的系統(tǒng)性

(導讀:以下評薦系列將依次包括《世界小史》、《全球通史》、《羅馬人的故事》叢書、中世紀三部曲之《維京傳奇》《諾曼風云》及《拜占庭帝國》、《神圣羅馬帝國》、《文藝復興的故事》叢書、《教養(yǎng)》、《極簡歐洲史》《歐州風化史》叢書等)

世界歷史大戲,歐洲是戲核之一,是可以串起整部戲的干線。

歐洲,不僅是地理概念,更是人文概念;不僅包括今日的行政疆域,還應包括與之淵源極深的小亞細亞與阿拉伯(中東及北非)。此外,它還深刻影響了印度與非洲大陸,它甚至“創(chuàng)造”了美洲與美國,即使相對獨立的中國和日本,它也曾輸出過決定性影響。

自然,這樣的歐洲,是世界最復雜的角色。看懂他并不容易。

自然,這樣的歐洲,是大戲最精彩的橋段。忽視它也不容易。

則從通識角度,如何較全面的了解TA?

選擇一些經(jīng)典、易讀、有趣的書,當是最便捷的方法吧。

其中,選擇的“系統(tǒng)性”很重要。

一般的邏輯,由簡入繁。先看簡史、通史,再聚焦某一時期、某一主題。

但是,“簡”并不意味著“易”。比如《極簡歐洲史》

作者澳洲學者約翰.赫斯特(John.Hirst)。臺灣席玉蘋譯。(插句題外話,單看“揭橥、扦格”等習慣性譯詞,臺灣某方面的軟環(huán)境可見一斑)

優(yōu)秀的作品,越簡單,越見功力。本書僅篇章結構已顯作者格局。薄薄一本小書,四兩撥千斤,甫一出版便風行世界。

但是,極簡,盡管旨在普及,卻仍然意味著,作者假定讀者是有一定常識前提的。并且,就此書看,這個常識要求并不低:至少需要知道歐洲經(jīng)歷了那些可以顯著分割的時期,明白一些概念的含義及關系,比如羅馬共和與羅馬帝國、神圣羅馬帝國與拜占庭帝國、中世紀與文藝復興及宗教改革、光榮革命與啟蒙運動及大革命等。

或許還要進一步:看到加洛林王朝、霍亨斯陶芬王朝、都鐸王朝、哈布斯堡家族等,不會受中國朝代更替固有印象的影響;看到查士丁尼大帝、卡爾大帝、克努特大帝、腓特烈大帝等,知道他們各自大致的時空位置;看到日耳曼、維京、諾曼、哥特、高盧、倫巴第等,知道彼此大致的關系以及曾經(jīng)同樣作為與羅馬人相區(qū)別的種族概念;看到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圣公會、清教,以及英諾森、切薩雷、路德、加爾文等,也不會把他們看作“人民內部矛盾”而不知胡斯戰(zhàn)爭和三十年戰(zhàn)爭;看到拿破侖給自己加冕的那副名畫,不會體會不到這一行為背后隱含的上千年政教恩怨的沉重。

若非如此,看《極簡歐洲史》未必能體會作者構思之妙。并且,因為它顛覆了一般按時間先后、由局部到整體的閱讀習慣,那些獨到的整體邏輯以及三因素模型,反而令人有些突兀的感覺。

因此,與其把《極簡歐洲史》當作入門書,不如把它當作系統(tǒng)閱讀相關書籍后的提挈、點睛者。在閱讀順序上,把它放在最后或更有豁然開朗之效。

那么,更適合的、有趣的、簡明的入門書有沒有呢?

推薦《世界小史》。吳秀杰譯。

雖說是世界史,但是此書80%以上的內容是歐洲史。如此畸高的比例固然有作者的屬地原因,但也反映歐洲史在世界史中的影響力。

作者奧地利學者恩斯特.貢布里希(ErnstH.Gombrich)。此翁更加聞名于世、開宗立派的著作是《藝術的故事》。但是,就這本寫于青年時期的小史而言,將出現(xiàn)在讀者印象里的,不是刻板的宗師,卻像隔壁有趣的鄰居。

他幽默而不喧鬧,肚里有貨又很隨和。他不絮叨陳年舊史,而是跟你以及你的孩子聊“童話”故事。——這本書的寫作對象,最初設定為兒童。而他寫的每一章節(jié)總是首先念給坐在草地上微笑著看著他的新婚妻子。

那些愉快的周末,那些比英語堅硬的德語發(fā)音,那來自新婚妻子的欣賞目光,那些在她面前按捺不住又略帶羞澀的表現(xiàn)、期待以及暗暗自得。所有這些韶華時光的浪漫,都將在字里行間彌漫,使得讀者獲取智識的過程與輸出者同樣的愉快、愜意。

這本小史非常適合作為走近歐洲的第一本書。

故事性與趣味性是它顯著的特點,所謂深意與啟迪,大都不著痕跡的融入一系列傳奇“故事”中。總是時不時出現(xiàn)的一種謙和的調侃式語氣,會透露出有節(jié)制的褒貶傾向,但更多的是寬容(另有一針見血的語言風格可見下文介紹的《教養(yǎng)》一書)

對于歷史的演繹流暢自然,既反映不同的時代,又沒有蒼白的年代數(shù)字不斷冒出來冷卻讀者的熱情。有分寸的感性文字,讓繁多又易混淆的人物,重新以一種高辨識度、有親和力的形象被逐個拎到面前,像是跟著他一起搬到了隔壁。

總之,看過此書,不僅對歐洲有了印象,更重要的,有了興趣。

然后,藉著興趣,趁熱打鐵,來看《全球通史》。

是希臘裔美國學者勒芬·斯塔夫羅斯·斯塔夫里阿諾斯(Leften. Stavros. Stavrianos)的代表作,公認的經(jīng)典,影響深遠。并且,符合本文推薦原則:雖學術專著,卻通俗易懂。

如果把《世界小史》看作“站在歐洲看世界”,那么《全球通史》則是“站在高空看世界”。相對于《世界小史》過于側重歐洲的內部,《全球通史》雖然仍把歐洲置于觀察的重心,但卻將其置于更廣闊的時空背景中予以觀察、理解。它把沉浸于《世界小史》那些精彩的、但相對孤立的故事中的讀者拉出來,引導采用更具關聯(lián)性、系統(tǒng)性的思維去認識這個復雜的區(qū)域。畢竟,如前所說,歐洲的特點即是對內對外復雜的關聯(lián)關系。——本書著眼點之一,便是在于一個啟發(fā)性的觀點:是歐洲,把全球各自孤立發(fā)展的地區(qū)聯(lián)系起來,引導了全球化的發(fā)展趨勢。

《全球通史》不是歷史故事集,趣味性自然不是重點,但是智慧的思辨同樣會引起興趣。猶如茶和葡萄酒,適合多看、細品,每每總會有更細分的領悟。(對于喜好理性分析多于感性描述的讀者,下文將會介紹《神圣羅馬帝國》的文字風格、以及典型的翻譯體味道,可能更合口味)

看過以上兩書,對于歐洲的前世今生,有了兼具感性和理性的認識,并且是從世界大背景下的觀察。由此形成較清晰的脈絡、框架。更重要的,建立起關聯(lián)性、系統(tǒng)性的思維模式。

至此,可以做個簡要的歸納梳理了。

歐洲的大脈絡,可由古典時代、中世紀、近代、現(xiàn)當代等四階段銜接遞進。

歐洲文明發(fā)軔于古希臘城邦。從雅典民主到希波戰(zhàn)爭,再到伯羅奔尼撒戰(zhàn)爭,古希臘的時代雖短但是精神文化長存不朽。此后經(jīng)過更短暫的馬其頓帝國,羅馬人崛起。從西庇阿到凱撒,從羅馬共和到羅馬帝國,羅馬人接管了亞歷山大的希臘化遺產(chǎn),并接受了希臘文化的洗禮。古希臘古羅馬融為一體,直到基督教勃興,西羅馬滅亡。

此后進入中世紀,東西各自演進。在東部,拜占庭帝國得以延續(xù)帝國模式和古典文化,直到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亡。在西部,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反而給了基督教統(tǒng)領西方世界的機會,統(tǒng)一的教權開始與分散的封建王權分庭抗禮、爭權奪利,并孕育出神圣羅馬帝國這樣的怪胎。它一邊內部混亂不堪,一邊與東方拜占庭征伐不斷。期間還經(jīng)歷了維京人及其后裔諾曼人稱霸的數(shù)個世紀。總之,從西羅馬帝國滅亡到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西歐的中世紀,就是各種大大小小的封建領國與家族王朝,于無所不在的基督陰影籠罩之下,在碎補丁拼就的西歐地圖上上演的糾纏不清、齷齪不斷的家族及婚姻政治肥皂劇。

再往后,就是啟蒙與革命的近代了。

英國的光榮革命確定君主立憲并促成工業(yè)革命,且意外的為美國獨立提供了實證理論支持。法國的啟蒙運動與大革命廢除了君主制,并經(jīng)過非典型皇帝拿破侖對于激進革命統(tǒng)治的糾偏與中和,法國最終在激蕩中找到平衡,為成就徹底的民主國家積累了慘痛而寶貴的經(jīng)驗。而直到一戰(zhàn)前不久,“德國”與“意大利”才以統(tǒng)一的國家名詞出現(xiàn)在歐洲的歷史中。這之前的兩塊土地上,仍然是封建領主林立、宗教派系酣斗的漩渦中心。長期的分裂散亂,使他們力量薄弱而總是處于統(tǒng)一強大的法國鄰居威脅和剝削之下,因此進一步加重的落后與貧苦,使得社會各個階層有了希冀統(tǒng)一政權帶領大家走出困境的共識。但是,也給了極端專制思想可乘之機。無論是俾斯麥、希特勒還是墨索里尼,他們的出現(xiàn)有著相似的時代背景。

然后就是二戰(zhàn),然后就是人們熟悉的這個現(xiàn)代世界。毋庸贅言。

梳理出以上的框架坐標,接下來,可以將視角聚攏,依次看一看那些主要的、更詳盡的“斷代史”了。

由簡入繁,不妨從一位寫史者的話開始:

“我一直相信,神靈棲息于瑣碎之中。所以,迄今為止,哪怕是一次,我也拒絕撰寫所謂‘一冊書通曉世界史’‘簡明西方史’之類的書籍。因為我認為要描繪出歷史這樣一個復雜的人類世界,快速地總結是不可能逼近歷史真相的。而且,最最重要的是,簡單的歸納是對努力生存于那個時代的人們的不敬。”她還說:“真理就存在于細節(jié)之中”……“我的態(tài)度是至死也不會改變的。”

是不是偏激了?照這么說,前面推薦的三位老先生豈不是江湖……

有幸者,世界的美好正在于多元。

同樣的歷史,不同的人來講述、不同的方法來解讀,自是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風流。但只經(jīng)得起時間檢驗的,即便互不認同的方法甚至對立的觀點,成就的結果卻無一不是精彩。而對于讀者,得以從多元的立場來體驗并對比印證,何樂而不為呢?

對文藝復興感興趣者,可能已猜出上面的話出自哪里。

有請鹽野先生。

一個日本人,懷著一顆羅馬心。生于1937年的鹽野七生,與生于1737年的愛德華.吉本剛好相距200年。15冊《羅馬人的故事》與6卷《羅馬帝國衰亡史》交相輝映。而鹽野的風格,更加親民。

如果說中國是逝去的春秋、夢中的漢唐,那么,了解歐洲,必先回溯到希臘羅馬。古希臘與古羅馬,是成就歐洲古典文明的一體兩面。尤其到了羅馬帝國時代,合而為一,羅馬帝國成為希臘化的羅馬,同時也是羅馬化的希臘。

鹽野與吉本的著墨重點不約而同放在帝國時代,也許在他們看來,理解歐洲,羅馬帝國是最不可或缺的階段。

雖然同樣的卷帙浩繁,鹽野的書卻并非如吉本一樣具有全方位考察大歷史的恢宏氣氛。她的書,焦點更多指向具體的人,是人的列傳。她堅持的細致,不折不扣反映在其對人之行為的解讀。或許在她看來,把人看清楚,那么所有由人創(chuàng)造的歷史以及以人為中心的方方面面,自然隨之明朗。這可能算是“真理存在于細節(jié)”的含義之一吧。

鹽野強調細節(jié),即使膚淺的理解為其為女性的細膩所做的辯護,但是這種辯護本身,中氣十足,鋒芒畢露而毫不掩飾。此種性格反映在其文字中,那筆下的人物也無一不是個性鮮明的歷史存在(此一特點,在鹽野的文藝復興系列中體現(xiàn)的同樣明顯)。是故,看《羅馬人的故事》,如同看白話羅馬版的《史記》。——說到西方版的《史記》,或許《希臘羅馬名人傳》更具對等的地位,但是,說實話,讀15冊《故事》,比啃三厚本《名人傳》,要流暢的多。

《羅馬人的故事》雖然從羅馬誕生一直寫到1453年東羅馬滅亡,但是90%以上的內容結束于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接下來的歐洲,進入中世紀,西歐與東歐,可以“花開兩朵,各表一枝”了。

中世紀的西歐(包括開始登上歷史舞臺的北歐),推薦《維京傳奇》、《諾曼風云》、《神圣羅馬帝國》以及依舊是鹽野七生的《文藝復興的故事》系列7冊。

中世紀的東歐,則推薦《拜占庭帝國》

以上推薦的原則依舊是經(jīng)典、易讀、有趣。

其中,《維京傳奇》、《諾曼風云》及《拜占庭帝國》出自美國學者拉爾斯·布朗沃思 (Lars Brownworth)所著“歐洲中世紀三部曲”暢銷系列。《神圣羅馬帝國》則是英國學者詹姆斯·布萊斯(James Bryce, 1st Viscount Bryce)的成名作。

鹽野的作品自不必再說,7冊書僅看書名就能引起足夠的興趣。文藝復興作為整個中世紀最著名的華彩,由鹽野先生來演奏,品質有保障。

布朗沃思的中世紀三部曲以敘事為主,風格感性而不失嚴謹。其中,針對中世紀的歐洲,前兩冊以別出心裁的視角切入觀察,跟隨維京人,沿著北歐海盜船的傳奇航線遍覽中世紀的歐陸與島域。期間,中世紀著名的王朝與家族、皇室與教廷都將隨之悉數(shù)亮相,讀者的興致與好奇心都不會落空。后一冊則給予總是處于大眾視線焦點之外的拜占庭帝國以充分的尊重。針對拜占庭帝國在歐洲文明得以保存以及古典文化得以延續(xù)方面所起的關鍵作用,以及帝國自身政經(jīng)社會發(fā)展所取得的成就,《拜占庭帝國》都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論述。

類似《全球通史》之于《世界小史》的關系,《神圣羅馬帝國》可以看作上面兩位之系列書籍的進階篇。看了中世紀的傳奇故事,聽了文藝復興的華彩樂章,如果還意猶未盡,則可以感受一下詹姆斯·布萊斯的“純粹理性分析”。

通篇縝密的邏輯評析,略顯隱晦的修辭與用典,以及為了嚴謹而采用的多定語句式,再加上典型的“后置定語或倒裝式”翻譯體,實在與本文關于“易讀”、“普及”的原則不夠和諧。但是,一方面,“經(jīng)典”已被時間證明無疑;另一方面,以綿延1000年、最能反映中世紀政教關系這一突出主題的神圣羅馬帝國為重心來系統(tǒng)理解中世紀,此書提供了優(yōu)質版本。

把《神圣羅馬帝國》全部讀完,需要一些耐心,如果因此使興趣受到損害而需要修復,那么,不妨穿插閱讀另一本書:《教養(yǎng)》(或譯作《歐洲:一堂豐富的人文課》)。作者德國學者迪特里希.施萬尼茨(Dietrich Schwanitz),此公調制的幽默、犀利以及選材、配料之豐富,猶如重慶火鍋一樣夠味兒。

他像煉成九陰真經(jīng)的老頑童,于天下武功,一通百通。從歐洲文明誕生直至當今世紀,其中無論歷史、文學、美術、音樂,還是哲學、物理學、民俗、語言、兩性等等,他信手一揮,招招不離要害,招招戳中笑點。(內地版譯作《歐洲:一堂豐富的人文課》或重在此意)

僅僅一冊書,要做到如此全面又不流于空洞膚淺,那么,其內容只能是:全部干貨

如果你有自我教育的誠意,那么它的很多專題和橋段都會讓你靈光乍現(xiàn)、記憶深刻。如果你有抄近路提升修養(yǎng)的需求,那么它就是高品質的速成教材、頂級的裝B寶典。(臺版譯作《教養(yǎng)》或有此意)

對于此書,如果你相信它說的,那你就是它刺激的對象;如果不相信,則是它鄙視的對象。

總之,在它面前,在“歐洲”面前,不妨做個安靜的學生。

至此,關于歐洲的書籍推薦大致如此。至此,可以回頭看看《極簡歐洲史》了,必會有更多意外的收獲。

最后,對于居然看完這不咸不淡、羅里吧嗦文字的朋友,送上我最誠摯的謝意和歉意!卿等不失八九十年代極簡主義錄像廳守夜君子之遺風,午夜的彩蛋絕不能辜負VIP的情義。在此,謹向諸君推出專屬之“另類歐洲”——三冊《歐洲風化史》,愛德華·摩根·福斯特( Edward Morgan Forster)微距鏡頭精工鉅獻。

也是德國人,品質杠杠滴。

至于內容,不宜劇透,只想說,那些所謂的愛情動作片,其實尚有巨大的的發(fā)展?jié)摿Α?/p>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xiàn)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28,030評論 6 531
  • 序言:濱河連續(xù)發(fā)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xiàn)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fā)現(xiàn)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8,310評論 3 415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5,951評論 0 37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jīng)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2,796評論 1 309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1,566評論 6 407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fā)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055評論 1 322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142評論 3 440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2,303評論 0 288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shù)厝嗽跇淞掷锇l(fā)現(xiàn)了一具尸體,經(jīng)...
    沈念sama閱讀 48,799評論 1 333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0,683評論 3 354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fā)現(xiàn)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fā)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2,899評論 1 369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8,409評論 5 358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fā)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huán)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135評論 3 34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4,520評論 0 26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jiān)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757評論 1 282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1,528評論 3 390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7,844評論 2 372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無題 作者:吳華錦 心無涯,何處露芳華?獨去樂,滿江雨落滴灑。苦行舟,形容消瘦。 平生熱望皆飄散,轉眼迷蹤不可知。...
    華錦閱讀 290評論 0 0
  • 經(jīng)常想,我們很多人做事之所以會失敗或許正因為我們害怕會失敗。因為心中的恐懼,不敢去追逐成功。看到一個女生,心有好感...
    上河傳說閱讀 359評論 0 2
  • 今天單位群里同事們聊天,突然看到一位老師詢問某個女老師的情況。 淋巴瘤。在積極的做化療。她才30多歲,去年剛生了第...
    wuli迪迪迪閱讀 196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