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好朋友之間偶爾談論生活,聊到他人乃人之常情。 有一次朋友聚餐,大家聊起了一個許久未見的朋友,過去他常與我們聯系,可到了后期卻鮮少出現在聚會中。
一朋友談及那久許未見的人,說感覺他老是在朋友圈炫耀,不是曬新發型,就是曬朋友。
聊的熱絡之時,另一朋友不經意間說出了那被稱為“曬”之人的現狀,這時我們才知道原來那與我們失去聯系的朋友已經創業成功,一舉成為了新貴,而所結交之人非富即貴。在我們看來的炫耀之舉,其實也不過是他人的正常生活。
我們對他的主觀評價一下子成了一種仇富心理的體現。 我相信你也遇到過類似的看別人朋友圈然后產生主觀印象的時候吧。
后來反思了一下,覺得我曾經做法都太主觀,對于不熟悉他人現狀的我們,貌似也沒有這種權利去評價他人的生活。
意識到這一錯誤的我,自此以后就不愿再參與和我無關的人的生活。 心得大一點,格局得大一點,做人不能太較真,與自己無關的生活還是不多管閑事,過好自己的人生比較好。
2
這些年微信盛行,朋友圈成了紀錄我們自己生活以及了解他人生活的一個途徑。 許多人在討論當朋友圈人數增加時,是否還該展示自己的生活。因為當你的朋友圈子的擴大,你不能夠保證你所發的朋友圈是會收到贊美還是背后的議論紛紛。
人都會希望展示自己生活美好的一面給他人,沒有人會喜歡一直發自己落魄的囧樣,所以在朋友圈見到的一部分人,多少都會與現實中有差距。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那磨皮加美白的自拍,那45度的尖下巴,美的不像真人。
從朋友圈里,我們看到了這個人的一部分,是他最想展示給我們的那部分。無論是幽默,還是富貴,還是精彩的生活。
倘若你剛好就是一個看不慣他人分享狀態的人,我勸你把那個你覺得曬的人拉黑吧。反正他發什么都會影響到你,你那么在意他,讓你產生不良的情緒,那就不看吧。
3
其實呀,朋友圈就是每個人的生活小舞臺,也可以說是一個個人品牌,從朋友圈可以認識這個人,形成一個初步的印象。
許多國際大公司會有意去調查一個人的朋友圈來了解這個人,因此透過朋友圈,我們可以認識這個人,但是深交還是選擇在平時生活中相處比較好。
同時,朋友圈也是你人際關系的另一個寫照,當你加的朋友愿意為你點一個贊,那么說明他依然愿意看你的朋友圈。
現實生活中,大家都可能戴著面具去交往,即使不喜歡也不會當面表現出來,假如一個人平時假裝于你熱絡至極,而從來不點你贊,甚至在你發完朋友圈以后點上一條朋友的贊,那你就必須意識到其實你在他人心中沒那么重要,于是你倆的親密程度你就需要考慮清楚了。
所以偶爾發一下朋友圈讓他人了解你,也讓你知道與他人的人際關系,是一個很好的探測儀。
4
關于如何看待朋友圈這一東西,我的觀點如下: 看不慣他人發朋友圈的朋友,心放寬點,不想看別人的朋友圈,就拉黑,免得浪費流量的同時還情緒不好。
經常發票圈的可以知道一下,你并沒有那么多觀眾,所以不需事無巨細全發;
被人厭惡發朋友圈的朋友,請明白活著總有你看不慣的人,也有看不慣你的人,你又不是人民幣,再說了,人民幣都還有人不喜歡的呢。
朋友圈這個展示的空間,抉擇權在你,紀錄生活中對你有意義的事。 讓人了解你其中一面。你不展示你生活的一部分,怎么會有人知道你是個什么樣的人?
再說了,我們都必須明白你的人生和他人無關,他人的人生也與我們無關,人這一輩子,在意的人也就那么幾個,在意你的人也只有這么幾個,
要記住一句話:沒有多少人是真心希望你好的。
讓我們都學著在朋友圈呈現一個情緒穩定、生活豐富的形象,變得愈加成熟。喜歡和你做朋友,你發什么我都喜歡;不喜歡和你做朋友,你點人家贊,我都想罵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