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事物的發(fā)展規(guī)律是相似的,都是以量變而達到質(zhì)變的,所以運用到自己的身上,就是要在量的方面下功夫。
你學習不成,是因為你的學習的量還不夠,當量達到了那個程度,才會有質(zhì)變的可能。
寫作不好是因為寫得少了,身體不行是因為運動的少了,寫字速度慢是因為寫的少了......
但要注意的是,所謂的量是有效的量,有些人對于量的理解有偏差,一味的以為量就是簡單的堆砌,其實不然,如果你在積累量的時候僅僅是完成任務(wù),并沒有動腦子仔細研究,那么就算那個量遠遠超過了,也沒有什么用。這就是,有些人學了很多年的英語,最后連簡單的問候語也說不上,學了多年的語文與寫作,最終還是不會說不會寫。這里就缺了總結(jié)與反思,缺少了動腦子的環(huán)節(jié),這個量變就不會達到質(zhì)變。
一萬小時理論也是說的這個道理,并不是說干什么事情只要花一萬小時就可以做成,而是一萬小時的有效時間。
了解了這些,我們個人成長就有方向了。
想要增長閱歷,無非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閱無數(shù)人。
并且,讀書、游歷、閱人并不是單一的獨立事件,是可以并行的。
讀好書、交好友、多游歷,閱歷就會自然而然的上去了。
在量變上下功夫,就要要求自己珍惜自己的注意力,把時間用在做正確的事情上面。
所以,最后 終歸一點,就是珍惜時間,珍惜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