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是由騰訊公司于2011年一月推出的一款即時通訊軟件,然后逐步普及的,真正意義上的大規模普及則更接近于2012年至2013年期間。
微信的使用普及到什么程度我不太關心,第一次驚到我是在景區的遭遇。
不管是出門在外還是在家生活,我都習慣性在錢包里放一些零錢以備不時之需。
記得在杭州結束當天的行程回酒店的路上,一個化緣的和尚(真假有待考量)迎面站在我的面前雙手合十:“額彌陀福……”
出門在外圖個吉利,咱也不辨別真假,打開包包準備給點零錢,比我速度更快的和尚迅速從脖子上掛著的佛珠下面,熟練地拽出一個二維碼雙手合適遞到我的面前,那一刻真的驚到我了:我們小地方還有很多人習慣現金支付呢!
我在震驚中掃碼了自己的心意,感慨萬千:微信普及到這樣的程度?
我自己哪一年使用微信的已經記不清楚,但微信的普及確確實實便利了我的生活。
交流
小時候女兒在奶奶家借讀,我們之間的交流只能借助于座機,那時候還有座機費,通話費用也高。每次和孩子交流都要算孩子在家的時間,而孩子找我們往往“滴”一聲掛斷,我們再撥回去,通話都算計時間。
孩子讀高中的時候智能機已經普及,和孩子交流更多的是通過發短信,起碼不受時間的限制。
孩子到外地上大學時,擔心外地花費貴,我們還特意把家里座機捆綁的手機給孩子帶上,通話雙向都不收費。
隨著時代的發展,孩子上大學以后微信慢慢普及,但是套餐的流量很少那點流量只能發文字,文字輸出比編輯短信更實惠,也更方便。
長途費貴,每次打長途電話都算計時間,后來家庭wife的開通,微信通話要么語音,要么視頻暢通無阻,再也不會考試時間的問題。
即便不在家里,手機套餐綁定的流量足以滿足生活的需要,即便語音或者視頻通話都不是問題。
微信群分組管理,更方便和合適的人交流。
支付
以前出門錢包是標配,整錢、零錢整齊歸位,帶大量現金安全系數是首選考慮的問題。
記得有一年先生去寧夏出差給單位接種畜,身上帶著大量現金,為保證安全特意買了一件軍用馬甲,裝好現金還用別針把每個口袋加固一下,然后提一個破爛提包擋在胸前,一路上都不敢打盹,出差堪比逃難。
2009年回老家帶著銀行卡,到家后再去銀行取現金手續費賊高。回程請同學幫忙買票,拿車票時還得提前準備好現金,真的不方便。
可是微信支付開始后,不但商場、服裝店購物支付便利,去菜店也暢通無阻。
特別是以前朋友聚會,關系好的搶著支付,服務員都不知道該接誰的錢。而現在只要有心,找個借口到前臺一切都不是問題。
以前給晚輩發壓歲錢,提前到銀行換好新錢,見面遞到孩子們手里,現在孩子們更喜歡紅包。
上個春節我和先生各自給了上大學的侄子壓歲錢,接到錢侄子很禮貌:“謝謝二媽,謝謝二伯。”
轉過頭侄子就對我講:“二媽,這些現金不方便咱倆換一下吧,我把現金給你,你給我轉回來。”
過年過節的時候,親人們在家庭群里發紅包、搶紅包,增進感情又活躍了節日的氣氛。
閱讀
微信訂閱號上我關注一些公眾號閑暇時閱讀他們的作品,遇到合適的文章及時收藏再慢慢閱讀。
尤其是《最人物》是我常常瀏覽的內容,在那里可以了解一些平時不方便了解的人物事跡。
寫作
剛開始寫作的時候,我還不會收集圖片,唯一學會的途徑就是把圖片發到文件傳輸助手,借助它再把圖片添加到圖片管理,用這個笨辦法順利完成各個平臺文字的插圖工作。
微信的興起方便了我們彼此的生活,交流暢通無阻,支付便捷,還方便閱讀,對于我這個文字愛好者借助文件傳輸助手,給我的寫作增磚添瓦。
隨著網絡的發達,我相信微信還會有更人性化、更便捷、更實用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