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視角
觀察:切換不同的視角用盡各種方式去看同一件東西
材質、造型/幾何、裝飾/風格/氣質、工藝、用途
抽象藝術大師康定斯基
《論藝術中的精神》、《點、線、面》
還原法,把事物拆分剖析
明暗雙線劇情
蘇東坡八面受敵讀書法
2、層次
隱藏知識,如何破解/隱藏
斯坦福大學的航空工程學專家沃爾特·文森蒂
描述性知識(descriptive):描述事物本來面目的知識
規定性知識(prescriptive):實現某種規定或者標準所需要的知識
現實世界難以象數學那樣用演繹法統領,更像組合式樂高積木
布萊恩·阿瑟在《技術的本質》
一個整體可以逐次切分成多個不同的層次,每一層都包含了若干個模塊
理解系統的各個層次,穿梭不同層次
中間層次的高頻模塊
英語的句型
廚藝的醬汁
建筑的原型
知識-知識、知識-現實、知識-問題之間的聯結才是有價值的
學習要沉浸在大量范例中,跨層次觀察,提煉重復的子結構
老師要兼顧全體學生、時間受限,只能追求平均效果,深度廣度欠缺
3、組合
硬技能:構成性,基本組成要件
軟技能:組織性,調用和組合
蛋白質-DNA,硬件-軟件,畫功-表現風格,
星巴克四套色系x三套家具樣式
抖音視頻x特效x音樂
筆畫-字-章法
工具是人的能力杠桿
極致的精細度
說話:內容+形式,說什么+怎么說
PREP vs 先抑后揚,邏輯 vs 效果
4、限制
限制條件:激發創造、縮小范圍、提供線索
question,problem和puzzle,待確認
托馬斯·庫恩《科學革命的結構》
5、進化
人的適應能力體現在能否用不斷變換的新方式來做好一件事
發明-有用 vs 基因變異-環境選擇
達爾文《物種起源》
創新適應市場的兩個阻力:習慣,風險
生物演化:隨機,文明演進:設計
技術演化不存在生殖隔離,遠距離遷移、大范圍雜交、組合進化
技術演化能夠使用更多的能源和信息
規則-事件,進化論-生物界
編碼系統,語言與DNA是脫鉤的
生物演化 << 文化演進 << 技術進步
6、遷移
與原生場景脫鉤,發現通用結構
行的本質是一連串可執行的操作,且不以掌握繁復的知識為前提。
如果說理論知識是這個世界的深層運行規則的話,那么各種可執行的操作序列就是現代社會的骨架。
在現代社會,一個人最有效的學習方法是什么樣的?
如何把一件事做完美?
7、循環
A與B的來回作用構成了循環的最簡模式,正循環
囤積-某次整理中被拋棄
獲取、理解、融合、應用
范例循環:吸收、構造、對比
刻意練習理論的提出者、心理學家埃里克森(Anders Ericsson):
心理表征是一種與我們大腦正在思考的某個物體、某個觀點、某些信息或者任何事物相對應的心理結構,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
deliberate practice 精深練習
1、具有明確的、具體的目標;
2、專注,全身心的投入;
3、能獲得及時的反饋;
4、努力突破舒適區,尋求有難度的挑戰。
守破離
治藝要先作繭自縛,次蛻化,然后破繭傳代
書法家費新:習字的三個階段:專一、廣博和脫化
作家汪曾祺《談風格》:摹仿、擺脫、自成一家
德雷福斯技能習得模型(Dreyfus model of skill acquisition)
8、完美
最基本的要求是穩定性
學習不僅是學習,也是探索,是創造,是設計。
1、能關聯到比較豐富的素材庫,可以從中模仿和借鑒
2、需要包括生成式的內容
3、循序漸進
4、善用對比、反饋和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