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和幾個女友午后閑聊,談起年紀漸長的壞處。
三兒訴苦,最怕手頭忙著事,收到別人的微信,本想忙完再回,等再想起來已經是幾天后了。
支支附和,聽到單位新來的小姑娘小伙子叫自己姐,心里就想翻十八個白眼,也不知是對歲月還是對對方的滿臉膠原蛋白不滿。
我說,以前通宵看小說,第二天依然神采奕奕,現在超過十二點睡覺,就得全天耷拉著眼皮,渾渾噩噩將一天苦撐過去。
總結出的其他癥狀還包括:對時間的感知越來越遲鈍,25歲比17歲足足短了一半;開始關心保健品,比如葡萄籽可以抗氧化、燕窩要用燉盅來燉、膝蓋疼了得吃點維骨力;學會用筆和紙代替記憶力;就連以前煩惱的青春痘,也已經變成了眼角的細紋和偶爾冒出的白發,時不時讓人抓狂。
一群奔往三十的女人聊著離開青春的體驗,說到切身體會處激動地拍著桌子大叫對對對,然后會心的笑起來,眼角的皺紋又深了一點。
這些癥狀有人起了個委婉的名字,叫做——初老癥。
其實,初老的感覺是在某一個瞬間切實感知的。年輕的時候,冬天胖一點也不怕,夏天自然又會瘦下去,就像春去秋來這種自然規律一樣可靠。可總有一天,你會遇到一個叫做代謝率下降的事件,隨后你會發現,即便烈日炎炎,你的肚子也不像往日那般平坦,肉仍然墜在四周,形體又向圓錐體靠近一步。
恭喜你,你不再年輕了。
八九年前,光想到這樣的場景,就要被嚇破膽了吧。那時候才十七八歲,穿白襯衫牛仔褲吃好吃的冷飲,父母身體安康,不知賺錢艱辛,唯一的困擾就是隔壁班的男生還沒有愛上自己。而現在,你若再遞給我一只雪糕,咬上兩口就覺得涼氣逼人,不敢造次。
可是,在這個微風和煦的下午,我們這些眼角帶著細紋的女人坐在桌前聊著這種殘酷的話題,好像,也不算絕望。
2
單位里有一個很特別的女同事,四十多歲,是不服老的代表。穿十八歲的衣服,帶大蝴蝶結發卡、講起話來自稱寶寶。如果你有幸參觀過她的朋友圈,就會發現成分簡單,大多是九宮格自拍,以及年輕時的老照片,還會不停的問大家:我好像沒有老多少吧?
這樣的人當然也有她的可愛之處,可是相比而言,我更喜歡另一位姐姐,穿得體的衣服,化恰到好處的妝容,講起話來溫柔又有力量。記得有一次在電梯里遇到,我見她面容憔悴,便問及原因。她說公公生病,昨夜送到醫院搶救,故一宿未合眼。可是,即便如此,我仍然見她從容優雅,耳邊沒有一絲亂發。
歲月給她帶來皺紋,也給她帶來成熟的魅力。
我總覺得,人吶,到什么年齡,就應當做什么年齡的事情。不是放棄美麗的權利,而是不要再做十八歲的裝扮,讓自己陷在舍不得放手的窘迫和尷尬里。
三十歲的人就要理直氣壯的三十歲啊,和十年前相比更加成熟懂事、經濟獨立,看中一件衣服立刻包起來刷卡,也不會被男生騙到痛哭流涕。二十歲的時候,少男少女們都一窩蜂去鉆營小情小愛,哪還有精力好好愛自己。
3
陶淵明在《桃花源記》里寫道: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
我們的人生,不也正是如此?
起初處處束縛、屢屢碰壁,直到有一天,看到以前喜歡過的人,你想,天吶,我怎么會喜歡過他?直到有一天,想起當年糾結許久的問題,你發現,已經有了隨手解決的能力。有了眼界和閱歷,于是,豁然開朗。
從此不再是稚嫩的少年,而是值得信賴的成年人。
嘗到了經濟獨立、人格獨立的好處。
明白了諸多人生指南:
例如情緒真的會影響身體健康指標,心臟、肝臟、內分泌都仰賴于好心情,生氣的時候再不歇斯底里,立刻去看場電影、跑步跳舞、嘗試下廚,能掌控情緒的人才有資格長命百歲。
例如職場女強人的夢想未必比家庭主婦高貴,懂得尊重每個人的想法,不輕易妄論別人的生活,對他人寬容,對自己亦同。
例如知道睡前泡腳有益健康、對外賣敬而遠之、餓的時候能照顧好自己的胃、戒熬夜戒宵夜戒一切對身體有害的不良嗜好,不為其他,但求身體舒適。
誰都會老去,就像誰都有過十八歲一樣。前者不值得悲痛,后者也無需羨慕。
不同的是,你是否成為了那個,你年輕時所仰望、所敬佩、所依賴的成年人呢?
祝愿被歲月推著前進的你們,有與年齡相對等的勇氣、有與白發相匹配的能力、在皺紋的淺溝里足夠坦然、足夠睿智、足夠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