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跟進
2017年春節剛過,教體局安維武局長即在工作群里宣傳了“滬江互+美麗鄉村小學”,并號召村小跟進,解決義務教育均衡問題。大泉溝學校韓進學校長積極響應,讓全校教師都加入了“2017美麗鄉村小學實驗學校”微信群,從而開啟了大泉溝學校的“美麗鄉村小學”網絡公益課堂之路,也開始了大泉溝學校實踐互聯網+教育之路的思考。
二、初踐
首先,韓進學校長非常重視在學校內部進行宣傳。他將工作群里安局長的宣傳文章逐一轉發至學校每一位老師,并要求認真學習。而后又在學校工作群里提出具體要求,引導全校教師展開討論,及至開校,全校教師對“滬江互+美麗鄉村小學”項目已經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
2017年3月1日晚間,大泉溝學校積極組織教師全員參與滬江“2017美麗鄉村小學”實時互動教育平臺舉辦的教師介入網絡培訓課。為學校參與網絡課堂奠定技術基礎。
3月4日,學校專門召開校委會,對推進滬江互+進入學校課堂進行研討。最后形成具體實施跟進實施“滬江互+美麗鄉村小學”網絡課堂決定,將此項工作納入學校年度工作計劃之中,從制度上進行保障;同時將滬江互+網絡授課時間和課程納入學校作息時間表和常規課程表中,與語數英課堂同等對待,從時間上進行了保障;并責令教導處將“滬江互+美麗鄉村小學”納入校本培訓,為教師們的能力提高提供保障。
3月20日,開展了第二次推進研討會議。此次會議,由全校教師共同參加。會議中,全校教師暢談了開展互+網絡課堂以來的經驗與問題,以及對于未來的展望。就在此會議中,解決了硬件設施問題,同時確立將互+網絡課堂作為學校一項課題,在嘗試中研究,在研究中完善。
3月27日,學校全體教師參加了吳虹老師進行的遠程網絡培訓課——《面向未來的教師核心素養》。通過吳老師的講解,打開了學校教師的思路,也明確了學校發展互+網絡課堂的方向。
4月6日,教體局督導室和教研室的領導來到學校,對學校推進和落實“美麗鄉村小學”網絡公益課堂工作進行了專題調研,提出了推進建議,使學校對未來的互+網絡課堂有了更加清晰和明確的認識,也更加充滿了信心。
4月18日,肅南縣委宣傳部部長、縣婦聯主任、馬蹄鄉黨委書記、鄉長一行來到學校,關注了學校開展互聯網加教育——“美麗鄉村小學”網絡課堂,鼓勵學校教師將這種體現教育公平,拉進教育均衡發展的工作做好,做扎實,做出成效。
三、夯實
2017年4月下旬,肅南縣教體局聯合“滬江互+美麗鄉村小學”項目組在在肅南縣康樂明德學校舉行了一次現場交流會。與會多個學校進行經驗交流,為大泉溝學校開展網絡課堂拓展了思路。參加過會議之后,大泉溝學校對于扎實搞好網絡課堂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2017年秋學期開校,在進行了一學期的跟進實踐之后,大泉溝學校即以一套比較完善的實施方案定位了2017秋學期的“滬江互+美麗鄉村小學”開展方式。
學校在開學修訂課程表的時候,將作息時間與滬江課程時間調整一致,將新學期所有的滬江遠程課納入學校課程表,并每科分派合適的老師擔任遠程教學助手。同時,學校教導處出臺了《大泉溝學校2017年秋學期開展“滬江互+美麗鄉村小學”實施方案》,將開展網絡課堂納入學校教研活動,詳細安排了上課方式、學期目標以及每周具體教研任務。之后,嚴格按計劃開展教學,繼續積累經驗。
教學常規中,每堂網絡課“教學助手”(接入端教師)都需要認真填寫上課記錄單,內容包括詳細記述所上課堂遠程端教師、所授內容,同時記載學生表現,最后進行反思、評價。一學期下來,使每位教師更深刻地了解網絡課堂,學校積累了豐富的授課經驗。
從教學管理層面,學校規定校長及主管教學領導不斷聽課,從中發現問題,并鼓勵其他教師聽課,發表見解。每周的教研活動中,拿出一定比例的時間,專門就滬江互+網絡課堂進行研討,從如何輔助遠程端教師,課堂上本地教師該做些什么等方面不斷提高學校教師的認識,使學校就今后如何開展滬江互+網絡課堂越來越有了自己的認識,形成自己的發展思路。
2017年10月,學校教導處匯總教研成果,設計了一套調查問卷,面向學生、教師調查對于滬江課程的感受、見解,通過問卷的形式督促學生、教師對滬江網絡課堂從感性認識向理論方面進行升華。使學生更進一步認清自己需要從滬江網絡課堂中學習到什么,使教師更進一步認識如何開展、引導學生,將網絡課堂的作用發揮到更大。
及至學期末,學校已經形成比較完善的一套滬江互+網絡課堂授課模式。
四、成果
通過“滬江”網,我們獲益良多,不僅接觸到了發達地區的先進教學理念、優質資源和課程,而且也結識了許多 “名師”、“良師”。
通過一學年的實踐,我們的孩子們愛上了朗讀,從原來的死板的閱讀方式到現在每個孩子都能像模像樣的朗讀一兩首小詩;從原來的被動規范語言朗讀到現在每個孩子都能發自內心的時刻注意自己朗讀的韻味。
通過一學年的實踐,我們的孩子愛上音樂,愛上美術,愛上手工,愛上科學。他們一改往日羞澀躲避、萬難張口的形象,一個個爭著跑到攝像頭前,露出自己的笑臉,展露自己的歌喉,他們喜歡在課余時間進行哼唱所學的歌曲,他們喜歡將自己的畫作、手工作品展示給別的同學甚至上傳網絡,自信洋溢在他們臉上,興趣環繞在他們周圍……
每個班級用孩子們的作品建成了一面滬江展示墻,每有新作,孩子們就歡欣雀躍地張貼上去。每天在校園里,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而是變成了一種期待,學習新知和展示自我的期待。
通過聯通遠程、聯通世界的網絡課堂,收獲的不僅是孩子們,我們的老師也從中拓寬了眼界,改變了觀念,學習到新的教學方式。那一篇篇精美的簡書,將教師的成長及教師的思考呈現在網絡上。
五、展望
通過一學年的實踐,我們積累了很多經驗,也泉涌出許多思考。滬江互+平臺啟示我們,教育還可以有另一種模式進行,那么是不是還有更多的模式可供選擇?在過去一年里,我們對音樂、美術等課程進行了嘗試,那么在新的未來里,我們能不能嘗試語文、數學學科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