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世界讀書日的第二天,一個平常的日子,一個女孩上課時在她的筆記本上寫下了“問老師問題”這5個簡單而又平常的字。很快,每周2節的古典文獻學課馬上就要結束了,她該立馬起身了,然后沖到老師的面前把自己想問的問題一吐而快,然而……這一刻仿佛被永久的定格了,從初中到高中而又如今的大學。
小時候,女孩被教育著要安靜聽話,中規中矩,男孩則可做一些所謂的調皮搗蛋的事。或許很多人會說這是由男女的生理差別造成的,可事實果真如此嗎?女孩真的想那樣做一個乖乖女嗎?女孩的能力真的比男孩差嗎?社會默認的教育方式是從小教女孩要完美和謹小慎微而男孩要勇敢和接受挑戰。殊不知,這樣的教育對女孩的影響與束縛是一生的。
記不清多少次想要在下課后去問老師問題,卻因為膽怯而止步,不知道多少次想要在上課時舉手回答問題,卻因害怕而低下頭。不知道多少次把筆記抄了一遍又一遍,因為不完美。久而久之,我好像變的越來越謹慎,變成了沉默的大多數。我不會去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我不會去做自己沒有把握的事,我會做的只是默默無聞,待在所有人都認為的最舒適的圈子里。就這樣,我活在了一個狹小的世界里,沒有任何的生氣與創造力。而男生們呢?他們大膽,敢于去冒險,去做有挑戰的事。
以上現象并非個例。太多的女性同學告訴我,"我害怕舉手發言,我害怕問問題,因為我不想做那個 唯一不懂的人,那個唯一掙扎的人。”
問題究竟在哪里?為何大多數的女性被束縛,被完美,因而缺失了勇氣與創造力?我想教育是一個不可回避的主要原因。
絕大多數的女孩被教育來規避風險和失敗。她們被教育要有漂亮的微笑,不要冒險,考試盡最大的努力考的最好;另一方面,男孩被教育成要更加勇猛,沖擊更高的目標,爬上單杠最高的那層然后往下跳。
或許我們一直以來都錯了,我們應該教會女孩勇敢,教會她們犯錯,告訴她們回答不出問題不丟人,可怕的是因為缺乏勇氣而錯過了自己最想嘗試的事,最想告白的人,最想說出口的話。
女孩,愿你接下來的人生,可以犯錯,可以無畏,可以勇敢,活出自己人生的姿態與色彩,你也可以和男孩一樣,自由的翱翔于天空。
后來,那個女孩還是在老師離開教室的那幾秒后,沖出了教室……
PS: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別是天生的,但男性和女性的需要特征是由文化塑造的,而父母和同伴是兒童性別角色的動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