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作家,作家在未知的黑暗中先眺望了未來的一線曙光。
為什么有些人能夠拿出一個詞,而不需要去解釋
而另一些人用畢生的精力去解釋一個詞
這跟我的大腦一樣嗎?
即使什么信息也不接收
只要一個腦細胞開始幻想(不存在什么完全意義上的幻想,腦細胞是已知的物質,他也只能在已知基礎上冒泡泡,實際上我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鏈接的觸突就開始激發所有腦細胞去豐富它。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臉書的最新統計數據是3.57
圖片發自簡書App
開始解釋強度了,除了被平均的數學世界 在真實世界里,我們被強度控制,但是受弱度的好處。因為強度是已知,它提供安全感。弱度是未知,它提供新路徑。
圖片發自簡書App
這就是我說的我們活在相對封閉的金魚缸里,而弱關系的豐富度,決定一個人“變異”的可能性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有一個理論,萬維網打開的世界,鏈接的世界,讓人們更加小圈子化了,另一個層面的,你在現實世界的格格不入,卻可能使你在互聯網上有一個螢火蟲團體。
圖片發自簡書App
世界越來越小了,至少從人際關系上,世界坍縮了。在大航海時代以前,可以說人類如浩瀚星河,每個文明都是星系。而全球化,讓星河坍縮為星系,互聯網讓星系坍縮為恒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