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時間買賣
這一周李笑來老師更新的概念是“時間買賣”。
按照自己理解回顧一下關于這個概念他主要講了些什么?
一、個人商業模式升級路徑
1.單份出售時間。核心:提高單份時間售價,比如更高學歷,更好的專業,更難的認證證書。
2.同一份時間出售兩次。給別人打工,不如同時給自己打工(我在現在的工作中有沒有獲得成長,成長是最能配得上自己時間的報酬)。
3.賣時間終將不劃算。按單價出售時間,總體上必然是不劃算的,單位時間的市場售價存在一個無法突破的玻璃頂。因此,同時給自己打工,不如徹底為自己打工。最好的做法是先做自己的老板,通過日積月累的成長,逐步積累,最終獲得成為別人老板的資格。
4.買時間終將劃算。成為別人的老板,就有資格批量、合理購買他人的時間,而后以適當價格把那些時間的價值再賣出去。要購買那些為自己打工的人的時間,因為他們總體上是被低估的。
二、單份出售時間常犯的錯誤
把自己的努力和付出與單位時間售價直接掛鉤,采取兩個方式粗暴的提高自己單位時間售價:
一是磨洋工。比如,收8小時的錢,干2小時的活,等于把單位時間抬高4倍。
二是喊高價。比如,利用信息不對稱,頻繁跳槽獲得更高的薪水。
壞處:通過磨洋工和頻繁跳槽是無法獲得財富自由的。
三、成長過程會伴隨著低估
1.你的單位時間價格和時間價值很難重合。注重價值,而不是價格,一味追求高估值是在追求不可能的結果。
2.被低估是成長過程的常態。基本上,大家打工拿到的都是與市場平均水平差不多的報酬。市場上的頂尖人才更可能被低估,他們很可能把“被低估”當作對自己的能力與成長的肯定。
3.不斷成長的結果,就是你終將被低估。不斷成長的人終將會遇到那個無法突破的玻璃頂(單位時間市場售價),直到不得不、必須、必然沖破那個玻璃頂。而在此前的所有努力都是在為那一刻做準備。
4.當確定被過分低估。終有一天,自己確定被過分低估,那就是到了該自己闖出一片天空的時候了。
四、老板的資格
1.盡快把自己先變成“給自己打工的人”。這樣會很容易識別同類,與他們做朋友,在成長為老板的路上走得更快。
2.不具備當老板資格的人。從來都只為了薪水只給別人打工的人,是不可能有資格做老板的。不能給自己帶的人提供真正成長機會的人,實際上沒資格當老板。
3.想辦法與對自己重要的人共同成長。幸福感的首要來源就是與我生存的這個世界有著緊密的聯系,而“有與之共同成長的人”很可能是我們與世界“最強的聯系”。共同成長是對親人朋友最好最有效的相處方式。朋友是那些我愿意花時間與精力,與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的人。友誼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來自于各自的成長或者共同成長。
4.共同成長的經歷是當老板的重要條件。有過很多與他人共同成長的經歷與經驗,就知道如何對自己重要的人(包括下屬)提供真正成長的機會。如果真的做到了,就會有很多人“自然而然”的跟隨你。你也會喜歡哪些終將沖破玻璃頂的人,并支持幫助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