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管理有分四個象限:
第一象限:重要且緊急
(總是忙著處理緊急問題,消耗能量容易跳躍到第四象限區。委托他人做)
第二個象限:重要不緊急
(個人成長,比如讀書,技能,聽分享,這樣減少第二象限重要的事堆積到第一象限里。多做!!)
第三象限:不重要但緊急
(對他人重要,但對自己不重要,這塊維護一些人際關系,被別人安排做了事。盡量少做,懂得說“不”)
第四象限:不重要不緊急。
(消遣娛樂輕松活動,對于個人成長無任何益處。最好不要做!)
結合以上知識,相應的找找,那些時間都去哪了?
相信大部分人都是希望過上美好快樂的生活,為了實現,我們會做相應的日記劃,年計劃,做完計劃的那刻我們是快樂的,光看慢慢的日必項,都有錯覺,好像直接擁抱到了結果。
我其實很愛學習,喜歡深度的做計劃,也會為了達到某個結果,給自己安排日必項,一認真起來,就會求多,感覺這也需要,那也需要做,高估自己的行動力,于是乎,總會意外的被外界的干擾打斷,要么臨時的外界任務,要么是突發情況需要馬上去解決,要么一直卡在某項事情的難度上,掙扎。
對于日必項的不滿意,難以執行,讓我懷疑不實際,然后自暴自棄的去做第四象限的,放任自己的輕松去麻痹成長中的痛苦,從眾可以讓我沒有壓力。
《幸福的方法》里提到,犧牲眼前,以實現未來的幸福為幸福,稱之為忙碌奔波型,這種人可以忍受當下的苦,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身邊也沒有人告訴我們要活在當下,大家都被世俗的眼光裹挾著往未知的方向,要么受不了苦,停下來,做一個普通人,要么忍辱負重地往前走,靠拼搏改變未來生活的狀況。
忙碌奔波型的人大部分都做了第一象限的事,每天處理緊急重要的事。
感悟當下,為未來努力的同時,還享受當下的這種人為幸福型的人,做到了高效的管理自我人生,他們也有第一象限的事,但更多授權,復制成功,明確自我原則,善于拒絕與目標不一致的人事。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同等的,每個人對待時間的截然不同,決定了產能的差異化。幸福型的人少做了瑣事,用這部分的時間做了20%的事,卻產生了80%的效果,每天多做重要不緊急的事,避免了這重要的事因拖延劃到了第一象限,如此良性的循環,第一象限的事只會越來越少。
之前一直糾結于什么是時間管理,如何做好每日管理,說時間管理無非就是對目標的管理,也就是如何實現高效的自我管理!
綜上,我得結合切實的目標,以結果為導向的目標,具體到什么事,什么時間去完成,多做重要不緊急的事,攢學習的技能,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
對任何事,都主動點!
記住:讓自己變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