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尊水平的家庭滋養
??????????????????????????????----讀《恰如其分的自尊》有感1
據說阿德勒的思想是培養一個人自尊體系的入門教材(見文《知天命之年如何培育自己的自尊系統》),也有人說《恰如其分的自尊》是如何評估及培育一個人自尊水平的應有手冊,無論如何,都值得一讀;
阿得勒的思想,更加側重于——自己的選擇——課題分離——共同體感受等等;恰如其分的自尊,側重于強調自尊水平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不管自尊水平高或自尊水平低,都是如此。
有時候某個人在某個領域的自尊水平很高,但是整體的自尊水平不見得就一定很高,甚至可能很一般;某個人可能整體的自尊水平很高,但在具體的某一個領域,也可能一般般;總之,每一個領域、每一個階段的自尊水平是波動的、而不是一成不變的。
自尊的起源與自我意識的起源有關,一般兒童在8歲左右開始具有一種整體的自我意識。來自父母的愛、肯定和鼓勵,來自同輩的認可與歡迎,來自社會的認同與稱贊(包括但不限于老師、親戚等)以及來自親密朋友的評價都是構成一個人自尊的力量源泉。
《恰如其分的自尊》一書中,對在家庭中如何滋養孩子的自尊水平作了非常詳細的闡述,因篇幅緣故,本文僅僅針對“無條件的支持和有條件的支持”兩種滋養自尊水平的方法所引發的共鳴之處,與各位一起分享分享:
首先是父母的作用定位:
《恰如其分的自尊》作者的思路和阿德勒的“課題分離”基本一致,也就是按照“某種選擇所帶來的結果最終要由誰來承擔?”進行判斷——屬于孩子的課題亦或家長的課題?毫無疑問,滋養孩子自尊水平屬于父母雙方的課題。如何恰到好處、溫柔而有邊界、合適而不過分干擾?確實不好拿捏。為此,書中對父母們的角色和定位予以了明確的界定;
父母的角色,關鍵在于通過對整體教育質量的提升來提高孩子的自尊。自尊水平才是最準確的學習成績的預測指標,在學習中起到非常重要作用。不僅僅是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認真刻苦、以及情緒的穩定性、對失敗的接受度等等都跟自尊有關,所以父母必須平衡好安全感(讓孩子知道父母愛他)和規則感(提醒孩子遵守規則)。
其次是教育態度:
歸根結底,父母對孩子自尊水平的滋養,主要是體現在態度上,即:體現在整體教育的態度上。
所以父母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父母要付出時間,愛和關心,讓孩子們學他們自己想學的東西,不必考慮需要花費多少金錢與時間——讓孩子對自己有信心了,其他的都沒那么重要了。
?
?
再次是情感的滋養和教育的滋養
?
滋養有情感的滋養和教育的滋養,孩子從父母那里獲得的愛——情感來滋養,但光有愛是不夠的,如果沒有具體的愛的表現與行為,比如說:“寶貝,我們愛你,卻忙于其它事物而無暇陪伴”,孩子會自行得出以下結論:他們愛我,但是我不如其它事情重要、不值得他們重視。
教育的作用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期望表現符合他們的期許。這也是增強自尊的一種策略,既要教會孩子擁有融入社會的能力、在社會中感覺自在、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既不夸夸其談,也不咄咄逼人,這便是為人父母最重要的教育任務之一;
無條件的支持狀況下,孩子明白自己有一定的價值,因為父母無論如何都會愛他,也為孩子的自尊打下了牢固的基礎;但這種無條件的愛并不一定能保證它能讓父母之外的其他人也愛他,也有可能被父母寵壞;
無條件的愛并不是說要溺愛,無條件支持里面,其中包括一項糾正孩子的行為;孩子如果做錯了,父母要糾正他,讓孩子明白:凡事是有規則的,并不是父母愛他就縱容他的過錯;正因為父母愛他,才指出他的錯誤并協助他糾正錯誤,讓他更健康快樂地成長;如不糾正甚至不聞不問或縱容,假以時日,容易滋生為所欲為。
實際上,很多事情我們如果做對了,就會覺得很輕松。家庭滋養孩子自尊也如此。父母不要把全部重心完全放在孩子身上,應該放在如何“做自己”身上,父母和孩子分別“做好自己”,若如此,父母和孩子都會覺得很輕松;
父母也不要總想把孩子當成超越自己的工具,應該給予孩子適當的空間,李小萌說的“做60分的父母”,是不錯的教育方式。雖然不是簡單的“60分和90分”的區別,而是要給孩子一個空間,父母自然而然也就騰出了自己的空間,彼此有一定的相對獨立,挺好!
除了給予一定的空間之外,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因為一個人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話,強塞硬拽、強加東西給他也是沒有用的;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犯錯的過程,父母需要做的就是:用尊重的心態去對待孩子、引導孩子,猶如想方設法把馬牽到水邊,至于喝水與否,不是牽馬人能夠強壓的;
只要是家庭討論分享的事情,邀請孩子參與進來,讓孩子有一種歸屬感,如果孩子的表現不錯,父母可以適當表達一下感受,比如說:你今天真的做得非常不錯,充分照顧了大家的情緒,做的蠻好的。如此,他的自我評價就會提高,自我評價高了,自尊水平也就提高了。
于是,孩子個人的價值感就會提高;價值感高的孩子,一般也就走得更遠、飛得更高。
說完無條件支持對孩子自尊滋養之后,接下來談談有條件的支持;
所謂有條件的支持,就是支持是有條件的;孩子也明白:知道是否獲得父母的支持,取決于他的行為是否讓父母放心;比如:父母把“學習成績”當成一項有條件支持的指標,孩子自然明白,如果“學習成績”沒有達到父母的期望值,會是什么一種狀況;于是,自尊水平高的孩子,就會想方設法努力踐行,贏得父母乃至他人的肯定和尊重;但如果自尊水平高但不穩定、或自尊水平低的孩子,如有不合適的行為,就會遭到批評,實則對自尊的滋養是不利的;
如果孩子既得到了父母的愛,又得到了教育,自尊就會比較穩定,這是最理想的結果,也是為人父母最大的期盼與愿望。
如何有效滋養孩子的自尊?書中給父母們建議如下:
[if !supportLists]1、[endif]談心的時候,與孩子進行一對一的談心。其作用類似《硬球》里面的零售政治。當家庭里有幾個孩子的時候,尤為需要注意,把與孩子談心當成家庭大會整體來談是最失敗的談心行為,因為孩子的自尊本能根本無法接受;此外,談心一定站在孩子的立場,而不是父母的立場;
[if !supportLists]2、[endif]經常傾聽孩子談談他的事情;了解孩子遇到什么困難,是否有了解決方案?是否需要父母的協助等等,關心孩子;
[if !supportLists]3、[endif]對孩子做的事情,表現出真實的興趣。即:發自內心的一種真誠,而不是隨便敷衍幾句;孩子都有反脆弱能力,也有最基本的判斷能力,父母對孩子做的事情表現出來的興趣是真心或敷衍,孩子們是懂的;
?
[if !supportLists]4、[endif]合適的時候跟孩子一起做一些事情,也就是共同參與;在做得過程中,進一步加深孩子對家庭良好范圍的體會和感受,對孩子自尊水平也是一種促進;
[if !supportLists]5、[endif]‘’讓孩子感覺自己是獨一無二的,不要總拿他跟別的孩子進行比較,“他就是他,別人就是別人”,讓孩子一個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
[if !supportLists]6、[endif]給孩子樹立榜樣,活出孩子的榜樣來——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言傳身教;身教永遠大于言傳。比如:要求孩子多讀書,做父母的卻從不看書,孩子自然有不同的一些想法:“只會要求別人,自己卻不做”;
也許道理都容易明白,做起來可能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但了解一個人的自尊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一定有助于理解這一個人。至于家庭培育良好的滋養孩子自尊水平的困難度及難點,大家應該認知偏差不大,關鍵在于執行工程的偏差。
正因為難,才越需要努力;越努力了,可能就越幸運、越幸福、孩子也就擁有越來越健康良好的高水平的自尊。
???????????????????????????????2021年5月9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