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經濟的名利考驗、網絡時代的信息浪潮,如何堅持對理想的執著追求,保持從容堅定的前行步伐?如何擁有“平靜書桌”,安頓好心靈家園?閱讀不可或缺。
閱讀能養人精神。人生如果遠離閱讀,就等于一間房子沒有窗戶。書籍并非是裝點門面的飾品,而是精神的營養品。不能與書籍獨處,只會讓人生之路走向狹隘,甚至禁錮心靈;浸潤書香能讓我們駛向無限廣闊的海洋,讓人生氣象萬千。朱永新教授說: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長度,但是它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和厚度;閱讀不能改變人生的物象,但是它可以改變人生的氣象和品質。外在的相貌和基因無法改變,但是人的精神可以通過閱讀而蓬勃蔥蘢,氣象萬千。的確,閱讀的時候,我們更能獲得溫馨、寧靜的內心世界。
閱讀能修身養性。閱讀能戒怒氣。《宋史》曾載,與朱熹、張栻并稱“東南三賢”的呂祖謙,少時性情急躁,極易遷怒于人。他正是通過閱讀,不斷磨練自己的品性,最終讀到孔子“躬自厚而薄責于人”的教誨時,自己心中的忿氣渙然冰釋。閱讀可治迷茫。曾經有一位青年讀者寫信向楊絳先生討教,表達了自己對人生的迷茫,楊絳先生回信道,“你的問題主要在于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這真是一句簡單而精辟的概括。通過閱讀好書,能幫我們明黑白、辨是非,能透過現象發現本質,待我們的認知達到一定高度,自然能很多問題能撥云見日、披沙揀金。前人書中的經驗,對我們走好人生之路頗有啟迪。經驗每多一分,迷茫當然就會減一分。閱讀可去固執。有些人固執是因為認知狹隘。而通過閱讀可以讓見識和閱歷增多,心胸豁達。因為書籍是了解大千世界的一扇門,能夠走過這扇門的人,自然知天地之廣大、一己之渺小,愈發懂得謙沖自牧,固執和自以為是也就越來越少。
閱讀可治浮躁。移動互聯網時代,不少人有手機依賴癥,明明有工作要做,明明有學習任務要完成,卻隔一會兒就刷刷微博、抖音、看看微信朋友圈、翻翻公眾號,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如果養成讀書的習慣,就能讓我們的心靜下來。隨著書頁的翻動,它又能夠培養專注力。在閱讀的過程中,心越來越靜,浮躁之病自然戒掉。
作家毛姆曾說過,養成讀書的習慣,就如給你自己建造了一座逃避人生幾乎所有不幸的避難所。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當面對挫折坎坷時,掩卷沉思、反思自己也一種智慧。通過閱讀,我們能修身正己,少些煩惱糾結,多一些淡定從容。
正是因為閱讀,我們能接收到到高貴生命發出的信號,能領略到無數的智慧和美好。區區五尺之軀,短短幾十年光陰,居然閱讀我們也能馳騁古今。閱讀是一輩子的事情,是一種長期的沒有終點與止境。一個熱愛閱讀的人,心中必有“詩和遠方”,當然自有日常生活的春夏秋冬。
有人言:閱讀從來不是要讓人雙腳離開大地,從來不是鼓勵人們遠離生活,恰恰相反,是要讓人即便遭遇困難,依然能夠勇毅前行,即便知道人生路上總有坎坷,依然能夠笑迎挑戰。多好的話。閱讀給人帶來的是希望和力量,是雄健的精神和解決問題的方法。
讓我們以好書為伴,讓閱讀成為一種生活方式、一種精神需求,我們擁有的,將會是強健的精神筋骨;我們收獲的,將會是豐盈的精神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