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每個孩子都是躲藏在地球上的小星星,只要找到他們,幫他們擦去身上的灰塵,便能同其他星星一樣,發出耀眼的光。”
這句話是網友對印度電影《地球上的星星》作出的評論,影片講述的是一個雖有著讀寫障礙但卻擁有著極高繪畫天賦的8歲男孩,在遇到阿米爾·汗所飾演的美術老師前,這孩子在所有老師及同學的眼里,是個十足的問題學生、調皮鬼,家長為此傷透了腦筋。不得不將他送往寄宿學校,8歲的孩子太小,還不足以清楚描述自己想要表達的,對于寄宿學校,除了哭鬧,似乎已經沒有別的辦法……
幸運的是,小男孩在這里遇到一個有著相同問題的美術老師,也許是因為遭遇過和小男孩一樣的童年,美術老師對孩子的處境能夠感同身受,愿意將孩子身上的灰塵擦去,讓孩子發出本來耀眼的星光。
1.那些老師
看完電影內心有著很多觸動,如果每一位老師都能擁有這種觀察力、這種耐心,那么,很多孩子的內心必定不會變的越來越敏感、越來越封閉。
從小學到大學遇到的老師很多,對老師的情感,也很復雜,由于年代不同,我所接觸的老師里面,真正印象良好的,真的是屈指可數了。
見過指導前排多名學生習題,以至于走到最后幾排沒了耐心而捶打學生的小學語文老師;見過因為十塊錢勤工儉學的費用,喊我起立,訓斥著:“你不是不交錢嗎?咱們騎驢看唱本,走著瞧”的小學數學老師。
見過用“繡花枕頭,一肚子蕎面皮”這句話嘲諷學生的中學數學老師;見過用“牽著不走,打著倒退”這句話形容學生的體育老師;更見過沒留周末作業,卻偏偏說留了作業而揪著學生的臉,讓學生在午后太陽下罰站的地理老師……
想想突然覺得有些可笑,如果不是寫下這些文字,我竟不知道以上各位老師在教育我們的時候,還用了那么多的現在覺得很有趣的字眼。
然而,除了這些,我始終還是要感謝他們的,即使被嘲笑或者被體罰,我總算是擁有過這些上學的經歷。比起一天學校都沒去過的人,我還是幸運的。
2.班主任
分班的時候,眼看著幾個關系要好的同學一起被分去了三班,唯獨自己被分去了二班,孤獨感油然而生,面對陌生的新同學,我不喜歡,全新的環境,我不適應。
于是,找到班主任,希望能將我調到三班,與原來的伙伴一起,班主任道:“離開她們,你還不活了,回去坐著。”
那個時候,只覺得很無助,像是有把枷鎖把自己套在了這個班級,又像是原來的伙伴即將拋棄自己。
可還是預想不到多年后,那些我所牽掛的人早已在我的生命中越走越遠。而我也確實活的好好的。
我總是坐在教室的最后兩排以內,很多人都明白,最后兩排的孩子基本上都屬于班級里學習并不突出的學生,盡管六十人的班級里,我的排名占到了十五名左右。
看看教室前幾排,有時候會想不明白,個子矮的同學坐前排可以理解,學習特別好的同學坐前排可以理解,可偏偏就有學習并不好,個子又高,還要坐前排的同學,那時候會覺得有些奇怪,但終究還是孩子,除了看著同學被調前調后,其他想法是不會有的。
前兩年和先生討論起這個問題,先生從小是個成績優異的學生,聽到我的疑問,玩笑著說他以前個子不太高,去學校坐后排,后來家長請班主任去家里坐了坐,再去學校,老師讓他坐到前排去了。
于是,我回答先生:“都是你們的爹把班主任慣的。”這當然是句玩笑話,一個座位而已,無論坐哪,學習好的終究是學習好的,學習差的,也并不會提高太多。
但我確實很清楚的記得,當年有同學的父母來到學校找到班主任,說了幾句話,沒過兩天同學也確實被調到了前排的事情。
或許是巧合,或許真的是父母重視教育的結果,無論如何,那個時候的我是注定要坐在后排的。
3.語文老師
對于語文,說不清是因為喜歡老師才會喜歡語文,還是因為愛學語文喜歡了老師,但我讀書,寫字的愛好,定是離不開這位語文老師的。
印象中,老師的個子不算太高,大概一米六左右的樣子,站在個子高的同學前,還要半仰起頭才能和學生對話,她的頭發剪到耳朵與肩膀中間,唇紅齒白的面容里,時刻透著如小精靈般的氣息。
她教會了我如何用古文寫一篇作文、她指點我“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這句詩并不是描寫花的、她說黑板上那個“言簡意賅”最后的“賅”字應注上音,以免同學們不認識、她讓我幫她一起將期末試卷一起搬到辦公室去、她將一本那個年代十塊錢就已經算很值錢的資料遞到我手上,并且告訴我“這資料給你了,好好學”全然不顧我那句窘迫的“老師,我沒有錢。”
很長時間,心中充滿了對這位老師感激,但那個時候,我就早已明白,我是一定會辜負她的期望的。
前些年,偶爾一次回家,晚上一個人去街上散步,縣城的生活除了安逸,還有著它獨特的小,似乎城里所有人都只在這個小小的范圍內活動,只要稍微留神,就一定能見到一些許久不見的面孔,就這樣,隔著幾個人的距離,我看見老師和她的先生邊說話邊行走著,她還是那么年輕,顯的朝氣十足,她的聲音也還是那樣清脆。
我站在路旁看著她們慢慢走遠,卻始終沒有勇氣走上前去,叫一聲老師。
我怎么能有勇氣呢?那時候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我,后來依然沒有什么出息的我……
老師應該早已忘了我,早已忘了十塊錢的資料,但對于我來說,這位老師就像開篇講的那個8歲小男孩的美術老師,她像一束光引領著我喜歡上文字,喜歡上讀書。資料對于老師是件小事,對我卻是一種恩情,是老師對我的肯定。比起周圍的同學,有那么一個老師喜歡我,指導我,我又怎能不感激?
4.差生也希望被關注
每一個曾經還是孩子的人,一定都是希望得到老師關注的,就像每個小孩子都喜歡被大人表揚,可有太多的孩子,沒有這種機會。
在一些老師的眼里,“因材施教”是不存在的,況且他們也確實沒有那么多的時間,身為一個學習并不怎么突出的學生,老師不帶頭“欺負”,于學生來講,就已經是莫大的關懷了,哪還敢奢望老師去關注?
有人說老師工資太低,沒有耐心可以理解,可工資并不是理由,很多大山里的鄉村教師,一年可能還拿不到城里教師半年的工資,可那些鄉村教師依然能夠在一座大山里教書育人十幾、二十幾年,只能說,教師的耐心也是因人而異的吧。
當然我也是理解老師在教學過程中的煩惱的。
因為母親曾一直遺憾自己不識字,某日,我便萌生想要去教母親認字的想法,所有書本準備齊全,一遍遍教,母親一遍遍的忘,從最開始的輕聲細語,到最后差點就大發雷霆。我這還只是教母親自己,可想而知老師在面對幾十、上百的學生時是怎樣的抓狂了。
和很多朋友聊天,只要聊到上學時候的話題,似乎在每個人的心里,多多少少都留下了一點“陰影”有的說因學習不好曾被老師體罰、有的說因習題做的不對而被罵……
如果說,一些小時候不開心的經歷,會讓一些人內心變的敏感,長大后的自己,唯一能做的只是自我調節了,覺得美好的永遠記著,覺得不好的一定去試著忘記。
就如同教過我們的每一位老師,遇到的每一個人,我們沒辦法讓所有的老師、所有的人都喜歡自己,但是我們一定可以選擇記住喜歡自己的老師,記住喜歡自己的人。